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夷茶山之旅

2012-04-07 14:56 作者:高明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来都是从老罗口中时常提及挂念的,在文献中描述记载的,于杯中欣赏品味的大红袍。那似乎已是非常熟悉,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里土生土长的上海土著而言,却又依然神秘无比的武夷山。终于在这个天,我们一行人有幸踏足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一晚的旅途颠簸后,在惊险比拟赛车跑道的山路十八弯的尽头,透过清晨的薄雾,一整片一整片的茶山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

正值采茶季节,放眼望去是漫山遍野嫩绿枝芽,采茶的师傅们星星点点,交织成一番热闹景象。

面对这一大片茶园,我们这些一知半解的菜全都个个望山兴叹,不知从何着手。幸好,我们有必不可少冯老师大词典。从如何分辨普通灌木和茶叶的区别,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如何采摘,如何欣赏色泽,辨识肥厚,黄土地内涵的营养……冯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为我们一一解答。

或许是第一次那么直观地面对正真的茶树又有如此实时的解说,我们纷纷拿出相机,想把这难能可贵的一抹鲜绿永存心头。

茶师傅们采完茶后陆续从茶山回到厂房,将新鲜采摘下的嫩叶进行称量,采茶师傅年龄层次不齐,有老有少,年纪大的可以当我们的祖母,年纪小的才十来岁,都晒出健康的黝黑肤色,遇到我们都热情憨厚地露齿笑着,露出得意的神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采摘的茶都需要一个萎凋的过程来减少叶片中的水份,天气好的时候,便摊晾在室外,遍地的新叶煞是壮观。做茶的邓师傅告诉我们,那边用竹筛子分开一蓝一篮摊晒的,更全是芽头,鲜嫩肥厚,是用来制金骏眉的上好材料呢。

经过一上午的晒青,茶叶被收集回来进行揉捻。现在工厂都采用机器而不是人工揉捻了,一次性可以揉好大一筐。但即使是这样,这几台机器也是马不停蹄地干了好几个小时才将一批茶叶揉捻完成。要是全部由人工揉捻,不知得要多少手艺熟练的制茶师傅忙多少天。茶人的辛苦可想而知,我可是光看着就腿软啦。

揉捻完毕的茶叶为了方便之后的均匀发酵,被倒入这台机器抖开,我们也上去帮忙,干得不亦乐乎。

接下来就轮到四小时的发酵了,发酵房是个八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房间中间摆放着炭炉和开水,将温度和湿度调控到发酵的最佳状态四十几度。我们说,这不就像个桑拿房一样?师傅笑笑,说,嗯对,就是里面全是一氧化碳,要是真坐里面蒸桑拿,非得中毒不可。

发酵结束后的茶叶颜色更加明显地由绿转红,整个厂房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水果香味,深深吸入几口便陶醉其中。师傅告诉我们,可以上机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烘干了。

烘干的机器也很是特别,传送带上分了许多个金属槽,一点点一点点地把发酵完的茶叶均匀地送入烘干机内。

烘干后的茶叶脆脆的,师傅说,制茶的工艺基本到这里就结束,我们平时看到的,可以用来冲泡的红茶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参观完制茶工艺,当然必不可少的一定要亲自品一杯红茶才过瘾。捧起杯中的茶汤,不禁感慨万千,这小小一杯茶原来得来如此不易。对茶人的敬佩也不由得更加深了几分。

茶山的主人特别热情,为我们准备了好多武夷山当地的山珍野味,之前还让我们头疼不已的简餐的菜单看来是信手拈来了。

参观完做茶的各种工序,正好赶上最后一批挖笋时节。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抡起锄头体验了一把挖笋瘾。可惜大都是个个粉拳绣腿,只能摆摆样子,真要全靠我们自己挖,那是一定只能吃到断成一截一截的笋了。

最后,不得不去的一看的,便是那十五株两百多年树龄的水仙古树。虽然是古树,却枝枝芽芽生长得一片绿意盎然,枝干娉娉婷婷,洋溢着生机盎然的青春气息。

临行,主人大叹我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里还有太多我们没有体验到的茶生活,明年一定要再来。是啊,山中无岁月,两天时间感觉才一晃眼。才领略了冰山一角就结束了此次的武夷之行的确略有不甘,有机会必定还要再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6172/

武夷茶山之旅的评论 (共 5 条)

  • 诗飏
  • 流云
  • 梦天之蓝
  • 疯狂侠客88
  • 墨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