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时间的波浪里

2024-03-17 19:30 作者:墓石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如果说我们从有关时间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我们认识到它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立足之地,我们无法从中找到生活的方向。置身于历史当中,却还要找寻方向,这犹如遭遇船难的人试图抓住大浪不放。

——布克哈特·洛维特

一年又一年的大幕落下,总觉得有必要在一个又一个节点上驻足回首,然后用越来越成范式的方格记录刚刚走过的岁月故事和面孔,正如每次打开Word文档,总是无意识地打开页面设置,将行距设置在固定值28磅。但懒惰如影随行,融着递增的年岁、生硬的胡渣,像决堤的洪水,一起肆虐着亘古的时间。那一袭袭对未来、人生生命的无力感,在而立之年以后变得愈发严重,甚至病态,扰得自己常常在贯穿省会东西的经十路、在南来北往的异乡途中扪心自问:你究竟是谁?

总想着每年为自己写一篇总结,或长或短、或喜或悲,可只要回忆,不免与更久的经历、更多的故事牵绊纠缠,以至于丧失了继续书写的勇气,也常常被工作的心目迷失、生活的疲于奔命而消解。趁着闺女小憩,好不容易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允许自己完成这想了很久、忘了很久、惦念了很久的模样文章,那就索性就将时间扩展至久远,久到在自己还是学生的日子,远至走在鲁西大地上的年月。

我一直将令自己醍醐灌顶的那堂课落根在大学曹老师的组织行为课上,那是一个起点,一个没有终点的起点。那堂课究竟教了什么,早在课堂之后遗忘在远方,而曹老师的人生三问——“你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吗”“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谁吗”——始终荡漾在我的脑海里,支撑着四年大学的光阴。那些日子鲜活灿烂,溢满暖意和希望,教室里挂着80后创业的四位代言人,《鲁豫有约》约出了 “小炮儿” 茅侃侃的痞意、如名高调的高燃和当时还是泡泡网CEO的缄默李想,“学管理就学彼得·德鲁克,学股票就学沃伦·巴菲特”的声响从西校的教学楼一直渗透到东校商学院宿舍的一块砖。那时候,偶有同学常常愤懑自己与名校的失之交臂,并口口声声要通过考研考出去,但当时的自己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在父母远走他乡而堆砌的城堡里,我拥有了一段自由自在的时间,去奔跑、去追逐自我,以及去重温三明的《七龙珠》和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世界。不经意间,《祝你一路随风》歌声送别中也有了我,在大学的最后节点,我似乎明白、也不那么清楚,为什么辅导员李班头用一百二十分钟、用两个小时的沉默让我们认真去读一位银行家用经历写就的一篇文章——《这个世界啊》,最后仅仅说一句:“同学们,下课,再见了!”

