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水的心境”系列之《都督山散记》

2012-09-25 12:50 作者:烟渚修篁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江淮之间信佛者多半知晓都督山。山上一座古旧寺庙,名曰西九华,每年两次传统庙会,商客旅人信徒八方云集、或贾或游或觐通宵达旦,都督山与西九华寺亦藉此声名远播。

庙会皆由僧俗约定,其喧闹无非一瞬。平日里都督山宁静沉稳,独蕴满怀文章,委实值得探访。都督山之山光物态均俱魅力,其山颈古刹、山顶奇石、山间清泉云雾及山中珍馐尤其值得探究。

都督山突兀于皖中无为、居巢两地交界,海拔不足千米,山势挺拔峻峭,因传三国时庐江人氏大都督周瑜曾练兵于此,遂得名。山之颈处建有西九华寺,青砖黑瓦,粉壁飞檐,寺内绘梁画栋,佛像林立。

西九华寺可谓古、巧、幽、广。古,自然是历史悠久。据载,该寺始建于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后历经战乱损毁,复经修缮。现今所见寺宇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原址旧貌重建。如此世代承续,这座千年古刹或许尚存一点宋时痕迹。

巧,是西九华寺建筑巧妙独特。其巧夺天工有三。远看该寺仅为几间庙宇傍山而建,入寺也只见宽敞佛殿与几间厢房。其实,寺宇之内自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殿堂供佛,殿前开阔平台,可供游人驻足休憩、凭栏远眺;台下暗设厢房为僧侣及远途香客住宿之所,厢房四壁即为上层大殿与平台支撑所在。如此结构,节省空间,确保大殿稳固,又为僧侣香客设置了宜人之清修场所。此为一巧。二巧是寺庙主体建筑均只有东、北、南三面墙壁,西面皆凿山为壁;寺顶所有东西走向梁柱两端,也均敲岩成窝架设。寺中三巧是生活用水获取方法。都督山海拔不高,但山路崎岖、陡峭,游人徒手抬级亦颇费体力,何况百余斤一担水拾级而上。不知何时起,寺中巧思而成就地取水之法:汇集所有屋顶水,暗设管道引入底层厢房边几只硕大水池,沉淀过滤即可用可饮。

幽,自是西九华寺幽雅静谧。时下尘世纷繁复杂,你我心头难免千怨百烦,若能避开庙会时日登山一游,寺内幽静气氛或可助你参悟诸多世态物理。因座西朝东而夏凉冬暖,扶栏远眺,山下河流似绳,公路如带,来往穿梭车辆甲虫般快速而无声驰奔;散布于田野之中,那些村落未知耗费多少人血汗聚拢而成,闲眼冷观,不过是东一堆、西一堆孩童嬉玩积木而已。此刻,你心间不顺或许已随阵阵清风渐渐散去。倘若宿寺中,静对如豆油灯,听窗外阵阵松涛;再早起,看香烟缭绕钟鼓和鸣之中僧侣们盘坐诵经,你或许能体会一些坐禅忘机之妙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西九华寺虽然规模不大,却分布甚广。旧寺之下新建一两座金碧辉煌大雄宝殿姑且不说,十几里外还有其两个分部,一在正东九公里开城镇,迎河而建;另一处庙宇则在正南九公里处与泊山洞相邻。

西九华寺香火千年不绝,吸引众多朝觐香客;都督山中众多巨石极富传奇,则招徕更多游人。

西九华主殿壁顶上一块巨石,名为“九丈石”。据说高九丈九尺,也许是合佛教“九”之极数。相传此石为地藏菩萨成佛前,夜深人静之时独坐悟道参禅之处。在都督山顶探寻,可陆续发现许多石迹与楚霸王项羽传说相关。荆棘丛中一条石道隐约蜿蜒由西而上,道石上依稀可觅马蹄之痕,说是项羽兵败路过此地,悲愤之中纵马冲上山顶,遂遗留此“跑马道”;一块硕大巨石,中间一道深深裂痕,为项羽在山顶怒试宝刀后留存“试刀势口”;一片大小相间错落分布石丛,为楚霸王欲图东山再起自垒“霸王城”演练兵法。此外,尚有项羽休憩“霸王床”之类云云。这些石迹与霸王关联处自是附会所得,自然无从考证真伪,亦无须徒费笔墨辩机。但这诸多传说,却承载着千百年来皖中民众对项羽这位曾叱咤风云楚霸王深深敬佩与同情之厚意。但无奈造化弄人,一切辉煌历经岁月沧桑,也只能留下如许之多悲壮传说而已。

