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听宋史:今古情怀

2012-06-05 07:31 作者:袁福珍:春信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2年,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直机关党工委、省委党校五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一期“吉林高端讲坛”,于5月15日在我们省委党校礼堂隆重举办了!组织部的同志之前告知我主讲人是北大的著名史学家、宋史专家邓小南时,我不免心潮澎湃,虽不是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但我脑海里的宋史故事却令我浮想联翩。

因为我知道,这次讲宋代的历史,是宋史泰斗、名镇海内外的邓广铭的女儿邓小南来讲,也可以说是她也是首推第一任,并且是责无旁贷的了。这一刻起,不但勾起了我的宋史情怀,而且勾起了我青记忆、古今千年的情思与当今时代的无限感怀,还使我感怀了宋史的芳华与伤痛、凝重与苍凉。

在此之前,由于工作关系,我见到了史学大家刘溪、石仲泉,我敬仰了史学界大师的风采后,他们的治学、功底、境界等令我尊重、佩服、欣慰,使我浑身充满了历史的力量,仿佛是历史的推动力在支撑着我。究其原因,这一定与我大学学史有关。尽管当年我十分不情愿的报了历史系,语文考砸了,不得已归到了历史的行列里,但后来,古今中外的历史、典故、史籍、轶事等还是活跃了我的神经,提起了我的兴趣。直到后来,我上了历史这一令人心动的专业。这一天,我看到我国宋史权威邓广铭的女儿邓小南教授后,看到她的中规中矩的短发,她端庄、严谨的史学面孔,她凝重的仪态、她适中的身材、她坚定的脚步,还有她家学深厚、素养高洁、不卑不亢的讲话神情、清晰适当的语速,都令我感动

宋代的历史是我在大学时期比较喜欢学习和思考的历史,因为一张《清明上河图》就足以把宋代历史的繁荣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因为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就足以令宋词的光辉照耀青史,还有岳飞的“还我河山”那遒劲有力的大字,书写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还有宋的青瓷、宋的服饰,尤其是摆在翰墨斋、穿在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身上,那飘逸、秀美、光艳,怎么不吸引我?

现在想想,在大学时我的历史学习中,唐史宋史可以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刘教授妙语生花的表述,使宋史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科举等烙印在我的心理。尤其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辛弃疾、李商隐、李清照、李煜等著名词人的千古流芳的佳句,令我不但增加诗词的文化底蕴,而且增添了我人生观、世界观中的爱国、坚定、勇敢、读史析今的重要部分,可谓是受益匪浅,受用终生。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宋代的禁卫军、高俅的宦官当政、异族入侵、朝廷软弱,等等,想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南的父亲,一代宗师、史学泰斗邓广铭,被誉为“20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他的重要观点、主要思想、多部著作和论文,都是当时最具时代特征的最具说服力的史料充分、说理得当的学术之宝。

时间的隧道畅通无阻,转瞬间过了近30年。尽管我平时仍然对着“里挑灯看剑、梦回鼓角联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断桥”、“晓风残月”有一丝丝的钟情,但对宋史的博大精深、繁荣苦难、华章辞赋、人文江山,还是渐渐地在忘却,在掏尽黄沙中随岁月流逝而渐远渐淡,那金戈铁马、还我河山的悲壮和苍凉、文化的葱郁和厚重,在我的心底渐渐地凝固成一束宋代的残荷,在清风中摇曳,偶尔细品零星的小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是,邓小南“宋代政治面面观”这场报告会,借吉林高端讲坛这样盛大的人文环境,烘托出了对宋史尘封了多年的我记忆宝盒中灿烂,凝重的历史,再次冲破羁绊,冲出千年的沉静,冲出我的懒惰的思维和渐落的激情,放射出明珠一样灿烂的光芒!她拨动了我记忆的琴弦,激发了我唐宋华章的情愫,是宋史的魅力、古香、文萃,令我耳目一新,思绪飞扬。更是邓小南教授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讲述,是她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把风华绝代的宋王朝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一个马背上打天下的大宋、南宋偏安的小朝廷,纵然出了岳飞、文天祥那样的民族英雄,但南宋的懦弱、偏安的可怜,依然使我淡漠它的因素。邓小南在仅仅半个下午里,便把代表宋代一个朝代的政治结构、周边少数民族的兴衰、鼎盛时期的繁荣,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就叙述得全面而不赘述、精炼而不缺项、精华得到彰显、缺失得到汲取、辉煌得到继承与弘扬,苦难和羸弱得到褒贬与正视。尤其是她引用了钱钟书先生在评价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时刻时说的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还有陈寅恪说,“华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在礼堂,邓小南教授清楚地同样告诉我们:“宋代处在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型期,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她还用无数的史实,佐证了宋代政治结构、文化兴衰的一桩桩一件件历史事实。我们近千人的大会场,每个耳朵都在聆听着她的研究成果、她的治学态度、她的世界观念。我不禁在想,宋代的几百年的历史、大学的四年学习,28年后的今天,在聆听了邓小南教授的宋史面面观后,我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对宋史的把握有了飞升。似乎还隐隐地勾起了我对宋朝历史的那种爱之恨之惜之的情感。我钟爱她的繁华,她的宋代八大家,她的文人故事,她的英雄人物,还有她千古流芳的词;我恨她的软弱、无能,堂堂大中国,历经盛唐后的大宋王朝,在外族入侵面前,不战求和,为了一时的安宁,可谓是丧权辱国,不但缔结屈辱的城下之盟,而且让老百姓在战火中备受煎熬,让人民生灵涂炭,让王权风飘摇,让经济文化走向衰败;我痛惜宋代的江山不再风景如画,不再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异族均来朝贡,不再太平盛世、举国安宁,不再经济繁荣、文化欣欣,不再君臣卫国、万众一心,不再变法图强、励精图治。我在“寻寻觅觅”中感怀我记忆里的宋的光辉、文化的碎片。著名的杨家将,佘太君镇定指挥,诰命夫人威震八方;史传的穆桂英挂帅,梁红玉马上亲征,还有宋的服饰,书生的礼帽,官人的折扇,仕女的玲珑佩戴……

