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崇尚真善美,“碰硬”为苍生

2017-11-20 10:08 作者:吉祥鸟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算起来我加入北京市杂文学会近四年了,并且有幸参加了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年会,让我有机会结识了一批为国为民,敢于“碰硬”,胸怀坦荡,乐于奉献的杂文家。李庚辰会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朴实无华,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一身正气,不仅令我敬仰,更激起我采写他的强烈愿望。然而,李会长为人低调而谦虚,虽经多次邀约,却总是婉言推辞,一再强调杂文界比他强的人有很多很多,比如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等, 要写就写他们。无奈之下,我只好采取迂回战术,从采访熟悉他的人入手,同时从过往评论他的文章和已见报刊的文字中“各取所需”“借花献佛”,目的无非是弘扬正气,推崇榜样。如此“兼收并蓄”,如此“积进采写”。孟浪冒昧之处,尚乞李会长和读者见谅。

砥砺进取,成就斐然

李会长是从1971年开始,在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开始拿起杂文武器的,并一发不止,写出大量振聋发聩之作,发表于全国各大报刊。其作品先后汇集为《探世集》、《直言集》、《做人与做戏》、《劝善惩恶集》、《忧喜集》、《笑的乱弹》、《国主义纵横谈》、《人际学格言》、《交友之道》、《杂文写作琐谈》、《李庚辰杂文选》、《当代杂文选粹——李庚辰之卷》、《前车鉴》(合集)《中国杂文百部•李庚辰集》等十多部。其中,《待人处事之道》获1988年全国图书评奖“金钥匙”奖(最高奖),《爱的“关系学”》获第二届全国图书评奖(社科)二等奖,另有《“酌情处理”种种》、《慈禧太后遇知音》数十篇杂文作品获全国性评奖一、二等奖,此外有数十篇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和其他全国性作品选。除此之外,李会长在研究战争史的基础上,写出了历史专著《魔性的战争——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内幕》,颇有学术价值。他以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突出的创作成就,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有影响的杂文家。早在1994年12月,杂文界和新闻出版界就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李庚辰杂文创作研讨会”。文学界和各界著名人士对其思想、文风和杂文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性格耿介,爱憎分明”,“不媚流俗,不畏权势”,“正气凛然,正道直行”。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敢于直言,尖锐泼辣”,“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同时惩恶与劝善并举,祛邪与扶正并成。“言近旨远,外朴内珍;可口循俗,诱人以善”,公认其杂文“烛幽洞微,文采照人,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哲理性。”……当看到李会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持之以恒,为弊绝风清,为社会进步,写出了那么多振聋发聩、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并多次获奖,令我辈不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叹。他的作品,正气凛然,傲骨嶙峋,既有金戈铁马,又有悲悯心肠,读来不由击节称叹。

李会长的杂文特点鲜明,概括言之,一如下述:

(一)尖锐泼辣,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他个性耿介,爱憎分明,以杂文扶正祛邪,让“不是东西”者难以舒服;让正直忠厚的人拍手称快。他敢于直言,尖锐泼辣,行文鲜明直率地阐述是非爱憎,真挚热诚的讴歌光明正义,对腐朽邪恶毫不留情。直言善恶是李会长为文的一贯追求。他说:“一个合格的杂文作者,首先必须是坚持真理,坚持真理就必须旗帜鲜明,模棱两可顾忌多端,写不出好杂文;为名为利也写不出好杂文。杂文需要硬笔,人也要有点硬气、骨气,文章才有脊梁。”寥寥数语,既说出了他的为文之道,也说出了他的为人之道。这是杂文应有的品格,也是杂文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他在杂文中对“拍马六技”——揣、喂、舔、拂、磨、助的无情解剖;对“做官诀窍”——跟、推、滑、巧的深刻揭露;对“流氓三术”——诈骗术、泼污术、吓人术的精辟概括;对吃喝风的深入探究;对“请示学”的发凡;对“检查团”的检查;对“酌情处理”的分析;对“贪官短命”的质疑,无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其思想之敏锐,笔锋之犀利,令人叹服。

