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时的电影

2013-09-24 11:37 作者:青裳孤客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当下花样迭出的文娱方式中,电影算是最平常不过的了,但在我们儿时,由于生活条件所限,看场电影竟如过年般高兴。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故乡,人们的文娱资源还很匮乏,只有广播、收音机以及数量极少的电视,而且经常停电,电视基本上是摆设,于是电影就成了最能调动兴致的传媒。记忆中,只有在村大队部出面组织或家境殷实的人家有红白喜事时,大伙才能一饱眼福。由于机会难得,每次放映都引得好多村子的人们赶来观赏,那场面比看大戏还要火爆。

当然,最欢欣雀跃的当属我们这些毛孩子们。大队部门口钻天白杨上预报放电影的大喇叭一响,我们的心就飞了,满脑子都是电影,午饭就是有肉都不觉得香,下午去村小学上课更是魂不守舍,散学铃声一响,便如脱缰野马般奔回家,胡乱吞几口饭或者抓个冷馍就往露天放映场里跑,早早抢占有利位置。幕尚未降临,放映场里已是人山人海了,洁白的影布与小贩的叫卖声、人们的欢笑声融成一片,一场盛会即将开幕。

乡里的放映员很是敬业,匆匆吃过派饭,支好放映架,调试好设备,装上胶片轮,伴着汽油发电机的轰鸣,一束强烈的白光射向影布,人们顿时安静下来,电影正式开播了。一晚演两部影片,第一部有时是亲、农林科普、安全生产、禁黄赌毒等宣教片。第二部是正规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犬王》、《少林寺》、《新龙门客栈》等都深得我们的喜爱,电影《鲁冰花》更是令满场人为之流泪,聊斋系列的电影则看得人毛骨悚然。

记得有个初秋,与小伙伴们到四五里外的一个村子看完《古墓荒斋》,已是夜里十点多了。返途中经过一片坟岗时,原本有说有笑的几个人面面相觑,默不作声,硬着头皮往前走。白森森的月光下,坟上没膝深的荒草泛着瘆人的光泽,悉悉索索的虫鸣幽幽地传来,透骨的寒意宛如大蛇般倏地缠遍全身,不由得想到了骇人的剧情,只觉得头发稍子发直,双腿抖个不停,突然一阵凄厉的狂风袭来,大伙一声惊叫,撒腿狂奔而去。

尽管有这样惊悚的经历,但仍阻挡不住看电影的兴致,也使我们在走夜路中逐步练出了胆量。儿时的电影,实在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欢笑、泪水与想,它不仅仅是乡下孩子们难得的娱乐资源,更是融入血液的成长记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数字化电影早已取代了胶片,乡间电影晚会乃至放映员职业也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大众文娱方式异彩纷呈,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有时回到故乡,看着在智能手机上轻松观影的小青年,想到儿时看电影的情形,心中总洋溢着珍惜与幸福的暖流。(作者刘杰,笔名青裳孤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2867/

儿时的电影的评论 (共 7 条)

  • 二民
  • 孤帆鸢影
  • 纤纤柳絮
  • 婉约
  • 青裳孤客

    青裳孤客作者提示:原创作品,剽窃必究,转载须注明出处,报纸、杂志拟用请联系本人QQ952573500,尊重知识产权,请从点滴做起,感谢您的配合!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往事的回忆,就想一把刀子刺破思念的包

    赞(0)回复
  • 青裳孤客

    青裳孤客备忘:该文被周某某全文剽窃发表于湖南某高校网站,该校已在第一时间内查处此事,并在校网删除该文,周同学已向本人道歉。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