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宝的大锅

2012-07-08 18:15 作者:青裳孤客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地处豫陕晋交界处的灵宝市,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独特的区位,丰饶的物产,悠久的历史,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孕育出厚重大气、别具风韵的地域文化。于是,即便是当地人司空见惯的一些物事,都能令人倍感新奇,深受启迪。灵宝的大锅,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对于很多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做饭用的大锅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家什,似乎并无什么新意,但灵宝的大锅,却自有其鲜明的特色。灵宝的大锅构造奇特。这种铁锅口部直径约七十公分,锅底直径达三十七八公分,深约四十公分,锅壁厚约半公分多,重达四十斤。跟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大锅颇有几分相像,但灵宝大锅的锅沿宽约两公分,与锅口齐平,且高出锅台十四五公分,似乎更便于掀盖和操作。

灵宝的大锅性能绝佳。这样粗朴厚重的结构,不但使蒸、煮、煎、炖、炒等诸多烹饪手法均能自由施展,而且受火均匀,聚热量大,保温性强,赋予了食物极为脆嫩鲜美的味道。尤其是用它熬肉汤、炖排骨、煮浆面、做大锅菜时,灶膛内火光熊熊,大锅里汤汁滚滚,铝制锅盖上白雾腾腾,美食的芳香浓郁缭绕,氤氲着整个屋子。视觉的壮美,嗅觉的诱惑,等待幸福,兼而有之,愈来愈浓,醉人心脾,常常是食未熟而人已饥,锅未掀而碗已到。这种难得的心灵享受,是都市里的电磁炉所无法比拟的。

灵宝的大锅使用广泛。我国各地农村都有大锅,不过大都是婚丧大事时才抬出来临时用用,事后拆掉灶台,锅归原处,通常为好多户人家甚至是整个村子所公用。但灵宝的大锅却基本上是每家农户都有,不但红白喜事时使用,平日也经常用。大锅一般是跟正儿八经的厨房分开的,通常是用来蒸馒头、卤面以及做“改样饭”的。讲究的人家会给大锅单独盖一间房或是搭一个棚子,成为第二厨房,不讲究的干脆就露天砌在院子里,上面盖个锅盖防尘,虽然简单,倒也方便耐用。

所以有时我就想,灵宝的大锅,是多么的可贵啊!灵宝的大锅,贵在一个“大”字,因其大,故而什么食材都坦然纳之,什么味道都能容下,什么烹饪手法都能应用自如,如此,方才成就一锅美食。灵宝的大锅,贵在一个“厚”字,因其“厚”,故而虽劳苦功高而绝不邀功争宠,虽地位寒微而绝不拒绝为人们服务,如此,方才成其美名。试想,假如一口锅只容得下咸味,容不下甜味;只容得下酸味,容不下辣味;只容得下面食,容不下米食;只容得下素食,容不下肉食;放在正儿八经的厨房里尚能好好工作,露天里一用就坏,那这口锅将是多么的糟糕!由此看来,灵宝的大锅,是多么的坦荡、包容、谦厚、坚韧啊!这样的品格,难道不令我们深受启发么?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么?《吕氏秋·察今》里说:“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照这样来说,灵宝大锅宽广博大的胸襟,开放包容的情怀,淳朴谦和的秉性,吃苦耐劳的品格,难道不正是绝大多数灵宝人的真实写照么?难道不正是灵宝文化的生动体现么?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灵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饮食观念的悄然转变,“农家乐”这种清新质朴、场面热烈、散发着浓郁乡土田园气息的餐饮方式,正如后春笋般涌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外地人前来尝鲜。灵宝的大锅也终于走出小院,迈向市场,做出一锅锅令人食欲大增、赞不绝口的美食。对于很多外地人而言,他们品尝的是有滋有味的大锅美食,感受的却是特色鲜明的灵宝文化。于是,灵宝的大锅,虽然不足以在“大商贸”、“大旅游”中独当一面,却以另一种很独特的方式,为之增添了神韵,做出了贡献,成为落实“四大一高”战略中一道颇具人文意义的风景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四大一高”战略风鹏正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满腔热忱地为之歌与呼呢?我是衷心地祝愿灵宝,这片古老、美丽、富饶的热土,在造福人民、共建和谐的时代潮流中,焕发出新的、更加绚丽的风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59169/

灵宝的大锅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