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教育改革何新之有

2013-05-04 11:17 作者:小和尚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地铁上听见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高谈阔论着复旦大学一研究所被其室友投毒致死的事情。“这样挂了反倒是一种解脱!”我被其中一个男孩子的话怔住了,而其他几个人都做颔首赞同状(南京地铁开得还是很稳的),所见所闻不禁让我骇然。

我本无意于揣度这些孩子的想法是基于什么逻辑而做出的判断,因为这只是我偶然碰见的个体行为,但我也并没有觉得他们像是在讲一个纯粹的笑话,因为我并不能笑出来,心底反倒多了些忐忑。要是这句话出自某个更为博识的人之口呢?要是点头赞许的不仅仅是这么几个孩子呢?

想起了这些年一直炒得沸沸扬扬且毫无减势的新教育改革,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相继推出了所谓典型,暂且不论收效如何,这种革故鼎新的出发点本身还是值得欣慰的,或多或少总能给人以启迪。

但是请注意全国揭竿而起的所谓新教育改革运动都革了些什么——教育模式,非教育体制。

看着那些所谓的典型,我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毕竟自己也是过来人:把传统的班级体分成若干小组,换个布局;把老师单一授课模式变为更多的学生参与,讲的还是试题;把作息时间再统一安排一下,但依然是公鸡、老鼠的作息;再可能就是学校花血本引进些新科技教学,省点粉笔……不一而足。

充斥其间的依然是若隐若现的应试教育,看看所谓的成果便可窥见一斑了,这些学校每年在大门口的鲜红喜报上写满了“本校***年达线人数***人,在**地方名列前茅,其中**同学被**大学录取”的字样。如果你还想再证明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去学校外面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冲刺班”门口转转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看着眼前的这一串光鲜的数字感到很迷茫,难道这就是新教育改革成功的证明?学校乃至社会需要的仅仅是这几个冰冷的数字?媒体的大肆报道宣传是为了督促改革的深入?

可能这种“鼠目寸光”式的发展只是学校沽名钓誉最快捷的投机方式吧,我知道学校也有学校苦衷,教育商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一个地方的学校远不止一个,真正是“人比人,气死人”,还有哪个校长可以敞开胸怀对另一所学校的校长说:呵,你的学生在应试技巧上打了强心针,我的学生后劲可比你们强多了!

我无意于揭谁的伤疤,只是因为学校教育之于孩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来自家庭的因素,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考量与反思,由不得半点浮躁,这也是民族大计之所在。我不希望看到所谓的教育改革只是着重宣传其固有框架下的某种教育模式,这显得多么捉襟见肘,我也不希望看到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本身沾沾自喜往脸上贴金或是卑颜屈膝做乞讨状,教育精神之自由独立是其灵魂所在,可能西南联大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标杆。要知道,好与不好并非一个人或是一群人说了算的,如果一个时代都对你竖起大拇指,那你才是真正流芳百世的传奇。

任继愈先生的忧虑可能更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中国现金教育一缺做人的教育,二缺传统历史的教育,三缺创新能力的教育。这三者是环环相扣的,教育得先让大家学会做一个好人,至少不能是坏人,尔后不能忘本,要思古及今,辩证地看待历史方能继往开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实现自我存在价值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更进一步。这些不是靠试卷就能灌输的概念,如果这三者都不曾涉及,那我就会困惑于学校到底教给了孩子什么,或是孩子为什么要接受学校教育。

有人慨叹教育体制改革难,难于上青天,噫吁戏!那只是大多数人较安于现状,或是有太多的利益纠葛捆绑在一起,是吧?如果从上至下都甩下个人私利而朝着一个方向走,朝着真正为了民族大计着想的方向走,难从何处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不希望所谓的新教育改革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不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串流水线般产出的无谓的数字,多么可悲的闹剧,因为那样给人的心灵的震撼无意于你只知道南京大屠杀的那一串冰冷的数字而别无所思,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写到这里,我倒真心希望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孩子说的只是一句纯粹的玩笑话,也可能是我多想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24143/

新教育改革何新之有的评论 (共 8 条)

  • 心有灵犀
  • 小人物
  • 雪儿
  • 婉约
  • 岁月如歌
  • 剑客
  • 疯狂侠客88
  • 依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