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香山七月情

2012-08-11 23:31 作者:心如止水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香山七月情

提起香山多数人会先想到红叶,而我却对七月的香山很是钟

记忆中,真正登香山只有三次。

第一次是上小学,学校组织秋游。那是八十年代初,我在农村长大很少坐汽车,所以一上车就开始晕,那时的公路也不向现如今这样四通八达,从家到香山最少需要两个半小时。一路上我昏昏沉沉,刚走一半就觉得翻江倒海,强忍着到下车一阵狂呕,接着就虚脱了,两条腿软绵绵的一步都不想挪,最后哪儿也没去成,只在地上捡了几片红叶算是纪念。最有意思的事,回来后写作文我居然写得最好,全年级六个班都拿我的作文去念呢,即便如此,对于十月的香山我到底没有多少美好回忆

。第二次登香山是在十三年以前,九三年的暑假。那时我刚工作一年,思想激进,总感觉壮志难酬,与长我四岁的表哥很是投缘。那年他澳抗阳性,疑似乙肝,请了半年假“研究”乙肝,还经常去香山捉蚂蚁配中药,就在那个暑假我陪他爬了一次香山。远看青山绵延,云雾缭绕,近观苍松翠柏,古刹凉亭,溪涧潺潺,真想摆一架古筝,弹一曲《高山流水》,觅一位旷世知音。恰逢表哥很健谈,又是哲学专业出身,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令我眼界大开,多少次忘了此行的目的。拾级而上,空气越发潮湿,不觉中竟下起来,在凉亭中避了一会子,等雨停了,蚂蚁就更稀少了,结果捉了十余只就收兵了。那次登山是在七月,虽没有秋高气爽,没有满山红叶,但有好友相伴,满目苍翠也让我铭记在心,至今难忘。

第三次便是这一次了,2006年的暑假,农历七月,我又一次登上了香山。此次同行的是我先生和四个小朋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香山的山势比较平缓,放眼四望,找不到半分雄奇。就仿佛一位邻家女孩,温婉而端庄,恬淡而淳美,你每天路过与她浅浅一笑,包你这一整天都心平气和。所以这里的这个季节的游客多是常客,有的每天都来,有的每周必来,有的有空就来……据说六点以前香山是免票的,是她念及“远亲不如近邻”吧?

碧云寺是这次香山之行的意外收获。以前游香山从南门进出真没发现这个古迹,要不,照我的性格累死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好去处的。

寺院香火不很旺盛,游客不多,烧香跪拜的更是少得可怜。穿过菩萨殿才搞清个中缘由,原来孙中山曾在这里居住,去世后他的灵柩还在这里安放了四年。有伟人坐镇谁还去拜什么神怪呢?

孙中山纪念堂不大,但里面陈列的照片和一些手迹足以让我们了解伟人的革命历程。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纪念堂后面的孙中山衣冠冢。衣冠冢全部用汉白玉石头砌成,里面供奉着伟人的灵位。冢上面是一个平台,上面有五座巍峨的金刚宝座塔。塔呈四棱锥形,全部由汉白玉雕成,每一层的每个角上都有一只石狮子,其精美壮观极为少见。站在平台上向远处眺望,只见天高云淡,峰峦起伏,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身处此番境界,不禁在心中默默祈祷:伟人的在天之灵,安息吧!请保佑我们新中国更加富强!

臧克家有一首诗叫《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多少古代帝后,在活着的时候就修陵造墓,内藏机关,而他们的墓穴又有几个没被掘开?孙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虽死犹生!他是被人民记住的,为人民所敬仰的。据我知道的就有北京的中山公园,南京的中山陵……

在衣冠冢的右前方是水泉院。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寺中寺”,只不过里边的佛像是住窑洞的。里面环境十分清净,小桥流水、怪石嶙峋、松柏参天、翠竹掩映,水中鱼儿也仿佛受了晨钟暮鼓的熏染,神仙佛祖的点化,不食人间烟火了,你看,撒在水中的鱼食,它们连碰也不碰。而只有一殿之隔的鱼儿们可是俗得可爱,一块面包扔下去,便有无数条红线游来,遇到一起,你争我抢,不时跃出水面。池水霎时呈现一片红色。赶上那边扔面包,红色会忽地飘到那边,引起一片喝彩。对于孩子们,能在这样幽静的地方寻到如此情趣也甚为难得了。而我则更喜欢那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与安逸。

这就是我眼中的碧云寺,这就是我眼中的香山,他们是一个整体。只有七月来,才能享受这份清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73197/

香山七月情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