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忆深处的味道

2017-12-02 17:37 作者:冰恋金松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岁月凝聚着酸甜苦辣的味道,人生一直在品尝,只是每一个人的味觉不同罢了。行走在时光中,许多时候,味道即是人生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就会品尝到什么样的味道。清晨早起,走的路边,小草挂在晶莹的露珠,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是,在许多人眼里,会是不屑一顾,甚至会讨厌那湿漉漉的样子。人生的风景是美好的,需要的只是欣赏风景的心情。人生只有一次,须是珍惜,享受人生,不需要太多的,细细品味,就会有许多美好。

许多岁月已经远去,无论记忆如何深刻,也许永远不被人知,永远会被埋没。时势的变迁,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把已经远去的幸福快乐变成文字,以了结自己的心愿。

从小生活在小山村的一个大院子里,也算是四世同堂,宗族辈份清楚。对于一些长辈,进出见面,那是必须“叫一声”的。大概是我家的辈份小,最年长的那几位,我得叫“太公、太婆”的,说是年长,也就五十来岁光景。有几个比我小几岁的小朋友,也得叫叔叔的。血缘近一点的,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的父亲与我爷爷是兄弟,”“他的母亲是我母亲的姑姑,”如此等等。那时候,尊敬长辈,从“叫一声”开始。多少年后,我穿上了威严的军服,而后,军服肩章上的缀钉上了金色的五角星,用院子里那些长辈的话说,“当官了。”只是我回到这个大院子里,进进出出,来来往往,见谁都得“叫一声”,那是一直没有变的。岁月催人老,院子里的几位“太公、太婆,”年事渐高,牙也掉光了,说起话来,两片嘴唇,总是上下微微抖动的。后来的许多时候,还未曾进自己家门,就被堵在堂前间了。“太公、太婆”总是说:“你从小很有教养,就是当官的料。”

小时,生活在这样一个大院子里,那种亲情,并没有太多的感觉。离开了乡亲,离开了院子,亲情被时光唤醒,那种内心深处的味道,越久越浓。每一次回家,那些“太公、太婆”拉着我的手,全身的温暖,悉数演绎。小时候,端着饭碗,吃着邻里饭菜的那种味道,永远不会抹去。

小时候的生活是清苦的,大院子里却是暖暖的。山上并没有特别富饶的土地,只是村子里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木结构砖瓦房,一个大院子里的房屋都连成一个整体,有些甚至这家与那户的房间都是可以走通的,晚睡在床上,也可以聊家常,家与家之间,没有隐私,这样的房屋结构,关门只是一种形式。

同一个院子,同一个家,远去的生活,总是让人留恋不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些日子是简单的,那个年代的人是纯朴的,仿佛是一种大同的生活。一个院子里,最开心的要算是孩子们,那怕吃了上餐,没有下餐,孩子们也是没有心事的。院子里的人吃饭,不管是孩子,还在大人,常常是端着饭碗去串门聊家常。孩子们串到哪家,吃到了哪家。那怕是相同的咸菜,大人们一边说“我们家的好吃”,一边就夹上一点菜到孩子的饭碗里。大人们常常会捧着饭碗,夹上菜,走到邻里家,小板凳上坐下,直到一碗饭吃完,碰到话多的,一只空碗旁边一放,继续聊。在一个院子里,几户人家吃着相同的饭菜是常有的事,那怕是这样,日子也是很有滋味的。到了下半年,许多家庭都会烤番薯(即地瓜)当饭吃的。有时候,大人们手里抓一只大番薯,一边吃,一边去串门,碰到哪一家也是吃番薯的,会随手抓一只,边吃边说:“你家的好吃,你家的甜。”把清苦的生活过得美滋滋的。小时候的生活,同一个院子,同一个家,吃着自己碗里的,望着别人家锅里的,那是很真实的感受。

早些年,我每次回家,大院里的每一户,都会叫我过去吃饭。早早地对我父母说,明天是谁家的。有时回家时间短,有哪一户没去成的,心里要记着,还得上门去说一声以表歉意。

院子是热闹的,也是很有滋味的。

天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准备春播的种子,大家都会把自家留着的种子拿出来,比较种子的优劣,聊一些培育种子的经验。看到别人家的种子质量不太好,每一家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家的种子,送给邻里,相互间是从来不会提到钱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别人家种的庄稼获得丰收,都不会眼红的。哪一家因为种子原因,庄稼不好,邻里都会想办法,因为大家都知道,养家糊口靠的是地里的庄稼。

天的午后,大家都会拿一条小板凳,坐在弄堂口,那是一个晒不到太阳,能享受徐徐凉风的地方。大家坐在一起,说东家,道西家,聊些家常。哪一家庄稼好,哪一家会过日子。哪一家孩子聪明,哪一家孩子会读书,哪一家的孩子有出息,如此等等,说的都是别人的好。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正能量。从来不会在这样的场合,说他人的短。在那个时候看来,说别人的短处,那是极不道德的。

