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光里的陶渊明

2012-04-09 23:30 作者:一片蓝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陶渊明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梁启超先生说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体味人生的妙味。作为中国古代士大夫在无路可走时退守的精神归宿,陶渊明一直备受推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潇洒的隐士风采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坛的一道淡远的风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文人从政时进与退的原则,换句话说,得志时他们选择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失意时他们要做的是“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的出世。陶渊明不走寻常路,对他而言,仕途的压力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不愿意整冠束带见督邮是因为灵魂深处的清高提醒他不能折腰,所以陶渊明在短暂的入世之后没有选择做官场上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是像一个离家的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载欣载奔”地回归田园。于是酒成了他的朋友,菊造就了他的品性,诗涵养了他的灵魂。

也许有人会说,陶渊明是一个政治上的弃儿,选择归隐是无奈之举,至少,归隐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回归田园之后的陶渊明有着短暂的自我陶醉般的快乐,他时而“引壶觞以自酌”,时而“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时而“登东皋以舒啸”,时而“临清流而赋诗”。但也有过“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惶惶欲何之”的苦闷和自我安慰。恰恰表明诗人在浪漫的田园生活中内心也隐伏着一种痛。更何况在东晋那个群雄逐鹿,战火频仍的年代又如何能找到一块田园乐土呢?所以陶渊明过着的是一种“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的生活。陶渊明他真的很快乐吗?

我想陶渊明的选择是否积极,要看他的志向,如果他的志向在官场,显然回归是消极的;如果他的志向在田园,那么回归则是积极的。就像一个哭着闹着要去河边游泳的孩子被你活拉死拽地摁在凳子上看日落,你说说去河边游泳是积极的呢,还是坐在凳子上看日落是积极的呢?在陶渊明看来,官场生活是“误落尘网中”,是命运和他开的一个玩笑。陶渊明不是屈原,如果说屈原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兼程”的执着的背影,那陶渊明则是一个和往事说再见的人,更准确的说,陶渊明是和“心为行役”的官场说再见。所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才是诗人理想的归宿。至于诗人心中的彷徨,我觉得这恰恰是“质性自然,性本丘山”的诗人本色。不要以为诗人内心的彷徨就否认诗人选择,就像不要以为夫妻之间有争吵就否认的爱的纯正一样。

今天,当我再一次走近诗人,耳边又响起欧阳修的“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不禁热泪涌出。庄子愿意做一只在泥地里曳尾而行的乌龟而不愿意做楚相,是因为他向往着那份人格的自由,陶渊明呢,不也是这样吗?在中国,不乏隐士,但又有谁像陶渊明那样穷的叮当响仍然吵着闹着去隐居的洒脱呢。简单的陶渊明要的就是一份简单的生活。陶渊明的那份“种豆南山下,戴月荷锄归”的快乐又有多少今天站在窗前眺望自然风景的人能懂呢?陶渊明血液里流淌着的那份不折腰的清高又有多少知识分子能做到呢?这让我想起了阿尔卑斯山口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面朝大海的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望之弥高”的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7548/

时光里的陶渊明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