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浒传》“官逼民反”的典型——林冲形象的转变

2013-03-01 21:39 作者:zwj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的史实,《宋史》和其他一些史书有过明确地记载。《水浒传》的作者在史实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和元代的水浒戏,经过加工整理,形成了长篇小说《水浒传》。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写到三十六位英雄先后上梁山,有意将这次起义归因于“乱自下生”。而《水浒传》的作者对上梁山的英雄们参加造反的原因作了改造和加工,通过揭露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人的恃强凌弱、作恶多端,通过描绘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人的身世遭遇和性格发展,“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社会黑暗与腐朽被充分地暴露出来。豹子头林冲就是这个“官逼民反”的典型社会环境中“最典型意义上的逼上梁山”的人物。

小说开篇就对“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说:“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作者一改《大宋宣和遗事》里对梁山起义的态度,将矛头直指当时统治阶级。《水浒传》中以高俅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他仗势欺人,与蔡京、童贯直流狼狈为奸,无恶不作;高衙内与弟弟高廉依托高俅的权势为所欲为;梁中书依附蔡京的权势搜括民脂民膏;又有慕容彦达倚仗慕容贵妃之势横行霸道。其他一批处于社会低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张都监、蒋门神、毛太公等等;此外还有一批大大小小的差拔、役吏等爪牙,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张黑暗的势力网,对人民实施着残酷的压榨和剥削。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杀死亲夫,杀人偿命本就理所应当,但武松却投诉不成。这样的现实逼得他亲手杀死了仇人。他去自首,接受发配,但现实还是一步一步将他逼上了二龙山。与杨志无理纠缠的泼皮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然而堂堂的京城,竟连这样的泼皮无赖都治不了,可见社会的吏治黑暗到了怎样的地步。小小的屠户郑屠,竟然能称霸一方,强抢民女,欺压金氏父女。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在上梁山的英雄好汉里,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原来是朝廷的将领,他们本来应该去攻打梁山的,但最后反而落草了。像花荣、黄信、秦明等。这就更能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昏庸腐败了。

林冲所处的便是这样一个环境:上司的打压,朋友的背叛、陷害,差拔役吏的势利。因此他是“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这样一种状况。

然而身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最开始并不愿意去反叛,去落草。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有个年轻漂亮的妻子,生活幸福美满,他完全没有要上梁山的要求。他性格中安分守己的因子一直伴随着他,即使他处在一个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他仍然选择忍耐,这是他性格中的一大特点。他希望以此逃过黑暗势力的魔爪,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然而他的隐忍并没有让敌人放过他,反而一步一步把他逼上梁山。

小说中主要写了他从能忍到不忍,屈辱到反抗的逐渐转变的“四忍”,从他的忍耐中暴露出“官逼民反”的腐朽现实,揭示出当时社会“乱自上作”这个黑暗根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忍,“戏妻”之忍。林冲带着妻子到大相国寺烧香还愿,不巧高衙内看上了他年轻漂亮的的妻子,林冲得知后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林冲很愤怒,可扳过来之后,林冲只“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不敢下手——这是他顶头上司的干儿子。他在众人的劝说下对这样的侮辱不了了之。当鲁智深赶来时,他反而替高衙内开脱,道出了“不怕官,只怕管”的无奈。这一忍,首次展现了林冲的“忍功”。妻子被人调戏,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男人而言,都是奇耻大辱。但林冲忍了,他不但忍了,反而劝鲁智深作罢:“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的忍让,在于他的社会地位,在于他长期以来形成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性格。他虽然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是统治阶级里的一员,“但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人生道路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第二忍,二次“戏妻”之忍。高衙内在陆谦的配合下,第二次调戏林娘子,想要强暴她。林冲非常气愤,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就去找陆谦了。他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一是因为陆谦是林冲的好朋友,林冲是个有侠义心肠、讲义气的人,背信弃义是英雄最不能容忍的;二是林冲怕高衙内,不敢惹他。这是第二次忍让。但林冲这次开始反抗了——他痛恨陆谦,好朋友的背叛给了他一次不小的打击,这是他思想转变的一个依据。然而这时的反抗程度有限——他没有直接找高衙内,因为还吃着他的请受,不敢得罪。然而他们对林冲的迫害没有因为他的忍让而停止,林冲的忍让反而招致更进一步的欺辱和迫害,以致最后被设计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小说对林冲的忍耐的描写,实质反映了高俅一伙人的逼。发配沧州对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林冲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让他从一条“康庄大道”慢慢走到与统治阶级对立的一面。