许久的愕然,要知道,这可是最后一节课啊!没有长亭古道,也没有临别祝福,只有八个银行实习生组成的“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个体永远无法摆脱的出身宿命,也有婚姻在现实面前充斥的功利主义,更有对生活的木讷定义——生下来,活下去,也许就是生活!是不是很像余华的《活着》?也许是每一代多数人的生活镜像!我不了解自己究竟有没有追求,当时的考研初衷的的确确是想再读几年书,再过几年像读大学一样的日子,抑或真心害怕失败,所以选择了本校,选择了一个不再考数学的文科专业。不过,我或多或少从老师黯淡的眼神、学弟学妹们惊愕的表情中读出了自己选择后的宿命。本科论文指导老师带着安慰地语气说道:“挺好,好好写论文吧!”曹老师邀请我向学弟学妹们作毕业报告时,他们对自己成绩的惊呼和对自己考研学校的唏嘘无不在质疑自己的选择。其实,“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以及“第一学历”的重要性早已在优秀的学生圈中成为共识,我虽有耳闻,但一直觉得不重要,毕竟自己也是从高二才真正开始学习的嘛!可这种选择的滞后性,在研究生一年之后好友带着985的光辉返校交流时,我不得不深感惭愧,甚至工作之后、在省厅借调时,有一次跟着北京来的专家去考察,专家问道:“小伙子,你是SD(985)还是SDD(重点)毕业?”那一刻,予我最深的感触是我们毕业的学校匹配着未来我们所处的城市、位置和一切,就像出身二本的我们大多数在市县以下的城市里生活,而大多数名校生则出现在发达的一线城市里。一线城市的车水马龙、数不胜数的名人教授……一切的一切,远远不是一所处在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大学所能比拟,也决定了此间命运翻盘的微乎其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读研期间满是晦暗,尽管在学业上没有丝毫变化,文字心声仍然通过不知名的公众号发着,论文发表锚定的是奖学金、方式是找中介,但却获得了一批好朋友,和一段难忘的时光。或许,我们注定无法像名校生一样骄傲,甚至还因“二本学生”而低头,但在流行标签的时代里,没有任何标签能掩盖活生生的个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学生生涯在意料之中、预想之外间结束。七年的光阴,把自己养得太过舒适,也宠溺了自己的虚荣,低估了现实的无奈。毕业之际,自然而然地陷入了“既要、又要”的怪圈。到省城考综合编,回家乡考教师编,到J市考公务员,最后再到H大考博,似乎把所有涉及体制内的考试都考完了,但自己始终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心中还是升腾起一份对校园、对博士的向往。投机式的备考终是逃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预言!命运的推手将自己推向了省城,也多少推向了一种无奈。曾在冷库似的出租屋里喝过结冰的水,也一直过着双重济漂而又不知何时结束的生活,那种生命生活的无助如影随形。对普通人而言,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种无奈吗?选择了这种,就没有了那种!就业、结婚、生子,很多人用多年的时间完成的人生大事,我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觉得幸运,但这种幸运,却需要我一步步向生活妥协,或者说是自洽,包括我再也无法完成当下收录在知网上我的硕士论文后记中向导师许下的诺言;我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成为你第X个博士!有时候,望着很多同窗一个又一个博士毕业,我心生羡慕,究竟是为真正的知识追求还是为那个亮灿灿的名誉光环,我也说不清楚。遗憾,或者注定,终究会覆灭在活着的沉沦里。

“生命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沉重努力,为的是不在自己眼中失落自己”。非常喜欢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也在很多时间告诉自己,要相信人生的这盒巧克力,永远不要以此时此刻的体会断言今后的苦与乐。能够从事一份自己还算适应的工作,想来也是上苍馈赠的一份礼物!木讷如吾,沉默依旧,内心的执念也许此生无法褪去,以至今日,每当听到老师和好友说你应该去读书时,心中总是感慨良久、热泪盈眶,甚至自以为自己适合继续去读书(人生似乎活在他人嘴里)。但人生的容错机会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呈指数型递减,错失当时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未来再也无法这种良机。如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许是命运的一种提醒!关注寻求物质的背后,其实是非物质所决定的。置换个体的语境,生命的意义往往不在于被动或主动的一种外在结果,而在于生命过程本身。“人类最初认识事物的方式其实是自己的身心感应”,换一种视角来看,生活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当然也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妙。坦诚面对,终究要感谢命运的安排!感谢所有的相遇!单位的庇护、领导的真诚以及遇见的善意,给予了我不少时间去抒发自己所得所想,也让自己拥有了从市到省再到国家部委帮助工作的经历。一直将这份经历视为自己难得的财富,其间种种,我始终铭记。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激之事,苦累常伴,亦是一种成长

淡淡写着,写着一个普通人的心声,写着一个平凡命运的得与失。曾有学着写过《虚拟历史》,提出一个假设概念。具身化个体,假设当年考研的自己不因失败而恐惧,拼尽全力去读名校?假设当年自己不那么迷茫,毅然决然去选择读书?假设当年自己能够晚点结婚,会不会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这一切的假设,均已成泡影!如今,那位大侠金庸已“大笑一场,悄然离去”,鸟山明也去找界王讲了笑话,曾经的创业代表茅侃侃也因抑郁悄然退场,而自己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失落的自己、一个随波逐流而无可奈何的自己以及一个需要振奋的自己。想来自己还是那么脆弱,还是那么像一个学生。这一路走来,不少领导都曾语重心长地讲,业务仅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人情世故”。感谢所有的善意,但愚笨至今,我始终不会也懒惰地不想改变。此刻,小姑娘醒了!我也要从自己的回忆中走出,明天又要回归工作,而这份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嘱咐自己,坚守本心,适时而变。是的!应该真实地去做自己!抱残守缺,雕琢人生!希望人世间的一份份暖意,带给人们的是像天一样绽放!也希望不会辜负自己的和自己所爱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rizhi/vxtkmkqf.html

在时间的波浪里的评论 (共 3 条)

  • 逐梦星空
  • 漫舞洛城
  • 从余东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