(二)广征博引,突出深刻的说理性。他以为杂文是围绕论题,说明论点的。故而他的杂文时常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地引用不同类型但却都能说明同一论点的杂材料。这些杂材料,往往能体现作者的知识广博,学养丰富,论据充分。其实,哪怕是百字的杂文,也往往需要雄厚的知识作基础。正所谓“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没有渊博的多方面的知识来支持,是很难写出丰厚隽永的杂文的。因此,他常常依托渊博的文史和社会知识,谈古论今,洞幽烛微,使短小的杂文显得丰厚而充实,具有深刻的说理性与哲理性,让人读后欲罢不能……比如,在《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一文中,他从古代三位名人身后不同际遇发出感慨:诸葛亮官拜丞相,于是岗以人名,地以官贵,当年秋风可破的蜗居茅庐,经建祠筑苑,起房垒土,日益宏伟起来,殿宇亭台,雕梁画栋,好不气派;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救治了不少人命,故而也得到后人立祠纪念;张衡虽创制了浑天仪、地动仪等多种天文地理观测仪器,开辟了古代地震学研究的新纪元,但到底不过是一个科学家、知识分子,死后被葬在农田一隅。作者剖骨析髓,批判了中华民族落后守旧的心理定势:看重的是官势权位,轻视的却是科学文化。再如《王安石的度量》《吴起的悲剧》、《孟子的用人观》、《诸葛亮也曾嫉才》、《李林甫“打内堂”》、《苏轼吃野菜》、《陈后主禁佛与朱元璋执法》等等杂文中,李会长无不引经据典,谈论风生,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触类旁通的开拓思路,读来充满意趣,令人心悦诚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三)注重运用讽刺的手法。李会长的杂文中常见讽刺的手法。他总是抓准针砭对象的特点,加以艺术夸张,突显其可笑、可鄙、甚至可恶之处,从而达到强烈的否定效果。如《答古月问》,针对古月走穴后的诡辩:“我是特型演员,但我首先是演员,我也付出了创造与劳动。我不是毛主席,别人要高价,我为何不能要钱?”作者故意说:“不错,你那创造和劳动多复杂、多困难、多艰苦、多劳累呀,你上台前得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上台时得挪动脚步,挺直腰板;出场后得鼻孔出气,嘴巴开合;还得抬起小臂,伸出巨掌,左顾右盼,挥手致意;又得捏腔拿调,抑扬顿挫地说上几句湖南话;装出笑容可掬的伟人状,这要劳动每根神经、每条血管、每个细胞,是容易的吗?”这种活灵活现的描述和剖析,让对方哭笑不得。既切肤入骨,又形神毕现。

再如《卢奇的狗》一文。扮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卢奇养的狗咬了一个叫潘凤亮的人,卢奇却不认账,为此闹到法庭。证据确凿,卢奇败诉,被罚赔款1000元。可他到了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又翻了案,说他的狗根本没咬过潘凤亮,“他看到狗的主人是我才来告的,损害了我的名誉。”卢奇已经输了官司还硬说他的狗没咬过人,道理何在呢?他的“道理”是说,因为“我的狗在部队经过严格训练”。

李会长通过报纸上的图片和文字,确信潘凤亮是被卢奇的狗咬了之后,就欲擒故纵,先“批评”潘凤亮说:“你哪有那么大胆子,竟敢和扮演过领袖的卢奇过招儿?人家可是有‘领袖风采’的大人物呀,能是你小百姓好惹的?你不是自讨苦吃吗!”然后话锋一转,骂起“狗”来:“看起来,一切全怪卢奇的狗。这个狗东西,主人精心喂养你、培养你,让你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还让你‘经过严格训练’,你却如此不作脸,不争气,居然狗仗人势,平白无故胡乱咬人。你以为你一条狗住进小区就高人一等,普通百姓就可以随便咬,随便欺负吗?你以为你是大人物的狗就可以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吗?”通篇文章,句句一语双关,连讽带刺,明面调侃,暗藏杀机。让当事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李会长说:“大凡严肃的杂文家,只有公战,没有私斗。杂文的讽刺不是冷嘲,杂文的批评决非辱骂。辱骂不是战斗,也不会令人信服。”他的杂文充分运用讽刺艺术,把生活的表象撕破,指出“麒麟皮下的马脚”,让人在捧腹之余,悟出哲理,加深印象……品味李会长杂文的讽刺艺术,我看到了一个睿智老人的从容与大气,机巧与威严。那斑斓的文采里,蕴涵了多少知识和力量,熔铸了多少对人民的爱和对残民丑类的蔑视甚至恨!

