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佛缘白马寺

2012-11-20 14:04 作者:瑶台望月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未到河洛,未及白马寺,心中竟然飞驰过一匹白色的骏马,耳畔隐隐听到阵阵马的嘶鸣声,那是从远古传来的……

侧耳静听,马蹄声愈来愈近,嘶鸣声愈来愈近。莫不是那匹白色骏马,那匹从汉明帝刘庄的中出发的白马,远赴天竺,驮经归来。丝绸古道,唯见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蹄声哒哒向洛阳,餐风露宿,颠簸坎坷,惊起一路风尘漫漫。使命在肩,任何理由都无法让它停留,哪怕片刻……东方从此传来了佛呗梵音……于是,那个关于白马的传说变的更为真实,更为可信。而在无形中,对白马也有了一种莫名的感情

洛水有情,盈盈顾盼,等待白马王子的到来。千年的情节早已注定,守望的却是永恒的传说。白马寺站在了时空的制高点,默然不语,静观尘世风千年。其实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外是滚滚的烟尘旧梦,槛内是渺渺的云水禅心。

大凡佛寺,或求山之幽,或占林之净,或寻水之清。白马寺,洛都之郊,一个藏于繁华的隐者!寺名,或依山,或就水,或祈愿。白马寺,缘何以白马为名,一种图腾式的敬仰……

路人形色各异,街道车水马龙,“匆忙”,早已将尘世的嘈杂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人心之欲,则从未停止过,或为名利而劳其形,或为私欲而忧其心,或为社会而怒其弊,或为生活而叹其难……曾经有人这样问过一位高僧,说长江之上有多少条船,僧人答曰“两条”,问者诧异了,说茫茫长江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僧人回答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多么脱俗的回答。其实何止长江如此,人生的长河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方净土自庄严,正好安心养性;四面院庭皆妙相,固当礼佛参禅。佛家讲究缘分,与景物的邂逅也需要缘分。到白马寺求佛访僧,也许是百年,也许是千年的一次辗转,才能换取今生的一次相逢。没有时光的约定,亦没有携带诗囊与瑶琴,沐浴帝都洛阳的阳光,悄然地推开古刹千年的门扉,跌入清远隔尘的佛界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寺前广场,两尊青石马,沐浴历史风雨阴晴,倾听人间喜怒哀乐。前世可曾就是释迦王子半出家而骑的白马?是否又是后来驮着唐三藏西行路上,历千辛经万苦的白马?苦厄度尽,秋无意,谁曾想中国佛教竟是一匹白马结的缘呢?携带着故事去看风景,会多了一层华美与内蕴,而思想也在故事的趣味中得以升腾。也许曾是顽石,经能工巧匠之手,却成石刻马雕,惟妙惟肖,将汉代的明月与经卷驮到今朝。征尘未洗,似刚刚跋山涉水,驮经而归;马鞍在肩,又似准备整装待发,精神抖擞,以忠诚的姿态,留与诗人吟咏,留与画家描摹,留与工匠雕琢,留与后人评说……

放生池,碧荷盈盈,清水漾漾,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乐,龟儿悠闲自得地散步,它们不用担心香甜的钓钩后险恶的世道,也不用担心成为刀俎下凄惨的祭品。这时,你的心会平添些许欣慰……

迎着裹带了香气的清风,跨入寺门。参天大树掩不住白马积聚的灵气,殿宇楼阁隐不住来自天竺的灵光,寺院被笼罩在这善净的气与光之中;东楼悬钟,西楼架鼓,晨钟暮鼓之声在青瓦上空奋力飞腾,悠扬飘荡,它要将这清心梵音送至人间,唤醒真善美。

马寺钟声,声闻遐迩,一口令人敬畏的大钟!一种用心品味的意境!每当迎新之时,马寺钟声便会响起,不是一声,而是108声振聋发聩,代表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节候。但凡听到这钟声的时候,没有人不会无动于衷。它没有风景可以描写,只有声音让我们倾听,让我们感悟……最先撞进耳朵的,是一种力量,似有千钧之力,仿佛谁在暗中突然触动了你的神经,接着满耳朵便是钟声的影子了。是的,就是钟声的影子!数百年的流连与传递,带着神秘和历史的沧桑,它跳动着、舞蹈着,108下一直敲打下来,可不就是钟声的马拉松吗?虽然是声音,却分明有形象,是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声音!在黑色的夜里去审视它、触摸它,我才明白古人为什么把一种声音看作“风景”,激越、磅礴、雄浑、嘹亮,蕴含着韵味,传递着庄严,它的余音会在耳畔掠过,犹如历史深处传来的一声叹息,又如时代列车擦身而过的轰鸣……仿佛满世界就只有钟声了,一切都让位给钟声,一切都聆听着钟声……

