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寂寞又美好

2013-03-03 12:36 作者:小和尚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乡村里除了无边的寂寞,就是无尽的幻想,这是我对大学里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说过的话,因为他非得要在暑假的时候去我家玩一趟,吃些土特产之类,我只能在欢迎之余为这个彻头彻尾的城里的孩子捏了把汗。

果不其然,他只呆了两天的样子就嚷着要回去了,我耸了耸肩就送他去另一个镇子上的路口等车了。可能这只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而已,并不影响他对我家乡的赞许,因为我们那儿的环境真的很清静优美,有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觉,也有着再淳朴不过的民风,并非钢铁水泥那般冷漠,这些都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

也许在城市这个词还没出现的时候,生活在乡土的人并不知道什么是乡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双脚深深地插进脚下的这片可的土地,对一花一草有着一种最原始而质朴的情感。那时候的时间并没有现如今来得紧凑,一位老者可以在落日时坐在朝西的门槛上磕着烟灰,念叨一些只属于乡人才懂的念想,视线所及处是他刚归来的那片田地,夕阳洒满了一路的灿烂,也把他的念想深深地融进了他闪光的眸子里。

那时候真的可以不闭户,如果黄鼠狼不偷鸡的话,邻里之间的相处都是再融洽不过的了,一片土地总有着一份属于这片土地的情结,而这份情结在许多时间地点竟是如此的相似,无关乎时空。

我总记得这样一幕场景,日的夜空下,先是两三家拾掇了好几条板凳到家后的土场上去乘凉,不知不觉的谈笑间就发现人是越聚越多了,小孩子在其间追逐打闹着,大人们就慢悠悠地晃着手里的蒲扇,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家长里短,那时的蚊子还不像现在这般多,而那时乡村里的人也不像现在这般少。

我承认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每一种新生的事物都有着无可抗拒的诱惑力,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乡村的身影似乎愈加淡去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依然坚守在那片深沉的土地上,在与乡村的厮守中渐渐地老去,就像扔在墙角好久都没用过的农具,锃亮的躯壳上也多了层岁月的微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出去的一般都是像我父辈这样的男人,把一些生活用品简单打包,买一张车票,在一个有秋露的清晨匆匆走过那片熟悉的田地,去远方陌生的城市,然后靠力气多挣些钱,等到清明中秋节这样的大日子才能回来一趟,生活的艰辛自不必多言。

你想过么,他们为什么要出去受别人的冷脸挣血汗钱?很简单的一种信念,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外面过得好些,能在异乡吃饱穿暖,别因囊中羞涩而手足无措,这是所有生活在乡村里的人共通的一种信念,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爱,跟对脚下的那片土地一般深沉。

父辈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乡下的那片土地,而我们这些孩子呢?在岁月的磨砺中,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早已把父辈身上那些关于责任坚强的品质给遗弃在了城市里的茫茫人海与灯红酒绿中,对着镜子把自己打扮得人模人样,以为那样就等于高贵,而在这些人身上又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真正的城里人只要擦肩而过时不屑的一瞥就足以让他们自卑到无地自容,然后是内心诸多的纠结与矛盾。

许多感觉是不能去比较的,就像生活的幸福,一种纯粹的简单难道不美?与其把自己硬生生地塞进一种与骨子里极不协调的环境,与其让自己看似坚强却又极其脆弱的尊严在这样一种陌生的环境里被肆意地践踏,我们是不是该下定决心触摸某种回归呢?

生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活得更好,在城市里艰难地维生并不等同于所谓的有出息,而许多幸福本是触手可得的,就像从乡村走出去的孩子,当他们在某个时候把自己深埋于城市里一个寂静的角落时,脑海里会不会出现儿时在巷子里嬉闹的场景呢?

如今看来,乡村在岁月的变迁中的确改变了不少,而唯一不曾变过的,就是心底里这样一种感觉,恰如我对那个城市里的同学所说的那般,又寂寞又美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6645/

又寂寞又美好的评论 (共 12 条)

  • 今生依梦
  • 雪儿
  • 王鹏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晓梦芳菲
  • 惜缘
  • 清秋
  • 听雨轩儿
  • 孟杨
  • 叶愚夫
  • 风景怡然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