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将悲观覆盖整个人生

2012-12-11 23:13 作者:子贤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悲观的世界之中,叔本华可以称得上“悲观的快乐之神”。沿着叔本华的哲学人生一路寻来,“悲观主义”则占据绝对部分,在他看来,整个人类世界总是被形形色色的物质欲望所禁锢,而这些无法摆脱的物质欲望又是所有痛苦的根本,由于无法满足而造成悲观之态、伤心之情就会顺着对物质欲望的沉迷一泻直下,通体侵染。

叔本华正是通过自身的感悟,深刻的认识到这些毫无意义的仰慕与追求,从中找到了摆脱欲望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在一生的悲观、伤心之中快乐自足的畅游,欣然前行。正如他所说的:“我的一生可视为一段无用之插页,是对我长眠于‘无’之极乐境界的干扰”。生命之所以存在,是被无数表象意识所控制,被超乎精神以外的物质世界牢牢的攥在手心,正是这种生存的本能致使本自贪婪的人类将拥有视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真理,而忽略了精神世界原有的静谧状态。“人的存在是一种错误,可以说今天很坏,一天比一天坏,直到最坏的事出现”,在无限制的追求之中,得失造成的心理变化助长了悲观情绪,这样执着于欲望世界最终带来的还是失落悲观的人生,这些悲观的情绪事实上早已覆盖了人生,甚至于无时无刻都在作用着本体,由于我们疯狂的迷失在欲望的脚下,没有任何的意识去注意那些潜意识的伤感,等到“最坏的事情”出现后,就再也没有人生可以延续。

有信仰的人都知道,精神世界是摆脱现实苦痛的最好良方,“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在佛教世界里,至善至空可谓是众子弟穷追求的至高境界,在他们看来,人生来都是集结着痛苦,因此我们要在今生常积善果以此来赎去前世之罪,欲以修得来世之福。叔本华的顿悟是在很早就已形成,年轻时期开始“思考人间苦难”,还深刻的认识到“人生殊可悲,我决定以毕生思考它”。无论是生活在佛教世界里面虔诚教徒,还是思想开悟的叔本华,这些提前将悲观覆盖整个人生的“智者”,却可以在充满欲望的现实生活当中淡定自如,无悲无苦。

叔本华的一生只是独处却并不孤独。一次,他的朋友建议去会会女人,却遭到他的拒绝“人生苦短,倏忽不定,不值得浪费这个力气”,在他看来,只有独处的时间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没有必要浪费有限的生命。

摆脱一种强烈的欲望冲动,才能获得其根本上的自由,打破意志对于行为本身的控制,才能获得某种幸福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无休止的欲望,才使得圣人与庸人井然有序的分开,在我们常人来看,将欲望的实现最大化,就能将有限的生命铺陈在光彩照人的金顶之上,享受生活也是理所当然。“如果生活是一种享受,那么人人都会不情愿进入无知觉的睡眠,而会欣然再醒过来。但事实正相反,人人都愿长睡不愿醒”圣人就是圣人,在他们的世界里,精神承接的苦痛往往是表现物质层面使然,接受了本来伴随生命常在的悲观,就意味着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毒害,如此一来,在面对漫漫苦痛的人生,则能实现对其伤心的慰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1269/

将悲观覆盖整个人生的评论 (共 2 条)

  • 毕欣苗
  • 着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