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雷山笛气田园的造型艺术

2012-12-23 12:28 作者:杨三水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笛气,雷山县方祥乡一个古朴纯净的苗族村寨,一个现代步履仍未涉足的处女之地。她至今还尘封于历史烟尘中,深藏于苗岭主峰雷公山腹地。80多户,300多人,700多年的历史。

笛气的地理位置很独特,深处于一个崇山峻岭、树林茂密的、由几条沟谷与几支山脉聚拢围成的山涧小盆地上,而笛气村就坐落在较大一支山脉中段。笛气的田园造型,很多都以乳状形造型:或于田外坎赋予乳形或于田里坎随形造就乳状,或于田中塑以的乳峰土丘(我把它们称为“乳田”)。几百年来,乳田以其丰裕乳汁,源源不断地乳喂着一代又一代的笛气人。

然而,笛气为什么以“乳状”形造就田园呢?这个问题于今天的笛气人来说似乎很习常,就像孩子从小吃着母奶长大而从不过问母亲为什么有奶一样。2007年1月,我怀着好奇,带着疑问,走进了村中资历最老的已经退休的杨胜老教师家,杨老师说那是“田坎”,有了田坎,庄稼才会丰收,人丁才会兴旺。

凡是田就必有田坎,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这个,可怎么把“乳状”形的田园仅仅解释为“田坎”呢,至于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倒是道出了自古以来人类共有的夙愿。我对这种说法觉得很不完满。我感觉笛气的田园造型不仅仅只是田坎,而是一种艺术造型。2009年11月,我再次造访笛气。

正因为苗族没有文字,笛气的“乳田”也就没有记载,所以笛气的田园造型艺术文化内涵,至今还是个秘。但并非是说,没有文字记载就无法解读。人类在历史发展中,虽然存在很多差异性,但也有其共性的方面。我们可以透过人类社会发展的种种现象,通过人类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东西,借助其他民族的文学或艺术的理论来解读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完全可以行得通的。斯宾塞·韦尔斯曾说过:“大约5万年、2000代以前,我们的共同祖先都生活在非洲。……人类这一“种族”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并不长。从考古发现的人类化石中可以看到,直到3万年前,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才有了身体外表的区别,再以前,非洲、欧洲和亚洲生活的人非常相似。”(朱狄《雕刻出来的祈祷》P239)不管这种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但是,人类在进化与发展过程中,除了一些差异部分外,总是存在很多共同性的东西,这是不容否定的。这正如韦勒克所认为的:“人类有着共同的体验形式——欢乐和忧愁,希望和绝望离别与聚合,生与死与恨,祸与福等等;也有着共同的生命形式——个体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命运等等,所以‘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是统一的。’(乐黛云著《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于是他提出“一种文学理论,如果它是普遍的,就不仅能解释西方文学现象,而且也能解释东方现象。”造型艺术也如此,根据韦勒克理论,我试着站在世界的角度上对笛气田园造型艺术的文化内涵作出跨越的解读。

一、母亲原型意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无论从汉文化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或苗族《开天辟地歌》看,人类先祖早就认识到,天地乃万物立足之根基。庄子在《达生第十九》中说的“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郭沫若词《西江月·颂陶》说“土是有生之母”。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大地物象一直被作为人类母亲原型的意象。十九世纪瑞士荣格认为,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比较常见的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表现母亲原型的意象的有大地、耕地、花园、岩石、山洞、井等,甚至所有的包容性的器具和小兽等,也都是与母亲原型密切相关的。朱狄在《雕刻出来的祈祷》记载:辽宁喀左旗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小型孕妇陶塑女像裸体残躯(图版见《文物》月刊84年11期),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裸女像,认为是属于远古时代“地母神”一类的制作。苗族古歌中在叙述人类繁殖演化的过程有:泥土生长了枫树——枫树生长蝴蝶妈妈——蝴蝶妈妈跟水泡恋爱怀下十二个蛋——十二个蛋孵化成日、月、人、神和其他动物。种种与人类有关的泥土现象,都足以说明了大地作为人类母亲原型的意象。

但是,以大地为母亲原型意象的,不仅在西方文化中存在,东方文化也同样存在;在我国,也无论汉族文化存在,在苗族文化里及其他民族,大地意象同样都成为苗族先人母亲原型意象。

笛气先民以田园为母,并塑之以乳状,这反映出苗族先民最原始最深层的集体无意识——对母爱的渴望。这个集体无意识,是艺术的真正原型,它恰似一道乳汁流经人类的灵魂,积聚了人类过去的风风雨,“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碎片,都有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与悲哀的心理残迹”(荣格《个体无意识与超个体或集体无意识》,即使在今天,母亲原型依然能走进那些渴望得到保护祥和的内心。我们置身于笛气田园中时,母亲原型便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引发起“几千年来一直潜藏于我们内心感情深处的这种长期沉睡而永远令人亲近的情绪”。(荣格《论分析心理与诗的关系》)