众多山石与神奇传说令人遐思,庙宇构建精巧令人叹服;而都督山间清澈矿泉、洁白云雾和风味独特山珍会给你心头增添一份神秘、飘逸和惊喜。

都督山内矿泉储量储量丰富,虽未探明,但其昼夜流淌不息,多少年来源源不断汇流成溪,浇灌临近许多山地与山下百十亩农田。然而,此泉自有神秘之处:都督山远离长江大河,距巢湖也有几十公里,况且山高几百米,这山泉经年累月流淌不息旱涝无异究竟源自何处。山泉这冬暖夏凉终年清澈细软甘甜,都督山漫坡绿茶受其恩惠,也独具浓郁香气和醇厚汤味;山下特产山芋粉丝也离它不能成形。

都督山之灵气在乎泉水,更在于山中云雾。一般而言,高山深谷因水汽聚集而成弥漫云雾较为常见。而都督山海拔不高更无深谷,山间却时常云雾漂拂。任何季节,一场大雨过后,远处遥望都督山,便清晰可见一层洁白云雾似遮非遮弥漫着苍松浓郁、轮廓柔和之山体,仿佛帘外柔风轻轻吹拂着一位睡美人身上薄纱。此刻,山顶那些险峻山石的神奇传说,在你心头留下些许惆怅,或许会渐渐溶化在这如烟似纱的美妙云雾之中。

在都督山这美丽自然环境之中,还生长着一种鲜美的山珍“蕨子苔”。蕨子苔为一种山间蕨菜,当地人习惯如此称谓。每年初,百草萌发之际,蕨子苔嫩芽便由地表钻出,漫山遍野都是。其成体为复叶,羽状对称分裂;嫩芽初出土时如弯曲鹰爪状,嫩茎粗细如竹筷,淡绿鲜嫩,轻轻一折即断,待长到三五寸、鹰爪尚未张开,便是采摘最佳时机。鲜嫩蕨子苔调味即可入席,若与荤食同炒,可令菜肴鲜美,亦能减少油腻。蕨子苔亦可烫晒成干品,颇似霉干菜之类,但更味美可口,是秋冬季节席上珍馐。其实,蕨子苔并非都督山独有,只是此处蕨子苔因吸纳都督山灵气,营养成分更为丰富,味道愈加鲜美。

都督山,是远近奉佛者进香拜佛圣地,也是你我俗务之暇健体舒心佳境。

都督山,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92487/

“山水的心境”系列之《都督山散记》的评论 (共 4 条)

  • 暗雪
  • 惜缘
  • 烟渚修篁

    烟渚修篁感谢惜缘老师!感谢暗雪君!

