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移“祖国路标”?

2012-07-20 10:40 作者:白鸟群群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地名是什么?是历史,是青少年们的“祖国路标”。

它还是传统,是习惯,是约定俗成,是记忆

是从前大地上先祖们留下的一条年代久远的汗血道路。(题记)

浑江市——白山市?

20多年前我到通化出差,因有个亲戚在通化市旁浑江市的鸭园站,就顺便去看了一下,浑江市原来叫临江县,后1960年改为市,因在浑江畔,地名来源于地理上的江名,叫浑江,地名来历有根据而准确。

浑江,这条江很有特点,我在亲戚家一个早晨特意早起赶了3里路,去看浑江,那是天,江水汹涌,因季确实有点浑,历史上故称浑江,呈现灰褐泥土色,但无污染,水质干净,凉爽,岸边还生有不少芦苇,江面亦宽阔,在东北属于中等的江河。回程经过一个江岔子,几个刚参加公社早晨劳动回来吃饭的姑娘,在水边弯腰洗脸刷锄,其情景在城里人欣赏可能“很美”,但我下乡当过知青知道她们劳动的艰辛,故在心理感情上尊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约1990年前后,兴起一股“改地名风”,纷纷将“县”变成“市”,甚至大兴“复古”,不少地名竟恢复旧社会、甚至早已遗忘的古时候的地名,一次性扔掉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历史人文记忆的传统,以及20世纪的近现代地方历史演绎,例如,北京的通县,自1913年起叫通县快100年了,又想起复辟叫“通州”(最古时候也不叫通州,西汉叫潞县),抹灭了革命期、建设期两个时期群众长期形成的习惯。另,岂知“州、府”即在古代也不是地名的含义啊,而是地区级别。那一次全国到处恢复“州、府”,(仿佛“州、府”就更好?)至今在叫。

浑江市名字于是另起炉灶,叫“白山市”。我当时一听哑然失笑,倒是问问地理或历史学家呀,不,一般学者,作家,诗人也行,“白山“是长白山的含义,我1980年代在《吉林日报》工作过,走过长白山东侧、西侧的不少地方,假如说真能有资格叫“白山市”的,一个当属长白山西南侧中朝边境的长白县,根据是它地理上距离长白山主峰最近,一个是位于延边的长白山东侧主峰脚下的安图县;但如果说凡是长白山脉纵横千八百里地县都可称为长白市,那么通化、临江、集安、靖宇、抚松、和龙、龙井……算起来可能有二、三十个地方,都可以称谓。

据《中国地名词源》载浑江市词条:“在吉林省东南部,浑江沿岸,梅集铁路有支线自鸭园通市内。清光绪28年(1902)置临江县,1960年改设浑江市。以浑江得名”。

我个人至今怀念那个原本生动、准确的吉林边疆城镇历史地名——与祖国汹涌独特的一条北方江流有关——浑江市。

扶余市——松原市?

吉林省的扶余县已有上千年历史,古以有之,近年改为松原市。大概一是觉得此名“大”,(不会是假大空的大吧),二是觉得“好听”或“美妙”,(像起个笔名般潇洒吗)(地名不是私人的任意化笔名,她含有庄严、严肃、严谨的祖国与历史定义。比如我们老祖父祖母的名字,能因为小孩子觉得陈旧,不大“好听”,就给改了哦?)

松原市,这个新名字,意指松辽平原上的城市。但,松辽平原面积可大去了,如果依此类推,仅仅她的紧邻前郭尔罗斯、北边的大安、白城、以及德惠、肇源、肇东、双城、九台、农安、乾安……一应大小几十个县、市,都可称谓——松原市。连著名的北方名城哈尔滨也正好位于松嫩平原的松花江边,也可叫“大松原市”喽?……

扶余,地名很古老,唐代就有古夫余国,辽、金都在这一带兴盛过,后清光绪23年置府,1914年定名为扶余县。如果细研究历史,这里能找到许多唐、辽金的遗迹和史话。

大概有的人以为,扶余,嘬尔小地名耳;而松原,大矣。其实错了,扔掉自己独特的、拥有千年传统的名字,去就一个没叫响亮的、来历莫名的新地名,想迅速“打出知名度”,那才叫不可靠哪。

但据说扶余更名,也有原因,当年两地合为一市,(好象有前郭尔罗斯一部分,以及全部以前的扶余,还另辖2个县)但我还是觉得扔掉千年知名度的地名不太妥,太可惜,而新地名来源内涵又太浅显,不成熟,(以前曾有人建议说过叫“前扶市”,指位于前郭尔罗斯、扶余之融合,可能比现名有根据,不唐突)

录《中国地名词源》中“扶余”词条:“扶余市,在吉林省西北部,邻接黑龙江省,北、西、南三面为松花江环绕。清光绪32年(1906)置新城府,1913年改新城县,1914年改扶余县。以古扶余国得名”,——千年名城就此消失?呵呵呜呼。

“调兵山市”?“新港市”?

近年还看到一些奇怪的 、新冒出的东北地名,如辽宁省的“调兵山市”。

问了许多人,什么是调兵山市?哪来的调兵山市?它现在位置在哪?连《中国国家地理》或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资深老编辑、研究员一时都说不清楚。几十年间我研究《中国地图》就没发现有这么个城市,原来是一个辽宁省的小市县突然改名哦!弄得人莫名其妙。大概哪朝哪代在这里“调过兵”?可是,您细究中国历史那么漫长,若说“调兵”,哪里没调过兵啊?……

还有辽宁省丹东市附近近年新冒出一城市,叫:东港市。名“似曾相识”,仔细回忆原来文革左右有一电影中有一地名(化名的城市)叫东港市。大概片子在这一带拍的?就凭这?还是甚麽?但以前怎么没有?城镇地名也能随便改……

如此种种。我这些年走得少,孤陋寡闻,近20年来在国内不知还有多少新“过江之鲫”?

辽宁省的调兵山市,2002年更名,原来叫铁法市,为1982年定名,原地名根据是位置于铁岭、法库之间(量名准确)。后据说近年有人提出这个名字是“铁去水,不吉利”(根据迷信?!),就提出更改。后来根据传说,(据说)宋代时候金国大将金兀术曾在此“调兵遣将”(纪念南侵中原?!)(另宋代距离今天太远了,时间看,中间是断代的,并未与本地名铁法市发生联系)——今天你走在中国哪里,说“我是调兵山市的”,别人非得奇怪一会儿问究竟在哪里不可?铁法市我青年时代曾到沈阳多次经过,开原、铁岭、铁法……地名没什么毛病呀,大家刚刚记熟了,为什么非得突然改了干什么?

辽宁省的东港市,原来历叫安东县。唐代时候归属安东都护府,清朝光绪32年(1907)安东归属奉天省东边兵备道。1929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安东为辽宁省管辖。1954年,安东县属于辽宁省。1959年安东县属于丹东市(当年称安东市),1965年安东市改为丹东市,安东县改为东沟县,1993年弃置东沟县名,改为:东港市。

你看,它历史上一直与“安东”有关。后与“东沟”有关。就是与“东港”不招边!(但勉强说也可以,近鸭绿江,近海,都有港口,可是具备这些条件的地方太多了!)。

城市也好,县也好,乡镇也好,名字不一定亘古不变,但变则应有法,有深刻根据(当代的或历史的),不应随意,或当地上报就给改,另,更名离不开4个字:“历史沿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64153/

谁移“祖国路标”?的评论 (共 6 条)

  • 风语
  • 无名
  • 止
  • 浅笔抒写
  • 湄儿
  • 着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