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光与影的情趣

2010-12-06 19:51 作者:文石堂主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开心就好,与其带着另样的心态去满足眼时的快乐,倒不如学会勇敢的去舍弃,让心灵歇息下来,心安里得地走出去,品享生活。——个人心语

我走进摄影圈,与摄影有缘,是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当时,我十分好绘画。每天,除了正常的读书学习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了。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写生时,身边围了五、六个小孩在观看。这时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他端着相机为我拍下了唯一的一张记录我青少年时代学习绘画的立存写实。

也许是一种巧合,或许是一个的启迪。他动动这个,推推那个,轻轻地一按,一二分钟的时间我和几个孩子就乐不列颠地被凝固在这张纸片上,周边的一切也若影若显地烘托着我们。光与影的运用是那样的柔和,黑与白的对比是那样的强烈,虚与实的反差是那样的明显。而我费了近二个半天的时间,才完成了一幅写生作品。思来想去、比来算去,我便萌生了学照相的念头

于是,我想了许多办法去寻找那个照相人,并说明了来意,就此认作了师傅。从此,在我的业余生活里又多了一个爱好——照相。可以说那时还不知道照相的叫摄影,人们所说得专门照相的,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摄影记者或摄影家。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师傅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家了。

师傅很好,也很耐心。也许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实在,没有什么人情的往来,亲切地叫声师傅,就是对师傅最大的报赏。慢慢地师傅向我传授了许多似懂非懂的摄影术语,什么光圈速度、什么焦距景深、什么逆光侧光等等。看似简单的一按,看似瞬间的一照,实际上并非如此,其丰富的内涵和对光与影的理解并非一日之功。于是,在虚心听取师傅谆谆教诲的前提下,我阅读了相关的摄影书籍。光与影的关系,光与影的运用,光与影的表现为我积蓄了许多创作、再现、提升作品的艺术元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单镜头到双镜头;从傻瓜机到全自动机;从尼康影像专业机到如今铺天盖地地数码机,可以说无论什么时侯、什么时期,我的身边都没有离开过相机。上班下班的路上,节假日的消遣,出门在外的旅游,一个大大的、重重的摄影包总是与我形影不离。

有一次,几个好长时间没有见面朋友约我吃晚饭,在我未到之前,先到的几个人打赌说,看他今天还会不会背着大包。结果我来了,包也跟着来了,赢者得意洋洋地样子,让我感到欣慰。也许这就是我外部形象的一大特征,牢牢地留在了朋友的记忆里。

同事开玩笑地对我说:“看你的肩膀都成残疾了”,家里人也为我整天背着沉重的大包絮叨不止。特别是进入了数码信息时代,我的包不但没有减少重量,反而又增加了新宠数码相机,数码DV机以及相关的附件等,包的份量是可想而之了。

其实,我也清楚背着它很沉很沉,全部派得上用场的时候也不是特别的多。

但我还是爱不释“肩”的人在那里“她们”就跟随在那里。尤其是背着“她们”行走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时候,所付出的艰辛比常人要多得多,累得多。然而,所有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慢慢地去品味、细细地去咀嚼,心甘情愿地享有着他人无法理解的快慰,痴心不改地承受着自己当初的选择。

有一次,我随会议到泰山采风,一行大约30人左右,年龄小的在四十岁左右,大的在七八十岁左右。同样是乘坐空中索道上到顶级,而我也许是身负“重担”的所致,待从顶级游览后下山的时候,左腿就有些不听使唤。此时,我才真正地体味到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真谛所在。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忍着难以想象的疼痛,一步一瘸地下了山。而那些比我大得很多的老同志,却轻松自如地回到了车上。

事后,自己也感觉挺没有面子的,最终寻找了一个可以挽回点颜面的理由,那就是“肩负重担”所为。然而,我仍无怨无悔,默默地承载着一切。

相信自己,也相信我这些“亲爱的朋友”,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的业余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更丰富的情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8507/

光与影的情趣的评论 (共 2 条)

  • 浅歌
  • 清风凛冽
    清风凛冽 审核通过并说 捕捉美丽的使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