    赞(0)回复
  • 烟渚修篁

    烟渚修篁请教惜缘老师:有一篇“山水的心境”系列之《毛公山探幽》,怎么无法发布?每次准备发布时,均出现“您发布的文章包含不被允许的关键词”,不知此为何意? 毛公山探幽 皖中丘陵成就了许多景优境美之山川,或大或小,或有名或无名。每一去处即为一方怡心养神之所在。巢湖而南,庐江、无为、居巢交界处毛公山即为此等秀水青山、幽美而清新之妙处。 毛公山之妙,在于自然环境之幽静优美,在于人文景观之神秘莫辩,亦在于古老传说之玄机暗藏。 毛公山苍松叠翠,修篁林立,四时之景皆可入画。 初春之日,驻足毛公山麓东北毛公水库堤坝遥望此山,一曲“春色交响曲”随时呈现眼前:墨绿的苍松,淡绿的新篁,嫩绿鹅黄的林中杂树,间或之中尚显绿中泛红的新发丛枝;满山遍野绿色世界里,灰鹭三五成群,时起时歇,自由翱翔。灰白与众绿,一静一动,相映成趣。近处,毛公水库绿草涨坡,嫩柳摇曳,细波粼粼,映衬着毛公山下一座村落,古朴自然。村中,家家松杉,户户翠竹,松竹掩映之中石壁青瓦斑驳陆离。一条清澈山溪蜿蜒穿村,潺潺流入毛公水库。村外,几百亩茶园翠绿若璧环依傍村落。村内雄鸡高歌,林间灰鹭脆鸣,彼此应答成曲。村落之中,农家袅袅炊烟与山间薄薄云雾互为交融。 盛夏之际,毛公山是幽美的避暑胜地。拾级登山,沿林间山道崎岖而上,茂林内外截然两个世界。林外赤日炎炎,大地若烤;静坐亦挥汗如雨,更嫌蝉嘶犬吠之烦躁。林中,树冠繁密,遮云蔽日,清澈山溪潺潺流淌,不见树枝摇动却时感凉风习习。树丛之间,成对灰鹭呢喃私语,娇小山雀跳跃啾唱。歇足溪旁,掬一捧清凉山泉,洗面便觉两颊生风,入口顿感心底透凉。 深秋佳节,伫立毛公山顶,倍感云淡天高,风清气爽。极目远眺,原野之中稻田如金,棉地似雪,广袤大地一派丰收盛况。毛公山起伏连绵,越发呈现出绚丽色彩,沉静深厚松竹丛中,点缀着秋天之热烈:金黄栗树,橘红梧桐,火红枫叶,紫红乌桕…… 寒冬时分,雪后毛公山依旧为四时佳景之一绝。山下,天地一片萧瑟苍茫,那些曾红似火、绿如油的遍地尤物,如今皆已然叶枯枝残,覆盖于皑皑白雪之下。而毛公山的绿色,依然是那样丰厚,那样茂盛。冰雪点缀下,漫漫松竹越发显得挺拔与坚毅。可叹世间一切繁华,竟如此不敌岁月风霜。 毛公山四时之景令人忘返,山中人文景观与神奇传说更让人流连。 藏经洞为毛公山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人文景观。《太平广宇记》载曰,秦时毛苌、毛享为避焚书坑儒之乱,携《诗经》刻石深藏于毛公山东侧石洞之内。后世即称之为“藏经洞”,毛公山亦因此得名。或许因山洞藏经,毛公山自汉代始,一直有人不绝。明清之际,尤为雅士文人览胜佳处。据当地人们介绍,藏经洞极深,通常一两人决不敢入内,即便多人结伴亦觉毛骨悚然。又说,“文革”期间曾有一队扫除“四旧”者明火持枪而入,欲寻《诗经》刻石而毁之,途中火把骤灭,遂仓皇而出。后来,山民恐孩童好奇入洞,即以垒石封牢洞口。近时游人估计难以入洞一游了。藏经洞若得开发,洞中果真藏有《诗经》刻石,文史学界或许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诗经》传本之中以“毛诗”为最,有人推测,现世所传《诗经》恐为汉儒凭借记忆所撰,而真版“毛诗”至今尚沉睡于毛公山藏经洞中。毛诗之说,为毛公山多少增添一些神秘。至于毛诗刻石是否藏于此处,想必无需笔墨官司。 毛公山虽非著名旅游胜地,却可让心累神疲者得以心灵休憩。此或为郊野游历之真正妙处。 在毛公山区,较藏经洞、毛诗刻石流传更广者即为山间“仙人种树”与山顶“钓鱼台”之类神奇故事。 仙人种树是说一仙家因喜毛公山旺盛地气,欲广种松柏占地修为。每逢月圆之夜,便携金牛、金耙在山中耕作,意欲将满山嶙峋乱石耕作平整后种树。经年劳作几欲大功告成。岂料某日一位山民深夜路过,见一银须皓首老者月下耙石,甚感好奇。问仙人,答是耙石种树。山民讥笑:乱石成堆,不见寸土,何言种树?仙人即作一道金光羽化而去,金牛、金耙则遁入山石丛中。敢情仙家之兴头亦经不起凡人讥讽。后世,毛公山下仍有“金牛、金耙,藏在毛公山洼”一说。并且,毛公山松柏茂盛,独有传说中仙人曾耙过的那片山坡至今棵木不长。若经引领,即可看到坡上大小山石皆见深深耙齿印痕。 钓鱼台,实为毛公山顶一块较为平整巨石,石旁一斜块垒因主体掩埋土中,石脊微露部分颇似一根鱼竿斜靠钓鱼台,鱼竿近旁还有鱼篓形石体。据说,先前毛公山上树木不甚丰茂时,独坐钓鱼台上便可遥见山下毛公水库旁两块巨石,颇似一对跃水鲤鱼。那位曾静坐钓鱼台之仙人或古贤就是为钓取这对鲤鱼,才对毛公山分外眷顾。其实,仙家也好,贤哲也罢,其垂钓并非在鱼,亦如姜太公子牙之类,执竿静坐,无非等待时机的一种途径而已。吾辈或可从中参悟一些进取途中张弛之道。 较之于名山大川,毛公山之名无异萤火之光。然尘世之中芸芸众生,真正怀有脱俗心态旅游者无异雨夜观星。现今人们游历,无非从众慕名而已。殊不知绝好佳景往往就在身边却熟视无见。倘若有幸涉足毛公山,饱览如画佳景之后,休憩于山下清泉环绕、翠竹掩映的石屋,品一壶土产绿茶,听淳朴敦厚的山民为你娓娓道一段毛公山神奇传说,想必你的身心会融化在毛公山这人间仙境之中。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