宋的吏治、诗书礼仪、文化农业、转型发展,无不再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思绪不仅随清明上河图里的乌篷船于波中荡漾,我的肩膀仿佛担起了市场繁荣的框篓,我的嗓子更是试叫着买卖人的吆喝声,还有士农工商学的各种角色,在蓝天白云下,在春夏秋中,宁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可一声声号角,又擂起了战胜金兵入侵的战鼓,岳飞“还我河山”的豪迈誓言,文天祥“人生自古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那种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我生胆识、增豪气、添侠义。同时,君王的退缩、屈辱,令我对南宋朝廷鄙视、唾弃加汗颜,我羞愧做他们的子孙,我羞愧堂堂炎黄子孙、大汉民族竟被异族打得丢盔卸甲、弃都而逃!拥有国家机器的皇室、御林军尚且如此,百姓会怎样呢?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我知道最著名的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夫君金石学家文征明在战争中出逃,竟将收集了一生的金石宝物几马车都丢失,不但财富丢失殆尽,就是他夫妇二人也在逃亡中饥寒交迫、无处可依,最终不得而终。

宋史上的广阔空间,需要我们去认识,更需要我去用心体会感悟,用成熟的眼光去欣赏。尽管大宋王朝是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可她的后来几代多君偏偏以对外军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创业时转战南北、所向披靡,逃跑时也抱头鼠传、偏安残喘。赵宋的繁荣和文化的大发展,这样的氛围,以及对大唐王朝历史的传承,毋庸置疑,赵宋的繁荣和文化氛围,以及对大唐的历史传承,造就了宋朝涌现出来的许多或严谨或浪漫、或多才多艺、或长于思辨、或英勇善战、或民族英雄大义凛然的杰出人物……我还记起了大宋皇帝的瘦金体、风尘人物李师师、陈后主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梁山伯宋江在聚义厅的招安词“碧水丹山、黄芦苦竹”“鬓边不可无黄菊”。

我记忆中的王安石不但变法,而且气宇轩昂;不但学识过人,而且有思想有胆识有担待更忠诚。正如欧阳修称赞的那样:“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王安石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至今让人不但朗朗上口,而且代代传诵。

邓小南评价王安石“以一身任天下之责,风行雷动,力推变法革新运动”,而“名高一时,学贯千载”。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三不足”境界,不仅为后人推崇,而且也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王安石的“三不足”境界,影响之深远,不啻史家之绝唱。197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就曾经提到王安石的“三不足”。邓广铭认为,“三不足”精神是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我们今天,经过了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不正是深化改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凝聚力量,富国强民吗?自古云,不破不立,破,就是破处旧有,革除陋习;立,就是建立新的创立一个适应时代社会人类发展的新世界。诸多变的理论,也莫不是以变求进,通过变革,谋求大发展大繁荣大进步。而这“三不足”无疑是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思想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发展,深化改革的历史性的警醒。改革要有新突破,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需要这种精神。

……

名师论史,近千人的礼堂满满的,每一双眼睛都在全神贯注地看着课件,每双耳朵都在倾听大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今天的密切联系。邓先生端坐台上,大师的风范,使相距近千年的宋代在谈笑间风生水起,仿佛历史画卷历历在目;闻者欣欣然如沐春风,联想古代、近代、现代,改革春风徐徐吹来,三十多年的特色道路,国人不正在奋力拼搏为民主富强文明的东方强国而奋斗吗?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炎黄子孙,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龙的传人,在今天的竞争激烈、霸权横行、危机紧迫的时候,有怎么能不运筹帷幄、大力发展,增强国力,大展宏图呢?既然睡狮已经醒来,那就发挥其威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首吧!

在编辑刊发“宋史面面观”时,心底的浪花再次翻卷。邓小南纪念她父亲的文章我一字一句地认真品读,我看到了一代代史学研究者的辛勤耕耘,看到了大师的历史时空的充实,看到了时代和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中从指尖流逝了,邓小南教授的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礼堂走出的人群中,还有不绝于耳的议论:“这堂课不白听”“大家就是不一样,家学深厚啊”,“还真没听说过赵匡胤做过诗”“宋词就是美啊”……

这时,我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这篇文稿的初始内容,宋代历史在我身体的每个细胞中飞涨,历史的跌荡在我的血脉涌流,真可谓“大宋江山马上得,繁华落幕清明过。千古流芳须传承,史家问君话兴国”。我目送邓小南先生别去的背影,她的端庄、坦诚、厚重,她的胸襟、视野,是何等的需要我学习啊。看她,哪像是六十来岁的人,因为她的生命力旺盛,她的事业不衰,她钻研的精神永恒

想着,写着,却被大师哥知民抢了先。看他的文章,啊,君子所见略同啊!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感悟。我在几个笔起笔落后,终于完成了这尚且不十分满意的稿子,以次纪念邓小南教授的报告、大宋历史的落日辉煌!!

(2012年5月15日草,6月5日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5179/

我听宋史:今古情怀的评论 (共 1 条)

  • 伊若雪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