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斜风细雨不须归

2010-10-13 08:06 作者:兰以秋芳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个儿打一早就下起了,我照例拿上伞到雨中散步。雨不大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蒙蒙细雨。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只是我喜欢这细雨。对这蒙蒙烟雨我总是怀有一种不舍的情感,究其原因可能和我二十年前在重庆的生活经历有关。那时我在重庆读书,重庆的天气很特别,一年四季总是雾蒙蒙的,艳阳高照的日子不多,许多时候蒙蒙细雨就像是从雾气中幻化出来的一样,不期而至。雨总是缓缓的不急不躁地飘洒,人们也总是在这细雨中不紧不慢按部就班地该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久而久之,我也和当地人一样,穿一双塑料凉鞋,打一柄花伞,从容地走在青色的石板路上,任凭脚下踏出一路水花。再后来就有点喜欢在这细雨中慢步。

雨中的景致是与平日里大不同的,远处的景物像笼上了一层细纱,于是有了烟树、烟村,近处的花草树木却异常鲜亮,青翠欲滴。雨珠敲打着万物发出簌簌的声响,枝叶在雨珠的敲打下有节奏地舞动,这是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会,乐音清新悦耳,舞姿优雅迷人。雨中的世界在文人墨客眼里总是有一种诗意的美,李义山有一首小诗《细雨》就曾用温婉多情的诗句来描摹这细雨,“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不知道是什么触发了诗人的灵感,才有了“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这么美妙的诗句,我一直很喜欢这首诗,尤其是这后两句。其实我更喜欢的是诗人那浪漫的情怀。

置身于无边丝雨之中,我常常会浮想联翩。也许,这只是正直华年时才会有的心境,很难为外人道也。一次朋友来访正好逢雨,突然想起《庄子·齐物论》中的那句“女(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于是拉着朋友去感受天籁,刚好校园里有几株芭蕉树,朋友说既然你想感受天籁,我们去听“雨打芭蕉”怎么样。临了朋友开玩笑说:“你们校园里有荷塘否?秋雨时节别忘了叫上我。”我知道朋友指的是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哪里知道,如果真的有残荷,我是不会错过的。

不知怎的雨中的往事都浮现在眼前。记得有一次,因事而烦恼的我,在雨中独自慢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佛图关。那天的雨稍稍有点急,一路上特别静,除了雨声就是自己踩在石板路上的脚步声,我的心情也在这雨中逐渐变得平静。山路上弥漫着植被的清香,空气清新而又甜润。佛图关的山崖下空无一人,只有那些石桌、石凳静静地伫立着,一道雨帘从山崖上垂挂下来。我坐在石凳上,静静地看着细雨飘洒。不知道过了多久雨停了,我的烦恼也被雨水冲刷得无影无踪。

我的心收回到眼前,回到我漫步的这个园子。原本翠绿的松柏更加浓郁,颜色浅一些的合欢树在雨水的滋润下也鲜艳了许多,池塘边的那些柳看起来更加婆娑。又一片月季花瓣应声而下,明晨这一片月季肯定是绿肥红瘦。我缓步走在栈桥上,栈桥边的那些荷正在奋力地拔高,雨珠沿着荷叶的边缘滚动,高高擎起的叶子中攒起一汪碧水,晶莹剔透,水多得叶子承受不住时,便向一侧倾倒,然后再重新攒起。细雨滴在水面上,画出一个一个的圆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初稿写于2009年6月修改于2009年10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作者原名丁伟勋,1989年毕业于重庆石油学校,现工作于大庆油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3932/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