环境造人,凝聚智慧

若论李会长的智慧从何而来,因何会有如此爱憎分明的立场?这得从他的出身、工作等环境说起。

他出生于河南社旗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吃得苦,各种农活都会干。从父母身上继承了善良、正义的基因。他小时候话语不多,从不惹事,但也不受欺负。街坊邻居都夸他懂事、德行好。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打架是在11岁时,同伴中有个“两头捣”,喜说瞎话,挑是非,然后在一旁看热闹。那天,一群孩子在村头玩耍,突然这孩子对另一个大的孩子说:“庚辰骂你了。”对这种搬弄是非的行为,他非常恼火。听这无中生有的当面诬陷,他怒不可遏。尽管那孩子比他大三岁,长得又高大,但嫉恶如仇的火气,令他骤来神勇,竟然冲上前去,二话不说,猛挥手臂,用尽全力给了那个孩子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得他口鼻流血,却不敢还手。一帮孩子见状都傻了,谁也没想到他竟有这种暴脾气,居然敢拼敢打。从此,小伙伴中再没人敢拨弄是非了。从这些可看出:人的智慧与正义感,并非一蹴而就,往往从小养成,包含许多因子在内。至于知识,要靠自己日后的努力,不断学习积累…… 李会长1958年参加政府工作,1962年应征入伍,服务于空降军部队。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刻苦努力,积极锻炼成长,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秘书。在战备训练、大比武和抗洪抢险中他奋不顾身,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在一次空降比武中,他意外受伤,有些弹片仍在身上,导致迄今走路困难。1967年他由空降部队调到武汉军区空军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同年调空军报社任编辑。1977年调到解放军报编辑部,在近50年的新闻和文学工作中,其文字涉猎非常广泛,有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新闻、通讯、评论等,其中不乏影响广泛的佳作,如《迫害狂江青》被全国报刊广泛转载,并被选入《全国优秀通讯作品选》等。其杂文更是优质高产,佳作迭出,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除了自身的创作成就,他主编的军报杂文专栏《长征论坛》一直导向正、品位高,在读者中受到广受好评,并得到中央领导和中宣部领导多次表扬,在全国报刊副刊作品评奖中连续获奖。在副刊文章首次参评全国新闻奖时(1998年)即获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主编的《并非闲话》也深受读者欢迎;其理论专著《杂文写作琐谈》作为杂文写作的必读教材,在全国范围被广泛采用。他在担任杂文刊授学院导师期间,以极大的热情为军内外培养出一批当今创作活跃的杂文作家。李会长提挈后进,为国育才,高风亮节,令人钦敬!

勤俭节约,永葆本色

李会长以自己的思想及学术成就,确定了在全国杂文界和思想文化界的地位。他的简介被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著作家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名列《中华文学通史》、《二十世纪中国杂文史》等。在军队享受正军级生活待遇,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名誉会长。如此身份、地位和待遇,他却始终保持农民儿子的本色,从不骄奢,也不允家人浪费。他的小外孙女上小学五年级时,写了篇作文《艰苦朴素的姥爷》,其中有这样的描述:“我的姥爷,浓黑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显得很精神,很可爱。他是位老军人,经常穿一身旧军装,家里新衣服很多,他就是不穿。姥姥和妈妈都给他买了漂亮的新皮鞋,他也不穿。姥姥劝他把皱巴巴的旧鞋扔掉,他怎么也舍不得。记得前天姥爷家很热闹,妈妈和姥姥做了好多好吃的菜,可惜每个菜都没吃完。听说妈妈要倒掉,姥爷连忙摆手‘别倒,别倒!明天还可以吃,千万别倒!’姥爷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分钱,姥爷真是个艰苦朴素的人。别人说他是著名杂文家,又是高级军官,我看一点都不像,就像一个老农民。 ” 童言无忌,童真可爱。李会长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不忘根本。

