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十年前凤凰游

2012-11-25 20:29 作者:祁门祁心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此凤凰非彼凤凰也,我要说的凤凰乃是祁门人极为熟悉的凤凰山。站在祁门县城古老的双桥上,便能远远望见凤凰山和山顶的文峰塔。文峰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塔下原来有座庙宇,可惜至今不存。

前几天我沿阊江拍图片,没走多少路就到了凤凰山麓。看看时候尚早,猛然萌发上凤凰山登宝塔去。

无需问路,从铁道边直接拐上凤凰山。在原来拆毁庙宇的旧址上,现在已经兴建起好几座寺庙,红墙黛瓦描金画银、高低错落有致。看来香火不错,不时有香客上来烧香拜佛。我顺着一条新修的小路往山上走,十多分钟就到了文峰塔下。

三十年前我在祁门二中读初中,我们的教室就坐落在阊江的西岸,过阊江东去便是凤凰山。从学校大门出来,走几步就有一段土坡直接下到阊江岸边。阊江对岸有几株大柳树,其中一株最高最大的柳树上拴着一条木船,这是我看见的阊江上唯一的木船。

船尾用木板钉起一间低矮的小木屋,木屋两边各有一个小窗户,窗边挂着斗笠,后面还竖着一根铁皮小烟囱,平常撑船的老人就吃住在船上。中间和船头空位很大,可以容纳十来个过河的人。要过河的人只需远远叫喊一声,老人就晃悠悠起身,拔起船头长长的竹篙,那竹篙的底部有一截磨得锃亮锃亮的铁制篙头,在阳光下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渡船就很快过河来了。

老人只渡过往的大人过河,从不让我们学生上去,就是给钱他也不让我们坐上他的渡船。因而那时候我们记恨这个古怪的老头儿,有几个胆大的同学还趁老头儿休息的时候,甩石头砸过那渡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可我们后来竟然乘坐渡船过阊江登凤凰山去了。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体育课上几个同学偷偷约好上凤凰山去登宝塔(那时不知道还有文峰塔这个好听的名字)。摆渡的老头让我们坐上他的渡船,是因为新调来的同学与他家是亲戚关系。我们上船后老人嘱咐我们站稳,手要抓紧船帮。船开动的时候,我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不知道啥时候就到了阊江的东岸。

上岸以后,大家一个劲地往山上疯跑,跑到庙边,然后又转到庙后面寻找上宝塔的路。

那时候上宝塔的人极少,路淹没在杂草丛中根本看不见。我们一班同学在高大的茅草丛中摸索着登上了宝塔,然后又跌跌撞撞飞速下山,等到我们跑回学校,还是没能赶上班主任的语文课,结果在教室后面罚站了一个多小时。

好几个同学脸上被茅草刮出血痕,手掌上划出的血口子几乎每人都有,还有同学衣服刮破回家还挨了打。

那是初二下学期,扳指头一算,恰好是在三十年前。

第二年凤凰山下通了铁路,庙宇被人拆除了。我站在教室里就能看见有人把砖头挑回家,再后来那条渡船连同大柳树也一齐消失,凤凰古韵也就荡然无存了。

这以后我再也没有上凤凰山登过宝塔。倒是不断读到关于凤凰山的传说和诗词文章,其中记忆最深的是清代诗人何雍为凤凰山文峰塔题写的两句诗:掌翻二水低浮绿,眼瞥千峰送远青。

站在文峰塔下,仰望那融入蓝天的铁制宝葫芦,心头一阵颤动。宝塔依然巍峨屹立高耸入云,三十年前我们可以从宝塔顶端破损的小洞里一直爬到塔顶,用手触摸那神秘的铁制宝葫芦。而现在那个破洞早已被封住,人们只能在远处观看那高高在上的宝葫芦了。三十年前我在宝塔上看到什么,现在一点也记不得了,只记得四周一片葱茏,我们的学校掩映在群山之中。

而今举目四望,城区街道宽阔高楼矗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新景象。

阊江边我们读书的那一大排低矮教室也被拆除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开发区。祁门县城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亮丽。

阊江远去,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也已远去,早生华发的我们依旧可以在塔峦高眺里,静静想念那一片青年少的葱茏记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22007/

三十年前凤凰游的评论 (共 3 条)

  • 着墨
  • 风语
  • 孟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