秋天的到来,家家户户会忙于收获土地里的丰收。收获的多少,大家都会毫不保留地告诉邻里。产量高,收成好,大家都会开心。在那个年代,所有作物的种子都是自家保留的。只有新品种,需要去县城的供销社卖。来年收成如何,保留好的种子,才有希望。

到了天,院子里的老老少少,会在阳光下享受秋收后的幸福。老人们会在棉衣外罩上宽大的长衫,太阳出来,坐定位置,中午饭也由家里人端来,免得老人们站起来,一直到太阳下山。冬季晒太阳,年轻人坐不住,看到老人来了,就会让出自己的位置。小一点的孩子,会由老人抱在怀里,这可从来不分是谁家的孩子,大概是因为对这些“太公、太婆”熟悉了,孩子也是喜欢这样抱着。大一点的孩子会在门口玩,堆雪人,打雪仗。勤快的妇女,总是不会闲着,补衣服,纳鞋底,洗衣晒被子。壮汉们也不会无事可做,遇到下雪,早早的起来,会把院子打扫干净。在这样的冬季,穿旧棉衣,旧棉鞋,内心却是那样的温暖。阳光下,聊着家常,聊着开年的打算,聊着家家户户的喜事。自我离开这个大院子前,从没有吵架骂人的,偶尔邻里间孩子吵架,鸡鸭家禽打斗的,那些“太公、太婆”一句话就没事了。

母亲是不识字的,在这个大院子里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母亲一向是毕恭毕敬地按辈份打招呼,从不含糊。小时,常常听到那些“太公、太婆”在背后说母亲的好,我只当没听见,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在我们子女心目中,母亲是勤劳贤惠,很懂礼仪的。母亲没文化,但母亲懂得去品尝人生的美好滋味。不仅如此,母亲还能弄出点美食。说是美食,其实也是把那些五谷杂粮,做出一点花样罢了。每一次,母亲总是会端着一只碗,分给邻里去吃,分给长辈们品尝。

玉米算得上是一种主要粮食。北方人总是做窝窝头,南方人做不出那个好东西。长大后在北方读书,吃过窝窝头,给我的感觉就是“香”。母亲不太弄什么玉米糊吃,那是家家户户会做的,因为简单。母亲用青菜汁,把玉米饼做成淡淡的绿色,再包一点青菜馅,闻得阵阵青香,色香味俱全。空闲的时候,母亲把嫩玉米粒弄下来,磨成玉米浆,把南瓜、胡瓜切成细细的丝,拌在玉米浆里做成饼,也可以做玉米面。相同的东西,做出不一样的美食。紫色的茄子,在母亲手里可以做成是白色的,金黄色的。母亲说,每天吃一样的东西肯定是会生厌的。变一下花样,感觉就不一样了。母亲把紫色茄子皮去掉,成了白色的,炒着吃。有时,去掉茄子皮,在茄子外面挂上一些面糊,用油炸成金黄色的,好看又好吃。在那个大院子里,母亲的嘴甜和手巧,邻里们羡慕不已。母亲说,做人就像做菜一样,把相同的东西,做成不一样的味道,那就很有味道了。现在想来,这话还是觉得很有道理的。

时光不会停等,大院子依然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许多长辈已是飘然离去,原先那些小娃娃都已是半老之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小山村里的大院子早已不复存在。那些曾是穿着开档裤,玩在一起的小伙伴们,一个个离开小山村,走南闯北,混出了模样,只是冷落了这样一个曾经很有味道的院子。前些年,还有人想起,逢年过节,大家约一下,重温一下先前的那种味道。也许,这只能是一种想了。回到这个老屋去看看的人,也是越来越少,许多生活的味道,只能留在记忆深处。有时候想着,回忆也是一种美好。父亲在世时,常对我们讲,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是每当走进那个雕花刻画的老屋,走进这个曾经给予我幸福和快乐的大院子,现在是那样的冷冷清清,不觉有些凄凉。也许,昨天的门庭若市,今日的形影单只,都是人生的内容。时光过处,相伴五味,无论是苦,还是甜,都是那样的真实,都是那样的美好。

与岁月一起慢慢变老,路途上所有的经历,都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去体会不同的味道,所有的一切总是难以忘怀的。人生就是一个品味的过程,品味辛劳,品味残缺,也品味幸福,品味美丽,品味身边的风景,全部内容就在这点滴之间。

有人说,幸福就是能把草根吃出人参的味道。那些岁月,仿已远去,又近在眼前,深刻的记忆,只会让人越来越想回到从前,因为那些日子值得细细品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1529/

记忆深处的味道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