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山依旧,夕阳几度——关于老人

2010-07-13 15:36 作者:文风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提到孩子她外婆,我曾写过赞扬她通情达理的文章。她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老太太,也是一个很会办事的聪慧女人。但这并不表明她就可以有一个衣食无忧安乐祥和的晚年。

孩子他外爷去世后,空荡荡的一个院落,剩下孩子她外婆一个人孤零零过活。一个76岁的老太婆,单是一个人生活,身子骨结结实实,健健康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说得过去。不料想,去年天,连绵不断的一场冷,弄得小院子地面松软光滑,让孩子她外婆走路不小心滑了一脚,一屁股蹲到地上,蹲出了脊椎骨骨折。这一蹲一骨折,三个月卧床不起,一下子使原先风平浪静的姊妹兄弟关系顿起波澜。

老婆不会下炕头,姊妹们轮换着侍候。开始酝酿事时都对花钱和侍候没有不同意见,都同意。而在侍候过程中,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的干脆不动,还有的躲避远远的,人不见人,钱不见钱,见面都难。一向慈祥和蔼可亲的老婆婆脸上堆起了一堆堆愁云,笑脸少了,皱纹多了;笑容满面的时候少了,愁眉不展的时候多了。

看着孩子她外婆那张日渐消瘦的饱经沧桑的脸庞,我耳畔不停地回响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题曲“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人说老人是全社会的财富。从孩子他外婆脸上,无论如何看不到温馨和从容。她是财富,而联系子女们的态度,究竟把她当成了财富还是包袱?

如果把老人比作夕阳,那么不妨把年轻人比作青山。夕阳落山的时候,青山依旧巍峨雄壮。自然,老年人也曾有过当年的威武,年轻人并非永远的一成不变的壮如山。

岁月变迁,活蹦乱跳调皮捣蛋的小孩儿会变朝气蓬勃的小青年,小青年会变成成稳重成熟的中年,中年人也将两鬓斑斑,变化成精神矍铄老态龙钟的老人。位置和角色都在不断转换,生老病死还真是人人都逃脱不了的规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孩子他外爷临走时没有留下多少存款,说白了根本没有留下什么钱,给孩子他外婆的养老结结实实出了一个大难题。

老太婆又不是国家退休干部,也不是企业退休工人,没有一分钱的退休金,身体一有病,又不能劳动,不能自己种地自己养活自己,生活需要子女们来照顾。几个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各自都要工作,都要挣钱养家糊口。几个子女都不富裕,都是忙忙碌碌一个月到头,挣几个有数的钱。一边是老人,一边是自己的家,两边都要兼顾,于是就有了矛盾。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晖”?对生咱养咱的老人,在工作繁忙当中,抽出空闲主动看望,和他拉家常,给他买东西表示关心,天经地义;就是在自己手头不宽裕的情况下,不等老人张嘴要钱,主动给老人看病,主动送钱给老人花,也理所当然。

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好多情况并非如此。

有的人借口工作忙,杂事多,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很少去看望老人,就是老人身体有了病,也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得到治疗。有人说不是不主动给老人送钱,而是自己确实经济不宽裕,借口自己都缺钱花而把老人的花销忘到脑后。老人上门讨要再三,也只是了了给一点点,非常不舍得。有的人借口分家时财产非配不公或有的家务事处理不当,老人悖谁向谁厚谁薄谁,不养活老人。还有的人一天到晚埋怨老人没本事,没出息,没有给自己找到好工作,没有给自己创下丰厚家业,以此为借口不管不看老人,不给零花钱,不照顾老人生活,老人有病也不给治疗,让老人倍受病痛熬煎,说句不客气话让老人等死……等等等等,类似的不通情理现象,现实生活中很普遍。

老人不是完人,老人当然有缺点和不足。但老人毕竟是老人,毕竟是从小把我们养活大的亲人恩人。当我们幼小的时候,老人一口一口喂我们饭菜,扶我们迈着蹒跚的步履学走路,供养我们上学,帮助我们成家,立业,直至独立生活;而当老人满头白发,老弱病残,不能生活自理,需要我们搀扶的时候,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只要是一个尚有良知的人,只要是一个血肉之躯,不管他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原因,都不能构成不赡养老人的充足理由,都不能成为拒绝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的借口,都不能甘当一个似乎是毫不相干无动于衷的看客。

