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童年的记忆

2013-03-01 14:57 作者:瑶铃儿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特别相信,一个人儿时的生长背景会印记在他(她)的心底、潜化于他(她)的性格,进而会影响或决定着他(她)的人生

幼时的小妹和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别离时的场景竟然深深地烙印于身心。记忆中,那时刚满5岁的她被一男一女两个不熟识的人牵着,被拖着浓烟呜呜刺叫着的长火车带走了,一路上,小妹不停的哭着,用那别人听不懂的话嚷嚷着,“我要阿奶!我要阿奶!”,那男的说话她还能听得懂“侬阿奶在前面,我们去追依”,吵吵嚷嚷的广场上飘着《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剧段,在小妹听起来是那样的凄凉,至今几十年过去,她仍旧听不得那段戏,有一种离别揪肠的苍凉,她的哭闹是那样的无力,泪眼迷胧无望,那两个一直叫她称呼为他们爸、妈妈的人,把她带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小妹出生不到一岁,便被送回老家上海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童年的她是快乐无忧无虑的。每天早上收马桶的在弄堂口一叫,奶奶便与邻居们拎着马桶出来,弄堂里奏响了大人们拿着长长的竹刷“嚓嚓嚓嚓”刷马桶的晨曲。不知什么原因家里那个小煤炉每天都要过掉,现在想想奶奶是不是要省晚上的煤球,反正每天早上奶奶都要拎着小煤炉,到门口用柴火生火,与邻居们打招呼问好。日复一日,小妹已经习惯了眼前的一切。奶奶将头一天的米饭烫成泡饭,或煮成菜稀饭,偶尔会拌上猪油酱油,美味极了。小妹最开心奶奶带她到弄堂口吃小吃,弄堂口小吃很多,生煎小笼包、大饼油条、馄饨、粢饭团,小妹尤吃生煎小笼包,她跟奶奶讲最爱吃里面的肉馅,奶奶便由着小妹吃肉馅。奶奶每天都要做咸菜豆板汤,头一天晚上将一小把干蚕豆用水泡上,吃时拿刀从蚕豆中间剖开,剥掉皮,和里蕻煮成汤,做米饭必吃。那时家家户户都要发个菜卡,凭菜卡买菜,早上菜市场还没有上班,不见多少买菜的人,倒是老奶奶们提早把一个个菜篮子用绳子串着整齐有序地排成了长龙,算是占住队了。奶奶还爱做豆腐干炒毛豆,买上一些毛豆,回来和邻舍的奶奶们边剥毛豆边聊天,豆腐干切成小方丁,和毛豆炒在一起,清香很下饭。逢到发年糕票,小妹最高兴,跟着奶奶借个小推车排长队领回一袋年糕,年糕做法很多,年糕切成片和菜、肉炒着吃最香,但要肉、费油,记忆中炒年糕不多,常常是青菜煮年糕、白糖水煮年糕,有时小妹会央着奶奶蒸年糕或在小煤炉上烤年糕沾糖吃,小小的屋里弥漫着大米被烧考的焦香味。

小妹和奶奶的生活圈子基本上就是在弄堂里和到娘娘(姑姑)家,她没有想过别的小朋友都围在爸爸和妈妈身边,她从不问她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奶奶给了她所有的爱,只要有奶奶疼爱,小妹就很快活。每天在奶奶的视线范围内和弄堂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小妹最要好的小朋友叫阿敏,阿敏齐耳朵的短发,两只眼睛大大的,非常漂亮,阿敏家有只大大的空樟木箱子,小伙伴们玩藏猫猫的游戏,大木箱子变成了她俩最好的躲避场所,上次被小玩伴们捉出来了,下次依旧争先恐后抢着钻到箱子里,盖上盖子,开心极了。那时的儿歌不多,“山上有只老虎,老虎要吃人,关到笼子里,笼子坏掉,老虎跑掉”是小伙伴们常唱的,那时候人人传唱的《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小妹也学会了,常常表演给奶奶和娘娘们看,让奶奶娘娘们高兴。妹妹有三个娘娘,娘娘们住的都不远,隔三差五的边拎着吃的来看她们,她叫她们“大娘娘”、“二娘娘”、“小娘娘”,有时哥哥们也被差谴着滑着旱冰跑来送东西。二娘娘对妹妹最疼,小妹跟着奶奶到二娘娘家,二娘娘把糖盒里的大白兔奶糖往妹妹口袋里倒,二姑父则抱着小妹亲,大人们乐呵呵地看着被胡茬子扎得哇哇叫着的小妹。奶奶没有工作,爸爸、叔叔、娘娘们每月固定给生活费,爸爸、叔叔在外地,生活费都是寄来的,每当弄堂口邮递员车铃声响起,小妹便会学叫着“奶奶敲图章”兴奋地跑去向奶奶报信,奶奶则乐呵呵地拿着她的名章按个印,取回汇款。小妹的表兄表姐很多,但奶奶最偏宠小妹,与哥哥姐姐们的年龄差距大,加上稍有不慎便会被外婆骂,哥哥姐姐们因此对小妹也是“敬”而远之。

在这种被奶奶宠爱的氛围里,小妹长到了5岁。

小妹的父亲在上海电力学校读了五年中专,毕业后支援内地建设来到了洛阳,和在皖南的母亲结婚后,一直分居两地总不是事,这样,在小妹5岁时,便被从奶奶身边接走,一家子到父亲工作地洛阳落户。尽管后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懂得父母、对父母的相依亲情却是在小妹成家有孩子后才有了浓浓的感受和回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5775/

童年的记忆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