惩恶劝善,磊落光明

更让人们敬仰的是,李会长秉持杂文要惩恶劝善、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理念。以不怕鬼、不信邪、讲真话、敢碰硬的气度,为国、为民敢于担当。在写作实践中,也曾不避风险,在太岁头上动土,批评过几个“大人物”,被人褒贬为“傻瓜李庚辰,竟敢捋虎须。”这里记录李会长几件事,与读者共勉。

(一)斗胆“说胆”。 1981年,坚持“两个凡是”的那位主席还在台上时,不顾当时国家经济严重困难,大把花钱引进宝钢那样的整套设备,说是 “胆子要大一点”。李会长针锋相对,写了杂文《说“胆”》,辨析称:办事要考虑国力民情,量力而行,有多大的荷叶包多大的粽子,不能异想天开,麻雀吃蚕豆,傻大胆。事后听说,邓小平也有微词,说那是“洋跃进”。

(二)调侃李鹏。1988年,李鹏当总理期间,发生了通货膨胀。菜价贵得出奇,百姓吃不起,颇有怨言。在记者会上,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李鹏未作正面回答,却说“我也吃菜”,意思是他很了解民情。大家听了面面相觑,不大满意,李会长就写了篇《从总理“也吃菜”说起》的杂文,调侃说:“你吃菜跟老百姓吃菜是不一样的,你有特供点,你吃的是好菜,是新鲜菜,又便宜,说不定还不要钱呢”,李会长由此指出“光是凭‘也吃菜’有时候会感受不大,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篇杂文发表于当年5月7日的《团结报》。今天重读这篇杂文,仍然不无感慨,不是感慨李鹏听言大度,而是感慨那时团结报的宽松尺度!

(三)搬掉“空椅子”事件。事出某上级机关通知下属出版社,要调来一位连级干部。出版社不敢怠慢,给腾出一间办公室,放上一套桌椅。但时过半年,这个干部没报道,椅子始终是空的。这时,上级又让越级提拔他为副团职。于是,就产生了杂文《搬掉“空椅子”》,该文以此为据,就事论理,批评特权,得到读者的好评。谁知惹下麻烦了,居然事关“天庭”,被认为影射某中央领导。上级派来七人调查组,查背景、查图谋,弄得人心惶惶。面临这阵势,李会长不仅不“低头认罪”,竟还据理力争,斥责人家“霸道”、“丑陋”。质问调查组,批评封建特权,何罪之有?还明目张胆要人家“趁早回去”,“别再丢人现眼”。把责任全揽到自己头上,说“要处分就处分我一人,但我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要诉诸全国舆论,让世人评说是非!”当时报社上下齐心,共同抵制调查。调查组最终没榨出什么油水,只好悄悄走人。

(四)漫画事件。1979年,当时的总政主任点名让李会长写篇批评一幅漫画的杂文。副社长传达首长意思后,他专门找来报纸看了一下。漫画上一个官员坐在轿子里,两个人抬,轿上面一个横幅写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面是一条河,河水已经漫到轿夫的下巴,官员还挥手指着河水更深的地方,叫继续往前走。显然,漫画是批评官僚主义的。那位主任却说是反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让他按这个意思去写。李会长认为牛头不对马嘴,就顶着不写。据说,后来主任在总政干部会上讲,解放军报有个师职干部,我让他写篇文章都不写,这怎么行啊!副社长劝说还是写一下吧,李会长坚持说要写只能批官僚主义,他说的不能写。这就是李会长的原则:写杂文要独立思考,不受别人指使。写出来文章,要对事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批评者负责、对真理和正义负责!

(五)“匿名信”事件。1986年,在谈到“匿名信”的问题时,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说匿名信可以付之一炬,看都不用看。这话传出来之后,一些新闻媒体便接连发表反对匿名信的言论。眼见舆论一边倒,李会长独树一帜,写出杂文《且慢“付之一炬”》,发表在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见报时班将题目改成《对“匿名信”要一分为二》)目标很清楚,就是对着他。文中说问题不在于是匿名还是署名,关键在于是否事实。老百姓为何写匿名信呀?民主机制不健全,怕打击报复,这是自我保护!“如果把这视为大逆不道而来个‘付之一炬’,痛快倒是极痛快,却冷了无权无势又无告的‘小民’之心”。最后,李会长亮出观点:“我主张光明正大地向上级反映问题,不必隐匿姓名,但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也应该采取严肃负责的审慎态度,不可将匿名信一概否定,更不可‘付之一炬’”! 文章见报后,亲友和家人都为他捏把汗,认为他要大祸临头。因矛头直指他的上司的顶头大上司。万幸的是有惊无险。也许是文章的度把握得好,也许是“大人物”不愿计较。据说:那位领导后来看到一份调查报告说,告破的案子中超过50%来自匿名信,他的话说过头了。调查结论证明,李会长的文章是对的。虽顶着风险,但为民请命,值!

