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文与人生

2010-07-14 08:30 作者:徐子轩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时,脑海里满是过去上语文课的情景。至今还记得在课间琅琅而读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时只是听见语文老师说,此句极妙,应该记住。但究竟妙在何处?老师也支吾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泱泱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林,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像颗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烁在东方的天际

人生这个词,说小就小,说大就太大,论及文学与人生的微妙关联,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如是说,“古之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与诗、词与人,如果我们能静静的思考一番,其中肯定蕴含着非同寻常的大千世界。

在唐诗的国度里来回穿梭,寻觅曾经失去的点点滴滴。或许因为自己是陕西后生,因此对长安有种特别的情感

长安,十三朝古都,历代王室贵族的栖身之处,历经五千年而风未变的建筑群落,见证了五千年华文明的演变历程;在沧海桑田的季节轮回中,依然不改昔日盛世之颜容。长安,现代与古韵极其细腻的糅合,诗人们笔端下的完美造型;那些曾镌刻山河,雕镂人心的诗文,将永不漫漶,世世代代都会以此骄傲,并俯首拜读。

灞桥折柳,那是一段唐韵中久传不衰的佳话,就在这漫无边沿的塘边,诗人们折柳互赠,吟诗作对;塘堤的柳树,伫立得像遥远边疆孤守城堡的将士,柳丝倒垂于地,微风轻袭,轻舞飘扬。诗仙李太白曾寒夜来到唐都长安,见到的是一片朦胧的月色,听到的却是万户蓁蓁的捣衣声。我还能想到当时盛气逼人的诗人,衣袂翩翩,青丝鬓发。于此时此景,诗人表达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归”的渴望。寂寞、苍凉,和一点点呼之欲出的恐惧,都是些极暧昧且疼痛的东西,无意中灼伤了诗人那颗且弱且坚的灵魂,呼喊似乎已经无可奈何,遥遥无期,刹那间一切变得寂静无声;虚幻与现实之间,依然难觅那份执著等待;“无那金闺万里愁”,但每次的苦苦守望之后,还是“独倚栏杆,良人犹未还”的悲凉。诗人那份焦灼与忧虑从中显现的淋漓尽致,豪迈奔放的诗仙在这种情景之下,也难免会感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语文的独特角度来解读人生,只能通过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挖掘隐藏在每个人物背后的真实故事。诗、词、曲中,我们所能领略到得只是当时作者在何种情境下写的,所要表达的相关情感也是根据其内容或景物的串联来推断,故应有一点偏差。在现当代的小说、诗歌中,可能是由于在时间上不太久远,对它的理解也就多了些准确性。像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从情节上看,主人公像一个喜剧演员一样,时不时的来点幽默,耍些滑头,但到后来他刺痛了读者的的心,一个以“精神胜利法”活了一辈子的小人物,到死也不知自己究竟该姓什么。他的人生似乎就悲的可怜。

人生,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地使它充实起来。其实,读懂一本书、一篇作品、一段精辟的言论;对我们来说,我们的人生每一步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充实。

后记:那天远在渭南的高中室友发来信息说,帮她写篇题目为《语文与人生》的散文,字数应在1200字左右。我立刻猜到事情的原委,思前想后也不好推诿,只故作应答罢!下午想来我都上大学了,竟还真不知道语文到底教会了我什么;十年寒窗苦读,“埋首故书堆”,几乎到现在已经忘掉了许多本不应该淡忘的东西,重新再拾掇起来还真有些不易。有句诗写到:那些我们自认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中被我们淡忘了。是值得思考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9128/

语文与人生的评论 (共 2 条)

  • 凄凄忘忧草

    凄凄忘忧草语文与人生,写的很好。对这样好的文章,不敢妄加评价,只能用好 ,精 ,来代替。十年寒窗苦读,看来没有白读,其实有些事情我们说不出口的,恰恰的用无声的文字表达了我们的思想,小女子才疏学浅,对你们我只是羡慕,羡慕,加油吧,美好的人生是用我们一生的时间来书写的。

    赞(0)回复
  • 凄凄忘忧草

    凄凄忘忧草说实在的,读你的文章,里面还有我不认识的字呢,呵呵 不要笑我 ,这叫坦白,我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也从来不炫耀自己的优点,看来还得多学习啊? 就因为其中几个字不认识,就领悟不到它的含义,还有他的代表性。语文是一门艺术,这里有超乎想象的梦幻,让我们时常与现实,梦幻中游行。喜欢写作的人 ,会写作的人,我相信他们的人生便是美丽的。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