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评《方三子》传

2012-05-19 12:37 作者:孤剑游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隐士在于中国古代的印象,更多的是清高而又才华横溢的,如竹林七子,陶渊明之辈。他们厌倦的俗世间的恩怨与争斗,选择了归隐山林以独善其身而娱心自乐。然而却也有另一类隐士,他们胸怀壮志、满腹诗书,却奈何怀才不遇,于庙堂寻觅,终无所获,只能憾而归隐山林,又或云游四方,自个笑傲风云去了,如李青莲一类。而今苏轼笔下的方山子,也正是这一类人物。

方山子年轻时曾慕游侠,豪酒壮饮,仗剑起舞,而又挥金如土。向往那游侠气概与豪情,或许这也是他今后会选择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的原因之一吧。到了年长,他改变志向,折节读书,习经明典,并期待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飞”。只可惜终究怀才不遇,便从此遁入山林,住茅草屋 ,吃素食,丢弃了车马,毁掉了冠服,与世隔绝。可以看出他与世俗决断的决心。后来当他明了苏轼谪居黄州的缘故后,“俯而不答,仰而笑”。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在苏轼看来,方山子能“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当胸怀壮志,立名与世。事实上,在这次相遇中,从方山子的言情形色中依旧可以看出他的豪情,“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所以在他来到方山子家后,耸然异之。只是当他了解到方山子终不遇的状况后,在感叹之余甚为钦佩。“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感觉方山子能弃名利而就淡泊,当能与光州、黄州异人多交,犹为羡慕。

《方山子传》作于元丰四年(即1081年),乃是苏学士被贬到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二年。在碰到其昔日友人(十九年前相知)方山子后为他写的一篇自传。作为宋朝的文学第一人(辞赋第一、散文第一又兼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面对官场的失利,自然有些心灰,有些岔愤。在这篇传记中,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宋朝怀才不遇而隐居的士子的形象。方山子就是代表,胸藏韬略,诗书满腹,却入世无门。这反映当时的社会选拔并不是那么合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苏轼的另类自嘲,自己不也是才情满腹却也时运不济吗?正可谓“借酒消愁”,或许方山子便是苏轼的“酒”吧。从方山子身上,我们还可以见到宋朝侠士的豪情,“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也看到了隐士的高尚情操,“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也难怪苏轼能对之竖然起敬,感叹他独有会心之处。

隐士与相侯,或许就是士子生活的全部,却二者不可得兼,可不论哪一个选择,都能在后人的心中留下不朽的丰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37435/

评《方三子》传的评论 (共 5 条)

  • 健康
  • 谭学士
  • 疯狂侠客88
  • 风语
  • 无不为之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