二、对母爱的崇拜

英国著名性学权威H。H。爱理斯(H。H。EIIis)在《人·性》中说的:“女神是历史和心理的主要源泉。一开始,她就理所当然应当成为神明的一个象征,亘古以来,她一直在所有心理中占有神圣的地位,最古老的女神像是一尊神像——一个没有面孔,也没有脚,却有硕大的乳房和极其醒目阴户的女人。看到这种早期的母性女神,立刻就可想象到当时男人对女人的生育能力如何充满敬畏之情。”当代美学家朱狄在《雕刻出来的祈祷》中说:“女神崇拜并不仅仅与生殖有关,在旧石器时代,妇女在生存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类来说,母亲是作为伟大的形象顶天立地于人类心灵的屏幕与记忆的窗口上。

笛气田园造型,以乳状赋形,除具有对普遍的“男人对女人的生育能力如何充满敬畏之情”的母性崇拜外,还有其特殊的历史情愫。苗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悲剧史。自苗族始祖蚩尤与黄帝炎帝在逐鹿中被战败后,历代封建王朝对苗族一次次重兵征剿,灭绝人性的进行残酷屠杀,蛮横掠夺财产,毁坏家园,苗族就经历长达几千年的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大迁徙的历史悲剧。据史记载,“三苗”时期,不断被遭受尧、舜、禹的攻击。战国时楚以武力并吞“蛮”、“越”,占有洞庭、苍梧等“蛮”、“越”之地,苗族先民又被迫扶老携幼大量迁入武陵山区。战国末年,武陵地区苗民受到冲击,又分散迁徙。由于东汉王朝一再出兵进剿,对苗民大肆杀戮。秦汉乃至唐宋时期,封建王朝不断向“武陵蛮”、“五溪蛮”用重兵“征剿”,迫使再度西迁。清王朝也残酷镇压苗民,等等,苗族迁徙的悲剧史,就如一个流传于青海高原的藏羚羊的故事:有个盗猎分子在山上发现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开枪准备射击时,羊群发现了险情,很快向远处逃散。猎人举枪追击,体格健壮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点的羚羊扔在了后面。追到一个峡谷时,其余的藏羚羊都纷纷纵身跳了过去,只丢下一对母子。盗猎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母子俩。藏羚羊的弹跳能力很强,速度快的时候能跳数丈远。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羚羊跳不了那么远。很显然,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它要不就是跌入深谷摔个粉身碎骨,要不就是落入盗猎手中,而母羚羊足以跳过峡谷逃生。盗猎者紧随其后追击,快追到峡谷尽头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瞬间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对面的峡谷,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入深谷摔死了。盗猎者被这一幕震惊了!他跪倒在地,含着泪将罪恶的枪扔到山谷里。可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却从未将罪恶的枪扔到山谷里。苗族在一次次迁徙与逃亡中,苗族先民妇女就像藏羚羊的母羊一样,以自己的生命换回孩子的生命。历史上苗族女性在风雨如晦辗转迁徙的苦难岁月中,不仅身肩负着女性所肩负着种族繁衍与呵护幼小生命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族种生存与死亡的保护神“女神”的象征。

所以,“母爱”一词对苗族来说意义更为特殊。如今的苗族后裔仍然有种感觉,自己生命似乎有如从母亲身上第二次弹跳幸存下来的小生命。在这个意义上,笛气田园以母亲原型造型,正是对心灵的庇护神──母亲原型这一集体潜意识的被“唤醒”,它唤醒了人类内心深处潜藏已久的甚至是远古的母亲原型的幻觉,是对母爱的崇拜。笛气的田园不仅成为滋润植物生长的生命源泉,今天笛气人仍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生命意义的象征,所以当我们走进笛气田园的时候,母亲原型便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引发起“几千年来一直潜藏于我们内心感情深处的这种长期沉睡而永远令人亲近的情绪”(荣格《论分析心理与诗的关系》)。

我们再结合笛气这个寨名来看,笛气,苗语是(DilQid),“笛”(Dil)意为“哥哥”,“气”(Qid)是“开创”,完整的意思是“哥哥开创”,即指哥哥开创的笛气家园。但在迁徙过程体现出了伟大的母爱,笛气在田园以乳形造型,就是对母爱的崇拜与纪念。

三、丰收的象征

乳汁是人类生命生存的直接性源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间接性源泉。笛气先民这种大胆而合乎逻辑的联想与想象,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土地田园——粮食;母亲乳房——乳汁。人刚生下来,第一物质需要,就是乳汁(今天可以用牛奶代替),之后就是粮食。粮食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奶汁是从母体乳房中流出来。笛气苗族先民将土地视为生命的源泉,将母爱深深镌刻在土地田园上,塑之“乳状”。乳汁是否丰裕,田园是否丰收,这都与人的生命生存有密切关系。在田园以乳形造型,以企求丰收。这就吻合杨老师说的,有了“田坎”,庄稼才会丰收。塑之乳状以企求丰收,不仅在苗族,西方也同样存在。

