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御风的列子

2017-06-24 20:09 作者:清风明月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初识列子,来自于学生时代所学《两小儿辩日》。后来,通过查询资料,才知道列子是郑州人,这么近的距离,怎能不去看一看呢。于是,抽个空闲,来到生他、养他、埋葬他的故土,领略当年的列子遗风,学习他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列子,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人,系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

他的陵墓,就位于郑州东三十里的圃田村,一座古朴的小院,成了他最后的归宿。在浏览列子墓前的碑文时,遇到河南省御风列子文化研究院陈国勤院长,他带领我参观了圃田民俗馆、书画院、以及扩建了的列子墓。土丘上面,芳草青青,树木旺盛,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列子,就长眠在这里。

陈院长告诉我,列子墓的管理维护,都是他们组织民间力量,个人出资做的,对于这些年久的历史遗迹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呵护备至,他们的书法、绘画工作室,与陵墓及民俗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想来,这也是他们对于列子热的表达形式。这让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我肃然起敬。

出了列子墓园,向东北方向行驶没有多远,就到了列子故里。这里同样不收门票,一进门,就看到八卦御风台,站在御风台上,仿佛可以感受列子御风的泠然感觉。传说,列子修道九年之后,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他飘然飞行,逍遥自在,令人艳羡。

庄子也曾在《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列子御风,造福人世,是大善,而人们对这位圣人,也是心有期待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列子终生研究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大家,是一个学习力极强的人。他不求名利,清静修道,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意即名副其实,道法自然。

列子经常聚众讲学,有一次,列子拜见南郭子时竟挑选“弟子四十人同行”,可见学徒众多,追随者仰慕,称得上桃李满天下了。

列子一生写了很多作品,但有些早已失传,现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呆若木鸡”、“朝三暮四”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来自列子的文章。

《天瑞》,意为天地之灵瑞。列子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够循环往复、独立永存。“道”,最初无形无象,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形成“浑沦”,再自“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易”演变为有形的“一”,最终生成天地万物,然后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黄帝》,推崇黄老学派“清虚无为”的治世主张。对于列子而言,理想国内,上有效法天道无为德庇万物而不以为功的国君,下有自治自化的国民,同时还得有孔、墨等圣贤以仁义济人使“四竟内,皆得其利。”如此,天下大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列子宣扬浮生若、得失哀乐皆为“神马”、“浮云”的思想。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惑于是非,昏于利害”,易被眼前所诱惑,最终失去自我。也许有人说他消极,但实际上,是一种洞察时世与人性的一种领悟。

《仲尼》,以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引出“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的观点。列子认为,任何突破礼教与改良社会,都是有意而为之,都是违背“道”的。列子还提出判断圣人的独特标准:圣人通融于大道,故而在内修身,则能“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在外治世,亦可“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嫣。”“我”是一切的根源,修炼自身,才能“安内”而“治外”。

《汤问》一文,记载了很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荣驳杂,提醒世人不要坐井观天,囿于成见。《力命》,是列子的生死观,有人说,列子是先秦诸子对生死最达观的人,“至人居若死动若械”,死是必然的,但还能安然若素,这就是不一般的人了。《说符》,一文则告诉世人:唯有舍末明本,“归同反一”,去粗求精,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领悟天道与人事的内在关联。

列子常言人之所未言,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贵虚”和“以道为本”上:

贵虚: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无皆忘,这才是真正的虚。所以,无贵无贱,无贫无富,无生无死,这些,都是相对而统一的。

以道为本:讲究遵循大道,物我合一,顺其自然,无心之境、安命处顺。这应是人生之最高境界吧,唯有如此,人生才能实现心灵的自由,清静无为,于事不争,从而实现生命的升华。

正如《冲虚经•仲尼篇》所说:“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明白此道理,便可以对人生贵贱、荣辱、得失以及生死采取超然态度,从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列子一生安贫乐道,隐居郑地40年,不求名利,不进官场。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记载了一个故事。列子一家,因贫穷,经常吃不饱,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的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些至理哲言,可谓振聋发聩!

列子,以自己的思想,坦坦荡荡,潇洒于世上,不为外部物欲所获,真乃圣人,真真君子也。

(本文参考了百度有关列子条目,在此表示感谢

2017年6月16日郑州圃田列子故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3909/

御风的列子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