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圆圆的守望

2017-12-29 12:41 作者:大生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圆圆的守望

祖辈把想夯进了土墙,

一层层把岁月夯实送往。

我轻轻地触摸,静静地仰望,

仰望土楼饱经风霜的容颜,

触摸土楼依然强健的心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题记

不知是否应该感谢美国的间谍卫星,让它发现了位于中国闽、粤、赣交界处山区里的许多圆形建筑物,这让一向自以为是的美国当权者们大为不安,一种害怕中国崛起的心理让他们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中国明察暗访,最终确定那不是一个个的核反应堆,而是中国古民居的建筑奇迹,因而使得客家土楼名声大振。

当岁月终于闪烁出中国人伟大智慧的结晶体的光芒时,阳光从此锁定了大山深处的土楼,将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间民居杰作”袒呈在世人面前:

“土楼是天上落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大蘑菇。”(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语)

“圆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无数个惊叹号和问号!”(作家老区访问团语)

是的,“客家土楼”一个深意的词,这片山区原本就是客居之地。几百年前,客家的先辈为了躲避政治迫害,用扁担挑起一个家族延续的希望,从北方逃向南方,从黑土地的富裕繁华,走向南蛮深山的寂寞荒凉。这儿,天高皇帝远,这儿,山青水长流。再往南,是一片汪洋大海,回首望,老家千里迢迢,冥冥中,祖先的灵魂在细语:就在这安身立命,这客居之地将是我们崛起的家园!

于是,家族的血缘聚起了一条条的汉子,从最初落脚的茅棚,开始了构筑家园的梦想。担来一箕箕的黄粘土,和着青壮年的血汗,和着辛勤劳作的浆米水,举起沉重的夯柱,一柱柱,一声声,一层层夯实一道厚厚的圆墙,驻守一方圆圆的土地,守望一方圆圆的蓝天,和大山长在一起,学会大山的刚强,挺起大山的脊梁,在山的怀抱中,耸立起一个家族不泯的信念,谱写团圆美满的乐章!用敦实厚重的圆楼,阻住土著的敌意,阻住山贼的刀光!层层相依的圆楼啊,环环相扣,结成同心,护佑客家的子孙世代平安,护佑楼内的同族共享天伦之乐……

这是一个经典的建筑标本。我站在土楼的四层往下看,地是圆的,它被一环一环的同心圆罩着,正中央祖厅的香案上,一缕祖先的心念,飘飘袅袅的升腾,追着圆圆的蓝天且行且舞。天井中有圆圆的水井,就像八卦图上的两个圆眼,滋养着土楼里的生命。圆环里有私塾课堂,传授着文化命脉。炊烟升起时,圆楼里溢满了饭香、菜香,也溢满了浓浓的乡音、亲情……

在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圆了又圆的天地间,圆楼规避了封建的礼教,规避了等级的尊卑,家家欢乐祥和,户户比肩团聚,伴随着日出月落,萦绕着一代代人圆圆的祈盼,圆圆的梦想,刻画成圆圆满满的繁荣昌盛。

用手触摸饱经沧桑的土墙的裂痕,我像是与一个个的惊叹号握手交谈。我惊讶,在那古代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崇山峻岭中,要夯实如此巨大的圆楼,该有何等的创造力和缜密的设计理念?!而圆楼惊讶于我的惊讶,它用厚重的土墙告诉我:一个求生存求发展的家族,一定会有取之不尽的智慧和胆略!

如今,土楼已被纷至沓来的楼外人一次次地称羡,而楼内的人却背起青的行囊客走他乡,我不知道圆楼是否还圈得住那一户户的温馨?但它御敌的功能早已成为传说,变成了楼外人瞻仰时的知识。

一个“客”字让我想起了满月,这圆楼是否还有中秋之月的意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圆圆的土楼就站在青山绿水间守望,血脉亲情袒露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流淌在和风细的风景里,让远行在外的游子们频频回首,记得住故土的召唤。

宋美龄说过:“品德是无法伪造的,也无法像衣服一样随兴地穿上或脱下来丢在一旁。”土楼也象征着一种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优秀品德,当美国的政要们以小人之腹揣测中国的和平之心时,土楼才会像惊叹号中的圆点,令全世界惊讶和震撼!

我们的祖先从不主动与人为敌,但也不失坚韧,一个民族的品德是信念和时间的滋养,所以土楼那圆圆的天地才会那般地深邃,那般地神秘……

天籁浸润,同心圆的土楼能将敌意和危险拒之圆墙之处,它也会打开心扉,广纳和谐和平之风……

正何谓,天地方圆,起止在何方?楼里春秋风云现,回首望,几沧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4803/

圆圆的守望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