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景

2013-04-10 08:08 作者:舒仁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饭后,晚风微动,新月初上,我去湖边散步。湖边陈列,无非是楼阁亭桥、石坊树竹,这些日日走过的风景耳熟能详,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可看的,就心底里回味白日里读过的书,哲学的冯友兰,历史的东周和文学的柳宗元,纷至沓来,乱得有些理不出头绪。

就想到了网上看到的芜湖作家子薇新发表在《大江晚报》首期“小说月刊”上的短篇小说《紫荷》。当下芜湖作家们的东西原本读得不是太多,近来因为忝列于一些活动之中,获得了一些赠书才读的多了些。对于赠书,我的看法是一定要读的,这首先是因为尊重,哪怕那被尊重者并不知道有这样的私下里的尊重。独自尊重,这大概就是古人的所谓“慎独”中的应有之意吧。早年零星地读过谈正衡先生的诗歌散文,近日读了他的《清粥草头咂咂鱼》,很有些感触,他的渊博与行文的别具一格让他的创作风景独具。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会给人以一些别样的认识,算是视界里多开了一扇体察本土风情的窗户,而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阅读会体察着这些身边人的感情世界,知道了一种地域性的感情的表达。人类的感情都是相通的,也就是在人的感情世界里有着那样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是也绝对少不了的是个性。个性的情感,有人与人的不同,也有地域之间的差异,因此,虽然还不曾看到有人在理论上有过论证,我却管自确信有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可以称做“地域性的情感表达”的,它可以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和表达内容的选择上得到体现。并且我还认为,这所谓的“地域性的情感表达”放在文学创作那里,正是独特风格与不同创作流派得以认证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初、中、晚唐诗歌的不同,散文里的桐城派,小说里的山药蛋派,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情感表达的显著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的感情也必然地有地域性的特征,体现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那就是风格,就是派别。芜湖的作家们有没有打造出一个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风格与派别来的意愿、追求与才情呢?

还是来说《紫荷》。子薇的小说我完整读完的只有这篇《紫荷》。要说紫荷这个人也没有什么独特处,从离乱到太平,夫妻间的那些事,一切皆有可能。志强不是“奉婆婆之命赶回家”来与紫荷成亲的吗?既是“奉命”,能有多少情感,也就只有天知道了,所以紫荷对远征丈夫的思念的完全、完整的倾注,打一开始就注定只是她一个人的事,她的一切行为只是她一个人的自话自说。她的这感情的经历很有点像借钱给人,借出去的钱,你别指望人家会归还的,有朝一日真的归还给你了,那是一个意外,你就把它当作一个意外的收获收藏起来好了。这话说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些残酷,但也是话糙理不糙,而如果仅仅用善良、痴情、坚贞,或者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等等之类空泛的大路货色的词来表彰与同情紫荷,那是概括不了她的人生经历的深重的,这样劣质的评论也实在没有什么意义。我倒是特别注意到了小说的结尾一行:“中院村外的田畈坡地上,草色连天,一岁一枯,一岁一荣。”我以为这是极抒情、极有暗示意义的一句话,也用得上“余味无穷”来评说。这句话可以没有,但是有了,小说的抒情意味就浓了。这是女性作者独有心思与情感的表露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了小说是可以用来抒情的。

我是一直以为小说是可以用来抒情的,而且我甚至以为用小说抒情比起用散文来要方便得多,因为用小说抒情作者有更加自由发挥的余地,而散文因为是以写实为主的就必然地受到了一些限制。比如借景抒情。小说里的景是作者心中的景,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的需要去任意地构置,而散文里的景是作者眼中的实在的景,作者只可以去做些触景生情然后对景抒情这类的工作。这与摄影与绘画颇有些相似。摄影师的镜头只有选择的自由,而画家的笔却是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地任意挥洒的。构置心中的风景比挑选自然里的风景,不仅来便利与快捷,更重要的是它更容易为我所需,情与景的结合也更加密切与完美。我想,这大概也是写散文的人写着写着就跑去写小说了的原因之一吧?

新月斜照,湖边各形各色的霓虹灯五彩缤纷,也五花八门,远些的乔木与灌木与竹,如山如丘如屏。我独自看着这风景,想着这景是可以写进散文的,当然也可以写进小说,而写进散文与写进小说定然地会有不同的结构需要与情感寄托的,这样,散文里的景与小说里的景萦绕在我的脑际竟一时挥之不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35799/

风景的评论 (共 13 条)

  • 听雨轩儿
  • 小人物
  • 心灵的驿站
  • 着墨
  • 婉约
  • 叶愚夫
  • 平水晴云
  • 夏日的雪
  • 纤纤柳絮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左
  • 剑客
  • 仰望月色
    仰望月色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欢迎来访相互学习!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