(六)“大胆与小心”的问题。24年前,李会长编发过一篇文章《生活路上要小心》,说的是改革开放后诱惑很多,各种陷阱都有,要小心谨慎,不要犯错误。比如,在马路上要看红绿灯,到林区要小心失火等等。碰巧,文章见报头一天,邓小平有个讲话,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某总部首长看到这个谈“小心”的文章后,也不认真研读分析,就把军报总编叫去,质问:“你们什么意思,跟邓主席对着干?”总编吓得回来写了检讨。李会长却不以为然,说为什么要检讨?这是两码事嘛!他说了胆大就不能说小心了?接着就又写了篇杂文《多一点辩证法》,针锋相对论证了大胆与小心的辩证关系。当时军报不敢发,李会长就寄给了北京市委机关刊物《阵地》。该刊在1992年第四期发表后,这位首长的秘书专门给李会长打电话说,文章他看到了,传达什么意思,自不待言。

常言道:写杂文要有点“敢与魔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分寸”,“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李会长身体力行,也确实用杂文“拉下”过几位高官。比如化工部有个副部长,是造反派起家的,没有被及时清理出来,李会长获悉此事,写文章点名批评他,结果他被免职了。又如,原某军区一位部长,儿子胡作非为,他却不顾舆论谴责,安排儿子到部队任职,李会长闻讯写杂文直言批评他,引起高层重视,将他撤职。还有个“大区副”级的人物飞扬跋扈,压制人才,李会长在报刊上连写几篇杂文批评他,引起他的上级重视。此人被免职后郁郁寡欢,后因癌症去世。人们说是李会长的杂文把他气的,李会长则说,我可没有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本事,但是,让有问题的人“小不舒服”倒是可能的。杂文家李成年就此断言:“没有点胆量和真知是不敢、也不会写出这种担风险的文章的”。

啊!亲爱的读者诸君,当您读着这一桩桩、一件件充满风险,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民请命,不惧权势,禀忠体国,光明磊落,勇能于担当的杂文家的所作所为,能不为他的赤胆忠心、无私无畏所感动么?李会长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写杂文不仅要关注民生,还要监督上层,因为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安危。人们常说要继承鲁迅杂文的战斗精神!李会长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厚道大气,拒绝回报

熟悉李会长的人都知道,他性情耿介,嫉恶如仇;心地善良,扶危济困。用他的话说,叫作“只做好事,不干坏事”。此处略举几例:

(一)不让弱女受辱。河南一个女孩,中学时与同学同居,私定终生。后来男孩当兵提干后,抛弃女孩,还把女孩弄得精神失常。不知听谁说军报有个名叫李庚辰的河南老乡,行侠仗义,她就慕名给李老写了封信。信中讲男孩变心。从上军校开始,他认为自己以后要提干,不会再回农村了,于是提出解除关系。女孩不同意,到军校找他。男孩怕在军校闹起来,就又与她同居了,以此哄骗,稳住女孩。毕业后,男孩认为提了干,就进了保险箱,又要甩这姑娘。女孩找男孩领导反映未果。他这领导也不是东西,不仅不解决问题,还嘲笑女孩,进行人格侮辱。女孩绝望了,决定玉石俱焚。从来信看这男孩就是个流氓无赖,李会长决定管管这事。他找到男孩的上级领导,他们立即派人调查,结果证明女孩说的完全属实。最后撤销了男孩的干部资格,按战士复员处理。女孩感激得不得了,写信要给他做干女儿。他婉言拒绝了。问题解决了,女孩病也好了,还当了兵,后来复员到一个邮电所工作。