灵魂的羽翼在浩瀚的佛国里飞翔时,会不经意的与某个菩萨迎面相撞,那片刻的邂逅,可以濡染几分性灵,滋长一点慧根。游走在佛殿里,那些精湛的雕像,禅寂的色彩,蕴藏了内敛而灵逸的佛文化。立佛、卧佛、坐佛,穹顶圆身的印度佛殿,宫殿样式的中国佛殿,尖顶方身的泰国佛殿,沉浸在氤氲的烟雨中与缥缈的香火里,和着山水风月、诗词书画、戏曲评弹,禅机仙气……寺院仿佛永远都是这样,就连屋顶的青瓦都澄澈明朗。微翘的檐角,孤傲地眺望远方,不是将谁等待,亦不是为谁送别。但你会不会想到,这其实就是佛在以各式各样的身份度化有缘人呢?佛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入乡随俗,随时给人以修行的方便法门。当你敞开心怀接受佛法沐浴时,心中又怎能不增添清凉?捧起一本经卷,卷角处的折痕,记载着时间的沧桑,那薄薄的扉页,不知道还留有谁的手温。

行走在梵音冲洗过的幽径,会被大朵大朵萦绕而来的烟火熏醉。站在时间的屋檐下,感受被岁月冲洗过的白马寺,山水还是山水,古刹依旧是古刹,而行客永远只是风,风过无痕。纵然那些王侯将相、名人雅仕留下让后人景仰的故事与笔墨,却也只是物是人非,不能如山水那般真实永恒地存在。更况是平凡的过客,平凡的只是佛前的一粒渺小的粉尘。然而,无论你是高贵的生命还是平凡的粉尘,一样可以感染庙宇的禅机仙气,可以触摸佛主的铜像金身。

世人痴心向佛,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让沉思引领着步履去追寻另一处情境,登上了清凉台。清凉台是中国佛经的起始的端点。细碎的阳光从禅房两两相望的瓦檐遗漏下来,像是陡落一束束经年的旧事。寻觅清凉台,亦是寻觅普照在庙宇间的佛法,还有沉没于流光中的古韵。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便在此翻译而成。想一想,二位祖师远隔千山万水,背离家乡故土,以寂寞为清宁,以飘零作归宿,洗尽一身风尘,潜心礼佛,不二法门。一住就是近60年,甚至圆寂于白马寺。也许这不是“使命”二字可以概括的,也许这里无法用物质来计量,也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有的是浓重的敬佩、仰慕的情结,扣住凭吊者的心弦的是那清凉台。人间过客,且留浮萍踪迹;红尘俗子,难抵世态浇漓。如果你悟不透纷扰的世俗,就在思想里种植一株菩提吧,它无须开花,也无须结果,只是在精神的境界中永远留有一颗淡定的禅心。清凉,清凉,清凉能击退灵魂的浮躁,清洗出人的善良本性来;清凉,清凉,清凉能抵抗世俗的浮躁,清洗出社会的和谐来。香烟缭绕,佛号声声;法乐阵阵,清风习习。朋友啊,请你放慢那匆忙的脚步,登上寺院最后那座高高的清凉台,深深地体味一下吧。

我在许愿池中抛下一枚硬币,看着它缓缓沉入水底,默默祈祷好想它能打开自己的心结,我寄予所有的希望,我想硬币沉入水底的那一刻,它可以将我的烦扰一块带走,有时候认为自己很幼稚,怎么会去信这个呢?可令我诧异的是里面的硬币有好几层厚。原来有好多人都像我一样,不论是好奇也罢,有趣也罢。在人们投币的那一刻,心中都有自己淡淡的愿望。人啊就是这么奇怪,明明知道这只能是幻想,可是还要以此去释放自己的理想。走进这高蹈世外的庙宇,再多浮华的心也会随之沉静。倘若你的人生走失在迷途,佛主会将你引入正道,他会唤醒你被物欲浇醉的思想,会用慈悲感化你身上的罪恶,会用时间弥补你残缺的灵魂。我似乎明白,佛是通灵性的,他会在有意与无意间悄然地暗合你的心境,你的念想。丢下熙熙攘攘的功利,抛掷庸庸碌碌的浮名,在佛主静处的胜地,寻找心灵的归宿,生命的真意。

迷恋上了白马寺的烟火,不愿离去……无缚的灵魂弯下脊梁,在众佛之间,寻找自己的前世今生。通往佛家的路还很长,多少人像潮水一样涌来,又像潮水一样退去,只有朝圣者还走在路上。只见一匹白马,还在驮运经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9067/

佛缘白马寺的评论 (共 3 条)

  • 无不为之
  • 着墨
  • 风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