第三忍,是发配沧州路上,对薛霸、董超百般折磨的隐忍。行去沧州一路,薛、董二人辱骂林冲,用开水烫了林冲的脚,在野猪林欲取了林冲性命,这些林冲都忍了,甚至一路自称“小人”。遭受如此迫害的林冲依然制止了鲁智深欲杀二人的做法。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如此这般的忍耐,但林冲忍了,甚至还宽恕了两个要害他性命的人。这表明彼时林冲对现存制度,对高俅等人依然心存幻想,林冲心里清楚地懂得反抗高太尉就是反抗赵宋王朝,这是他绝不肯做的事情。他希望借此一忍,有一天能再回到这个社会。这是隐藏在林冲骨子里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思想的体现。然而此时,林冲与高俅等人的矛盾已经进一步激化,高俅集团的步步紧逼,为林冲人生道路的最终转变奠定了基础。

第四忍,是林冲对在沧州遭遇的系列事件的隐忍。首先,林冲忍受了沧州牢城营里的差拔辱骂。这一情节极富戏剧性,林冲忍受着差拔无来由的辱骂,不敢抬头,待到差拔发作后,才将银子和信递上去。差拔立刻换了副嘴脸。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林冲的能忍,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其次,林冲在沧州见昔日受他恩惠的李小二,他对欢天喜地的李小二夫妇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口。”在这里,林冲首先从思想上就给自己下了一个罪囚的绳套,实际上就把自己牢牢地套在了“罪囚”的桎梏里,不敢越雷池半步。他诚惶诚恐,早已失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风。他被社会这张黑暗的势力网压迫怕了,他变得更加谨小慎微,甚至自轻自贱。然而高俅集团的“黑手”再一次伸向林冲。陆谦与差拔密谋杀害林冲,林冲的愤怒再一次喷发了,“林冲大怒……先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三五日”。这一次,林冲心中的仇恨又积聚得深了,与高俅集团的矛盾逐渐趋向高潮。可三五日后又慢下了。这是由于他心里并非真想与高俅结怨,他思想中安分守己的观念指使他慢下了。以致到被设计派去看守草料场,林冲完全忍下了陆谦与差拔要谋害他的事,反而庆幸得到了个好差事。小说对当时的天气和草料场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描写,看了让人觉得无法待下去,而林冲却想着“待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他在草料场烤火到买酒回来的一系列事件,如锁门、拜拜山神、以手探火等细节描写,都可以看出,他想在草料场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在被高太尉害得凄凄惨惨的情况下,他依旧没有想到反抗,即便是草料场着火了,他也没想到作为负责人要赶快逃跑,他还想到去救火。林冲隐忍到了怎样的程度!当陆谦等人出现的时候,矛盾激化到了高潮,林冲的愤怒完全爆发出来。他性格中狠的一面展现出来了,这是林冲性格中的另一个令人感到可怕的特点。他在杀陆谦之前,“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样一笔,将林冲杀人的原因清晰明朗地摆到读者面前,使之有别于李逵那样不分青红皂白的乱砍乱杀,它表明林冲“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总的看来,林冲的“忍功”确实了得。在他所遭受到的侮辱、冤屈、背叛等一系列事件中,若是换了鲁智深或者李逵,绝不会像林冲这般隐忍求全。林冲所拥有的较高的社会地位,幸福的家庭生活,对统治阶级心存幻想的观念,对他这种近乎软弱的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影响。在高俅集团一步一步紧逼的过程中,林冲始终以“低人一等”的态度去忍受来自黑暗势力的打压和迫害。面对百般虐待的敌人,他忍耐,用他的善良去宽恕他们,渴望再次回到这样一个腐朽的社会当中。然而他的善良和隐忍,成了对不合理现实的默许,对自身义愤的窒息;他的善良和隐忍变成了一把刀,成了纵容黑暗势力的“助力器”。

这样一来,小说一环扣一环地写出了林冲从隐忍到落草这一转变的前因后果,反映了这张黑暗势力网在社会中渗透之广、之深,将“官逼民反”的典型社会环境完全暴露出来,矛头直指统治阶级。这样就致使林冲最终与统治集团彻底决裂,完成了他人生道路的转变。

林冲是《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典型人物。他一出场,并没有让读者看到一个英雄该有的形象,反而暴露他的近乎懦弱的一面——忍。这样一来,小说就颠覆了《大宋宣和遗事》中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乱自下生”的起义原因。因此,小说通过对这样的社会环境进行描写,将一百零八将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展现出来,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悲愤与无奈,从而突出小说“乱自上作”、“官逼民反”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5959/

《水浒传》“官逼民反”的典型——林冲形象的转变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