(二)不让英雄流泪。1990年一天早晨,李会长正准备上班,听到有人敲门,来者自我介绍说,他叫姜燕洲,八一跳伞队教练员,多次获全国及世界比赛冠军。因向上级反映单位问题,遭到打击报复。有人硬让他转业,多次申诉均未得到解决。无奈中来到解放军报社,要求登报,予以澄清。交谈中,这位彪虎大汉说到伤心处,竟声泪俱下,以至泣不成声。证实他确实受委屈后,正义感、同情心和一位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良心,促使着善良的李老决定帮助他。他通过一系列工作,使得问题圆满解决,后来姜燕洲被安排到空降15军当了研究员,临到湖北上任,他来电致谢。热心的李会长又给15军当首长的战友去电,说姜是位好同志,经历很多磨难,一定要安排好。姜到任后玩命工作,立功授奖,后在一次跳伞时,因故壮烈牺牲。李会长得知非常惋惜,连夜赶写出《一个“受伤”的战士》,发表在1994年2月1日解放军报上,痛悼心灵受伤的英雄,痛斥狭嫌整他的那些小人……

(三)不容征兵腐败。前些年征兵期间,李会长家乡有人打来电话说,他要去当兵,带兵的却向他要钱,问给不给?李会长对这种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不能给,他这是违犯纪律!随即查到那个带兵人的电话,向其提出警告。可那人利令智昏,阳奉阴违,并不收手。李会长见不得这种两面派,当即就给他所在部队的首长打电话,要求认真处理。这个接兵人一回去,领导就找他谈话。这下他知道麻烦了,急忙给李会长打电话,说什么首长啊,你救救我呀,我这正连级,马上就提副营,该带家属了,我老婆孩子都在农村,要是处理我,我这辈子就毁了。李会长原则问题不含糊,明确告诉他说,小伙子,我事先警告过你没有?给你讲的很清楚,你不听啊。这个事情对你是个教训,要不然你转业到地方,还会干坏事,继续祸害老百姓,这次教训你一下,今后你可能会走正道。我不能帮你讲这个情。他痛哭流涕,悔之晚矣!

(四)不让作者失望。李会长在编辑工作中始终把发现人才,培养作者,帮助提携作者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山西有个杂文家叫秦耕,原来在部队当兵,写了一些稿子,未被采用,后来他慕名给李会长写了一封信,请李会长看看他的作品,看他是不是写杂文这块料,如果不是,就跟他直说,从此就金盆洗手再也不写了。李会长看后,觉得写得不是很好,但题目选得好,叫《胆子 步子 路子》,于是就帮他改,改得稿纸一片红,然后又手抄一遍,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当时部队作者上解放军报是很难的,秦耕深受鼓舞,从此一发不止,后来还当了宣传股长。大裁军那年他要转业,又给李会长打电话说,他家在咸阳,想进西安市,问能不能帮助他。李会长在西安也无熟人,但听他一个朋友老常说过,他的一个战友在陕西出版社当社长,我就请老常帮这个忙。秦耕如愿转业到了西安市,后来还当了《法制周报》的副主编,成了陕西省杂文学会的副会长。直到这时,李会长始终未见过秦耕一面,更没喝过他一口水,没抽过他一支烟。

李会长帮人完全出于无私,绝对不要回报。一次给老部队一个干部帮忙办事,他暗中送李会长一捆钱,走后被发现。还没等他回到部队,钱已经寄回去了。再如一个老乡要李会长帮忙调个单位,来到家里时硬要塞钱,李会长就火了,说:“你把我看扁了,你要给钱我就不管了。”他感动得哭起来。……

听到“不让弱女受辱”、“不让英雄流泪”、“不容征兵腐败”、“不让作者失望”……等等故事,每个故事都让我深受感动。啊!李会长做的好事太多太多了,真的难以尽述!那一个个嫉恶如仇的义举,那一个个助人为乐的善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正大写的好人!

人们常说的文品体现人品,人品彰显人格。李庚辰会长毕生以笔作刀枪,惩恶劝善,扶正祛邪,崇尚真善美,“碰硬”为苍生,无疑是杂文界,乃至文艺界同仁学习的榜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9897/

崇尚真善美,“碰硬”为苍生的评论 (共 8 条)

  • 鲁振中
  • 江南风
  • 紫色的云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雪儿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好文!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