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善心与道德水准

2012-09-04 08:48 作者:杨柳依依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善心与道德水准

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舆论对于做好事的人,都是大加宣扬,极力颂扬,而很少去考虑这样的好人好事以及大力的宣扬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是起推动作用还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最近读了几篇文章,结合孔子对弟子们的教导,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深深地感到读书思考的重要性。

譬如一个人捡到了别人的钱包,拾金不昧,等在原地交给失主。如果捡钱包的人只是把钱包交给失主,一文不取,那么失主及周围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品行高尚,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及今一直提倡的,像明朝小说家冯龙《三言》中的《施润泽滩阙遇友》一文,施润泽将钱交还失主,分文不取,结果善人得善报,不仅避免了好几次丧身之祸,而且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小日子越过越好。这也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主流意识:善有善报。到今天,我们的媒体也还是大力宣扬这一类的事。但是如果捡钱包者收取了失主一定的报酬,哪怕报酬再少,我们立刻就会觉得这个人的品行大打折扣,不值得我们宣扬及效仿,而失主也会觉得,我已经给了他报酬,不必再言谢,我们两讫了。毋庸讳言,现在社会上这种心态非常普遍,我们的媒体也从来不曾宣传过收取报酬的好人好事,仿佛一收取报酬就不再是好人好事了。

可是现实是,不管媒体怎么宣扬,我们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还是不见增多;不管媒体怎么鞭挞,冷漠的事还是层出不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是我们国民的素质日趋低下吗?还是我们的舆论导向出现了误区而我们不自知?看来这个问题真是值得我们考虑了。

读了一篇文章《尽本分是最大的好》,大致内容是:一个杀人犯逃脱,警方捉到了一个嫌疑犯将其判为死刑,杀人犯心存内疚,到神父面前忏悔,可这神父受不了了,他只好去向另一个神父忏悔,以缓解自己承受的压力,每个知道这个邪恶秘密的神父都去找另一个神父忏悔,最后,全国的神父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当然,他们每个人都严守忏悔者的秘密,所以法官无法得知真相。

行刑的那一天,那个被冤枉的人哭着对神父说:真不是我干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神父说:孩子,我早知道不是你干的。

这叫一个泪奔泪流啊。

这个故事是把某种逻辑推演到极致:听人忏悔的人必须保守他人的秘密,这样忏悔制度才能保存,这就是忏悔的程序正义。如果你为了救一个人破坏它,搞得人人从此不再相信神父,那么,现实将变得更坏:不仅真凶,所有人都不会来忏悔了,而蒙冤者照样要死。

于是我想,善心固然是好的,但做事不能仅凭善心,还需要有冷静的头脑,要衡量一件事是否值得提倡,要看这件事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推动作用。

于是我想起了孔子教导学生的两则故事。

一个是“子贡赎人”。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一个是“子路受牛”。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为什么子贡做了好事不取酬金反而受到孔子的批评?子路收了报酬却得到孔子的赞许?因为孔子判断事情不仅是凭借朴素的善良之心,而且凭他过人的智慧来判断两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很显然,鲁国那条法律的用意是为了鼓励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惠而不费地做一件大好事,哪怕你暂时没有预付赎金的能力,也可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鲁国君主为子贡之举树为典范,大肆通报、嘉奖、宣传乃至全国推广,会有什么后果?一、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人人都表态向子贡学习;二、道德水准的实际状况其实滑坡了,因为头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然而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呢?

我不知道当时鲁国国君有没有将子贡树为国人学习的典范,但我知道我们今天所颂扬的学习典范都是像子贡一类做了好事决不求回报的人。我认为,损于己而利于人是君子能达到的境界,无损于己而利于人是很多普通人也能做到的,利于己且利于人是更多的人能够做到的。任何一个时代,君子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占绝大部分。如果我们的舆论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于是我想,对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人我们敬佩,但不必在各种媒体上大加宣扬;对做了好事的人,我们的社会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此一来,社会上的普通人都可以无损于己甚至有利于己地去做好事,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冷漠的社会吗?

我们整天为之头疼的问题,原来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已经认识得非常透彻,只要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而不再单凭朴素的善良之心去推广好人好事,原来让社会充满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83225/

善心与道德水准的评论 (共 5 条)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海虹
  • 骨风明镜
  • 健康
  • 大海之子
    大海之子 推荐阅读并说 说理很生动,很形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