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鹤鸣山迎仙阁

2010-12-20 15:33 作者:方玉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陈俊

襟弟从新都县来我家,因受小姨之托,要我陪他到鹤鸣山道观进香。小姨是大邑人,喜朝庙进香。每年至少要回大邑一次,必到鹤鸣山进香。因她在年青时,患了一场大病,且久治不愈。岳母大人便带着我妻和小姨到鹤鸣山进香许愿:“菩萨呀,你若能保得小女病愈,我年年来此上香。”没料,回家不几天,小姨果然病愈。从此以后,小姨年年皆要来进香,以示虔诚。今年,因孙子无人照管,便要襟弟代劳。

吃罢早餐,我和襟弟乘车来到了鹤鸣山下下了车,从公路边向鹤鸣山道观走去。行不多远,来至了道观外的牌坊前。牌坊上正中央处刻有“中国道教圣地鹤鸣山”九个大字;左右两旁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饱含禅理的对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幺哥,鹤鸣山是‘老子天下第一山’!”我说

“为啥叫‘老子天下第一山’?”

“老子被道教奉为道教三祖之一的‘道祖’,鹤鸣山是道教发源地。故,称为‘老子天下第一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过了牌坊,又走一段路,我们来到了迎仙阁前。迎仙阁外,左边共有八棵枝繁叶茂的大柏树。阁后也有大柏,只见苍翠欲滴的树叶,难以看清楚有多少株树。迎仙阁便被掩映其中,显示着它特有的神秘和尊严。大门前的石梯下左右两边各有一只大理石石狮守护着迎仙阁,给人以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感。

迎仙阁共三层,是古代的阁楼建筑,雄伟而壮观。第三层向外的正中央处有一匾额,上刻着“鹤鸣山”三个大字。第二层无匾。第一层有匾,上刻有“迎仙阁”三个大字。其中“仙”字是繁体“僊”,别具一格。

“大哥,你知道迎仙阁的来历吗?”

“知道一些。”我点头说。

于是,我只好将我所知一一相告。

据说,明洪武二十五年,张三丰在劝说献王朱椿入道未成之后,心怀遗恨。因慕张道陵的仙绩,前来鹤鸣山天谷洞炼丹修行。明代的皇帝素有崇尚道家的传统,对道家也十分虔诚。由此可见,道家的威望实在不同凡响!不久朱椂正位,世称明成祖。永乐五年,朱棣听闻张三丰在蜀地的鹤鸣山修道,龙心大悦。决心要将张三丰召至身边,以辅帝位。随即遣派礼部尚书胡滢前来鹤鸣山迎请。张三丰因昔日劝说朱椿未果,余恨难消,避而不见,以报昔日劝说之仇。胡滢无奈,只好苦苦守候,直至后来埋骨鹤鸣山中,留下终身遗憾。朱棣闻报,并不灰心,大有不得到张三丰绝不罢休之意。数年后的一个初,朱棣亲手书写了一道御旨交给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让他继续前往蜀中迎请张三丰。然而,吴伯理也未见其踪影,只好在鹤鸣山的山麓处修建了一座迎仙阁,以期能在某一天相遇,并请得张三丰回朝复命,方为不负皇恩。后来,一直隐遁不见的张三丰在南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三丰隐者谁能寻,九室云崖深更深”的诗句。吴伯理仍然未见到张三丰。看来,神仙的派头胜过人间君王!一个皇帝虽在万人之上,却得不到化外一仙。

“大哥,没料,帝王也会有不如意之亊呀!何况凡人?”

“是呀,要正确对待得失成败、功名利禄、贫穷富贵、锦衣布衣就得有一颗平常心。如若非要斤斤计较,定会伤身。重则会造成精神障碍,痛苦一身!凡百亊都应该顺其自然,不可逆天而行。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会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何必非要去强争?”

“大哥说得对,应该这样。”

趁幺哥进观上香之际,我便仔细观看迎仙阁。迎仙阁有房五间,中间一房有大门,门上有悬挂着联一副,上联是:人桥同此心四面瞻顾一山鹤;下联是:草木并深意八方遮护双涧鳞。踏上石阶,步入大门,穿房而过,可入道观之内。在大门内的门槛边上放有一捐款箱。进大门右边有一长柜,长约五尺左右,高约一米一二,在长柜进大门左边的柜上放有长香,是出售品,有道士看管。在长柜右边末端外放有一罄,若有人进大门向捐款箱内捐资,道士则要击罄以示欢迎与致谢。

这清脆悦耳的罄声不正是迎接神仙的乐声吗?来到鹤鸣山能享受到这迎接神仙般的乐声,真是福份非浅,终身难忘!这乐声,一定会给来到鹤鸣山的每一个人带来吉祥、带来平安、带来幸福

2010年12月19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0557/

鹤鸣山迎仙阁的评论 (共 3 条)

  • 乐之云墨
  • 冰儿
  • 清风凛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