从欧洲维纳斯雕像分布图上看,无论是意大利格里马尔迪的维纳斯、法国的莱斯皮格维纳斯和洛赛尔维纳斯、捷克的下维斯托尼斯维纳斯、俄罗斯的科斯塔基维纳斯和加里诺维纳斯都是硕大的乳房大腹,且很多维纳斯雕像翻倒在地而与地面直接接触。据说,这种做法,和许多民族神话中所描述的丰产女神是一样的,也许和约翰·巴霍芬所说的“污泥生殖”相关,还有“新石器时代革命让人们意识到了一种遍及宇宙的创造力……母性的、孕育万物的大地演变成‘大地神女’。“地母像”即大地神女,她是新石器时代的丰产女神,既象征多子多孙,又象征五谷丰收。发现于乌克兰科斯塔基遗址,断代为年前的“科斯塔维纳斯”,高12米,两腿合并至膝盖处中断,无脚,宽肩,乳房耷拉在腹部,受臂纤细……明显是怀孕的的妇女。……它们都是丰产的象征。”同样,我国青海乐都柳湾基地第三平台1974出土的一件马厂时期的浮雕彩绘人像陶壶。塑绘人像是男女两性的‘复合体’。人像的胸前有一对男性乳头,另外,在两边还有一对丰满的女性乳房(乳头用黑彩绘成)。有人认为它是女性崇拜的产物,是祈求农业丰产和人口增殖的一种巫术工具。笛气的田园“乳状”造型,也就是苗族先民对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强烈愿望的象征。

四、审美观照

人类在艺术造型中,德国著名哲学家弗·威·约·封·谢林在《艺术哲学》中说:“造型艺术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对象,为人之形体。”所以,人体作为审美的对象,历史极为悠久,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对自身的美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乳房被视为女性崇拜的图腾,并通过艺术创作把这原始的审美兴趣表现出来。如在奥地利出土的《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雕像,创造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年至前年之间。雕像强调了女性硕大的双乳、高隆的臀部和合状圆的腹部等生理特征,表现了原始人追求丰硕、健壮的朴素的审美观。旧石器时代晚期,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除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外,更多是作为审美观照对象。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裸露的乳房才成为艺术创作主题,当时的造型美术多半以希腊、罗马女神雕像来表现女体之美,女人的躯体要修长、头形要小,乳房要圆而高耸,不管是维纳斯、戴安娜的画像与雕像、站姿或卧姿,她们一定是双腿修长、乳房坚挺。美国斯坦福大学女性与性别研究所的学者玛莉莲亚隆(MarilynYalom)在《乳房历史》一书中,搜集大量史料,从时间、空间以及社会维度详述乳房历史九种等等。由此可见,女性乳房自古至今,都是人类审美观照之一。

我国美术史理论和美术考古家扬泓先生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所见人体造型艺术》(见《文物》1987年1期)文章中说,甘肃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青海乐都贴塑有裸体人的彩陶罐,辽宁喀左旗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陶塑女像裸体残躯(图版见《文物》月刊84年11期),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裸女像,认为是属于远古时代“地母神”一类的制作,所以多数为乳房突出,腹部膨大,生殖器显露,象征繁衍后代的形象。不过,就文字记载而言,乳房归入隐私,之后很少提及,在华文化中,向来都是以含蓄为尚,但乳房作为审美对象,在历史与现实是存在的。

苗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所以虽然女性乳房作为审美对象没有提及,为此,很多人认为,苗族在人体艺术审美上,只体现在妇女身上的花衣、服饰、银饰穿着打扮上。其实不然,笛气的“乳田”造型就是以人体器官“乳房”作为审美观照的,可谓代表。

笛气先民不仅选择女性乳房作为审美观照对象,而且在田园造型中也有自己审美比例,田中间乳房造型比例、田外坎乳状造型比例与田内坎乳形造型比例均不一样,以突显美的内涵。正如达·芬奇所说的“美感完全建立在各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不仅追求达·芬奇的美学比例,更是注重情理,重在心理感受和视觉的审美需要。正如前苏联美学家尼·阿·德米特里耶娃在《审美教育问题》艺术艺术中说:“(原始)艺术……抓住了它们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它们与周围世间的相互关系。他开始懂得了,生活中那些规律与他关系最密切,对于他来说在实践上最重要。虽然他还不能逻辑地把这些规律表达出来,也不能科学地理解他们。但是,他从审美角度上感觉到了。”

笛气田园造型追求的写意美和内在美,“给人的感觉不像西方古典雕塑那样一览之下,历历在目,而是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追求对象的神采和内在意蕴,不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确。”并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大胆想象,以田园为“人体”,塑之以“乳房”,或在田中间塑以乳房,或在田内坎赋予以乳形,或在田外坎缀以乳状,力求突出乳房部位,而人体的其它部位只隐含于意念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田园艺术。虽然笛气田园在造型艺术上也显得很古朴,甚至稚拙,但意蕴含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参考书目:

1。尤汪洋、袁剑侠、孙晓燕主编《美术鉴赏》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

2。弗·威·约·封·谢林在《艺术哲学》

3。朱狄著《雕刻出来的祈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4。《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1月

5。吴俊《美学理论与美学教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6。乐黛云著《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7240/

雷山笛气田园的造型艺术的评论 (共 3 条)

  • 听雨轩儿
  • 着墨
  • 今生依梦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