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树窝井印象

2018-04-02 08:36 作者:红枫叶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嘉峪关出发,沿嘉(嘉峪关)黑(黑鹰山)公路北行,在大约55千米处有一个名叫树窝井的地方,草木虽很难说得上繁茂,但相对于那一眼望不到边、似乎寸草不生、光秃秃的大戈壁滩来讲,也真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落脚之处。

在大漠戈壁之上,地名大都与水或树相关联,如沙井子、梭梭井、一棵树、三棵树、柳沟泉、一碗泉……他们既是一条生机的连线,又是一条生命的连线。行走在大漠戈壁之上,只要你能始终沿着这些地名前进,你都能及时得到水的补给,使你的生命得到保证,目标得以实现。

树窝井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不仅有井,也有树。只是原本用来命名的井随着嘉黑公路的修建和深水井的开凿,早已干涸,空有其名,而无其实。而树却依然存在,虽显得不很茂盛,但却顽强的生长着,让死寂的戈壁彰显出丝丝生机。在树窝井向南2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大片据说是天然的胡杨林,稀疏地生长在戈壁之上,最高的不超过4米,低的只有1米左右,树阴还不能遮盖地皮。强烈的日照、戈壁的风沙、巨大的蒸发量毫无顾及地摧残着他们,使他们如同一个个小老头似的让人心疼。但他们却不失胡杨那“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的脾气秉性,极其顽强地生长着,一到秋末,奉献出一派金黄,给戈壁送来一片靓丽。

在树窝井四周,原本因浅层地下水的存在,生长着一些红柳、沙枣、蒿草等植物。后来,酒钢建设了黑鹰山矿,修通了嘉黑公路,在此设置了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机构。人气的陡增,使这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发生的垣古难有的巨大变化。开凿了深水井,修建了可供数十人生存的生活基地,新栽了柳树、榆树等乔木,使树窝井的名字更显名符其实。在这里走走、转转,依然能见到当年留下的日光大棚、鸡舍、菜地、商店等痕迹,还有那依稀可见的巨幅标语、提词等文化遗存,使人不难想象此处当年的生机与热闹。

如今的树窝井是酒钢物流中心铁路运营办公室下属的一个班组,因远离市区,又披着一层较为神秘的色彩,自到物流中心以来,总有一种到那里去一探究竟的冲动。8月下旬的一个周一上午,铁运办的同志要到那里检查工作,因我以前给他们提说过这一想法,他们便邀我一同前往。

一辆皮卡车载着我们一行四人向北行进,宽阔的新华路、临街的建筑群落、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开着金色小花的国槐、铁合金、东铝二期的高大厂房、建设中的宏汇能源……处处显示着城市的热闹、繁华和成长步伐的稳健,使人尤如一颗露珠在一片硕大的绿叶上滑动,那种快感、那种惬意叫人难以说清道明。然而,车过断山口以后,景色却陡然发生了巨变,就象遇到的断层似的,前后不能接续。撞进眼帘、流进心菲的是戈壁、戈壁、还是戈壁。那被火红的太阳灸烤了不知多少岁月的、闪烁着黑褐色光泽的细碎砾石铺满广袤无垠的大地,把远远近近景物单调成了一种颜色,把人心也单调成了一种颜色。那是一种白色,是一种透明的白色,是难以形容的空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车子在新铺过柏油的马路上飞驰。路是平坦的,笔直的,向前看,是一条细线伸向天的尽头,向后看,则是一条细线从天的尽头延伸而来,往左右两边看,总是等距离的茫茫戈壁在天地相接处连为一体。车子就象行驶在海面上的一艘快艇,在微波轻浪中欢快地奔跑,偶尔出现的一些沙包、蒿草则似大海中不经意间激起的朵朵浪花,给人的心情带来一时的起伏和跳跃。此时此刻,我真的感觉大地变小了,高天变矮了,老天如同一口大锅倒扣在大地上,而我们的车子则始终凝固于大地的中心,带着戈壁,带着苍天,向前,向前,再向前。

大约不到一个小时,只见一片不算太小也不算太大的胡杨林向我们迎来,他们在微风中轻摇着身姿,似在欢迎远道而来的稀客。穿过胡杨林,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树窝井。由于出发时给这里打过电话,所以,远远的就看到了有人在路边等候着我们。

今天带班的班长是李长胜,30岁,一米八的个子,尽管早该修剪的头发还没来得及修剪,显得有些长,但胡子却是特意整理过的,显得英气和精神。据他讲,在这里上班的共有8人,两班倒,每班4个人,一个酒钢职工,三个外部劳务,上一周休一周,每周一下午换班,换班时随车带来一周所需的疏菜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今天下午他就要交班了,就要与家人团聚了,说起这,他是一脸的兴奋。他说,虽说这里的太阳能容量有限,电话信号也不好,但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他们却早已习以为常了,唯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对家人的眷恋和思念。妻子没有固定工作,一直在打零工,儿子刚过半岁,由岳母照看。他说儿子十分可,心疼得很,他说他最想的是儿子,每当想得难以控制时,他就会沿公路或是在戈壁滩上一个人走出好远好远。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一一查看了他们住宿、做饭、工作的地方和太阳能发电设备、深水井和抽水设备、消防器材等,整齐、干净、井井有条是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住宿条件还算可以,因蚊子多,每个人的床上都挂着蚊帐,他说这里蚊子特多,且天越热它们越捣乱。说着他伸出双臂,向我们展示蚊虫留下的杰作,只见一个个色素沉着的点几乎布满他的小臂,还有两三个是近日留下的,有点儿发红。在厨房,我看到案板上放着一棵大白菜,刚想问点什么,他便开口到:“下午换班,就中午一顿饭,够了。”说罢他又拍拍四个盛满水的储水罐对我们说:“这是今天一大早抽上来的水。要交班了,就要把水抽好,卫生打扫好,树浇上水,给接班的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工作条件。”他说得非常轻松,看来这已经成了他们交接班的一个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文化。

在返回的时候我又特意透过车窗玻璃注视了那片在微风中摇曳的胡杨,顽强的生命唱响着一种精神,描绘着一种渴望,一种追求。而工作生活在远离市区,远离亲人,长年与寒暑相伴,时时与风沙为伍的树窝井的人们,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与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4890/

树窝井印象的评论 (共 8 条)

  • 程汝明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 浪子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