生老病死是规律,任何人最终都要走向死亡,都逃脱不了这个结局。人都不能也没有必要怕死,老人更是不能怕死。坦然面对死亡,保持良好心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有的老人一天到晚心思重,担心儿女过不好,担心孙子孙女上学学费没有保证,就业压力大,担心自己身患多种疾病,不定那一天就要走了……想想这想想那,总是担心忧虑多,放不下的多。人老了,年轻时该做的都做了,该尽的义务都尽到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不要想那么多,放下心中的那个结,浑身轻松一点。

老人有积蓄或者月月能领到固定的养老钱,晚年的生活自然有保障,养老自然就不成问题。苦就苦了那些没有钱的老人穷困潦倒的老人及没有退休金的老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养老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年轻时个个都是好汉,挣的钱虽说不多,但存起来养老,绝对没问题。那时年轻,离养老还很遥远,老人也不是没想到把那些钱存起来,而是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好不吝啬地用在子女生活、升学就业成家等方面,将所挣的钱花了个毫无保留一干二净。

有的子女自己本身挣不了几个钱,照顾自己一家总感觉捉襟见肘手头紧,做老人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总不忍心张嘴问子女要钱花,就是有病买药也能忍就忍,从不轻易张口。当子女的,再不主动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有所表示,老人能不受委屈?有的当儿子的纵然想有所表示,而媳妇总是想不通,脸上不高兴,不支持,为了怕生气,不得不偷偷摸摸。当子女的想不起来,等到老人见面或上门讨要零花钱,当儿子的来个委婉含蓄的拒绝,还一次两次不给面子,老人几十年含辛茹苦,想想能不伤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人啊,在年轻时,在能挣钱的时候,还是要“留一手”,不要有一块钱,就在子女身上花两个五毛。与其花子女们的钱问子女们要钱总不理直气壮,总显得被动,不如留几个养老钱,自己花自己的钱来养老,谁的脸色也不用看。

老人对子女博大、无私、崇高的,解决不了严酷的养老困惑,代替不了晚年生活的凄凉。老人在子女身上全心全意,有十分力,绝不出八分劲。光考虑咋能让子女们少被一点圈少走一点弯路,让子女生活得更好一点。至于个人养老,根本不咋考虑。

法律规定,公民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不顺不照顾老人不尽赡养义务而被告上法庭的子女也有。更多的是老人尽管说养老问题多多委屈多多,但说出去怕丢人,不愿意声张,选择了忍气吞声,苦苦地默默地支撑着,过一天算一天。

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人都忙着工作工作工作,好像陪老人说话就显得很稀罕很稀罕了。

我一个同学,他哥哥去美国留学后办了绿卡,留在了美国发展。他父母70多岁的人了,儿子让老人去美国生活,老人说啥不去,至今在老家一个穷山沟里住,常常收到儿子从美国寄来的美元。一双老人总见不到儿子,常常想念儿子想念得流泪。这对老头老太太常对人说寂寞,做都梦见儿子。如果能常和儿子见面,不稀罕什么美元,宁愿不要美元。

金钱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但生活中还有一些金钱弥补不了的东西,那就是亲情。老人需要子女的金钱,更需要子女的陪护和安慰。和老人随便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话,也是老人异常迫切需要的一种温馨。

人年轻时不明显,一到老,身体不好,就像一台机器,到了衰老期,各种零部件就要出故障了,就需要保养和维修了。一有病,走起路来气喘吁吁,走不动;吃东西,牙掉了,咬不动,浑身上下,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痒,不舒服是常有的,去医院看病买药也是常有的。有人嫌弃老人有病,脏兮兮,不愿意接近老人。想想自己咋长大了?千万不该有这种念头

不少老人老伴早早去世,很想再找个伴,但子女们考虑到财产分割,考虑到社会影响,考虑到风俗人情,就是不支持,就是从中百般阻挠,弄得老人说不出的尴尬说不尽的伤心。老年人青年人都是一样的,渴望有个伴侣说说悄悄话,解解闷,甚至是解决生理需要,这很正常。做子女的,思前想后,想这想那,就是不站在老人的角度,没有为老人想周到。

老人的幸福生活,不仅仅局限于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有玩有乐,有病有医,还需要有人关怀,有人看望,有人惦记,还需要心情舒畅,还需要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老人笑得开心活得开心,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养老,但愿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一个轻松的代名词。

2010-4-13日草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9040/

青山依旧,夕阳几度——关于老人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