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延安记行

2018-04-02 22:51 作者:快乐就好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几回回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宝塔山下留脚印"。"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这些脍炙人口的句子,是贺敬之的长诗«回延安»里的,我小时候喜欢背的。也是那时起,我十分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但是几十年过去了,终于在这个暖花开季节里来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

延安,古称延州,扶驰,地处陕西省北部 ,与山西吕梁隔黄河相望。陕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区处于宝塔山,凤凰山,清梁山三山鼎峙,延河和汾川河交汇之地,素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和"三秦锁阴,五路襟喉"之美誉。是红军长征终点,是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圣地。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陵就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 。从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八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总后方。

我住在宝塔山下的一家如家连锁酒店。从酒店沿延河往北,步行几百米就是宝塔山景点入口。到了景点,最先看到的是十组摩崖石刻,为宋至民国历代所题刻。其中"嘉岭山"三个隶书阴刻,是宋代范仲淹手书。宝塔建在宝塔山半山腰平坦处,最早建于唐,重建于宋,高四十四米,为八角九层阁楼式砖塔。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与象征。"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常常出现在文人画家的笔下。宝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央在延安时期,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沿台阶上到山的最高处,又是个三层塔,叫摘星楼。意为到晚星辰逼临,似伸手可摘星。最早是北宋范仲淹镇守延州时,为观敌情而建的瞭望塔。山上林木葱郁,杏花正开,空气清新,可俯瞰延安老城,远眺延安新城。

下了宝塔山,沿延河向西北大约两公里,是王家坪革命旧址。王家坪是延安时期中央军委,八路军(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和军委负责同志的住所。为方便指挥,毛主席,周付主席,朱总司令1946年1月从枣园搬到这里。中国共产党八年抗战,和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就是在这里指挥的。直到1947年3月从这里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毛主席在这里的一年时间里,写下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各个歼灭敌人» 等著作。

王家坪中央军委旧址的北侧,就是新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建于1973年,是由1950年建的旧馆迁过来的。馆名是郭沫若题写的。它是中国最早建的革命纪念馆之一,也是我国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馆内主要展览主要内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会师,至转战陕北后这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由延安革命纪念馆往西北一公里多,就是杨家岭旧址。这是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老一辈革命家,1938年11月至43年10月办公和住过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共中央办公所在地。这里的中央大礼堂,曾经召开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是座很小的二层楼,底层的会议室曾召开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在这的时候,中共中央领导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和延安整风运动。紧挨办公厅的坡上,是毛周朱刘住的土窑洞,也是他们的办公室兼卧室。毛主席住在这窑洞的几年里,写下了«青年运动的方向»,«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等一系列论著。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是这里写的。刘少奇住的窑洞门前,有个露天石头台,毛主席1946年在那里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时,提出了"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在杨家岭以西,大约四公里,就到了枣园旧址。这里原本是个园林式的庄园,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坡上的窑洞错落有致,分布在园内平地的建筑风格各异。中央进驻延安后,这里就成了中央社会部的办公地。到1943年10月,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其它几位书记也由杨家岭搬到了这儿的窑洞里。直到1947年3月离开延安,中央书记处,中央社会部,中央管理局都这里办公。1944年9月,毛主席就是在枣园出席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1945年8月,毛主席和周付主席也是由枣园出发,赴重庆国共谈判的。毛主席在这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写下了«组织起来»,«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一系列论著,光选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这里有书记处五大书记的铜像,有作会议室的苏式小礼堂,机要局,中央管理局等。园内还有一条6公里长的水渠,是大生产运动时修的,据说这条渠,使枣园川的80多公顷旱地,变成了水浇地。老百姓因此取名叫幸福渠。

来到延安,虽然我是第一次。可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和愉悦感。仔细想想,可不是吗,我从小生长在晋西北的山区,和延安不就是隔着条黄河吗。同在黄土高原,吃一样的小米和黒豆,油糕和抿豆面(延安叫抿节),住一样的窑洞,说一样的晋语,确实好像回到了家乡,能不亲切和喜悦吗?有次吃饭,服务员还把我当成榆林老乡呢。只可惜,现在延安很难看到戴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人了。但是在这里,我听到了小时候熟悉的锣鼓声。来到延安后,我才知道,唱了半个多世纪的«东方红»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两首歌由两个陕北农民分别写的。来到了延安,最令我难忘的是,延安人民热情和善良。我在去时的火车上,我上完厕所,发现座位上有张50元钱,旁边的人说是我的,说我掏东西带出来的。还有天我走累了,在路边休息,想抽烟却找不到打火机,有人就递给了我,并表示给我了,说他还有。虽然两件小事,却能看到延安人的淳朴善良。我来延安的时间很短暂,还有许多没来的及去的地方。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李政 2018年3月3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4963/

延安记行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