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创】“到人民中去”采风有感

2017-06-22 10:20 作者:梦里依依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踏上这片土地,我有一种暖暖的亲切感,也许由于这是家乡的地域,多次来北镇采风的原因,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也许因为身边的亲人朋友传达给我更多关于北镇的感人故事,让我对这片热土充满挚真情。2017年4月20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随锦州市文联作家协会“到人民中去”创作采风团,走进北镇市罗罗堡镇康屯村。25位骨干作家在李铁主席带领下,深入农村实践,识民情,接地气。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山清水秀,位于医巫闾山山脉“将军拜母峰”脚下。百倾梨林,如诗如画,行走在天盛放的梨花丛中,不觉有一种错觉,百里香海,恍如人间仙境。四月的康屯村竟然如此之美,不染纤尘。

康屯村位于闾山脚下,四面环山,全村人口1800多人,南果梨为主要经济作物。南果梨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由于自然气候独特,外加不断丰富的种植经验,果树种植已然成为支柱产业。并由此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广大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北镇市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悠久,由华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而成。北镇(市)为“五岳”“五镇”之一。自唐、宋以来,"五镇奇观"一直与"五岳风光"齐名。医巫闾山保护区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周围约120公里。北镇市罗罗堡镇位于医巫闾山中麓,被确定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旅游公路纵贯全境,交通四通八达,村村都有柏油路。罗罗堡镇幅员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果园面积2095公顷,林地面积5687公顷。2017年,罗罗堡镇坚持“旅游是永恒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特色小镇整体规划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期生态环境之美与百姓生活的富足均有突破性跨越。在康屯村,“将军拜母峰”的美丽传说和“梨山圣境”景区的建设,赋予自然之美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发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民族情感

这次“到人民中去”采风活动,我们走访慰问了生活有困难的村民,送去大米、白面、豆油等生活物资,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增强信心,走出困境。暖暖关爱,点滴之情暖人心。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指示下,在各级党组织和群众的关怀下,困难群众一定能渡过难关。我国也一定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在北镇市康屯村,在闾山文化艺术采风基地,在深入农村实践,“到人民中去”的采风活动中,我们感受着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感受着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普惠下,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殷实富足,感受着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我们更感受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走出书房,到人民中去,到群众中去,深入农村实践,识民情,接地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主席语)文学影响世道之气。仁者之心责无旁贷成为文学作品的承载。无数文学大师,以他们的卓越和深邃,影响着我们。年少时光里,那些闪光的思想,艺术的芳泽,润养着我们。至德泓融。它们的光芒,透射宇宙,灿亮天空。好的作品,总是给我们启迪,令我们深思。探求正义、爱心和良知的至极和永恒。这就是我们心中的世界的本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对善良、大爱的敬畏和追寻。康屯村,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之一,康屯村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众多基层乡村发展的缩影。在勤劳、朴实的农民兄弟、姐妹之中,我们感受着最真实的生活,最真实的民情。我望着那一双双渴望美好生活的眼睛,我知道,那就是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汽车已经开动了,那位戴着红头巾的姐姐,在素清淡雅的梨花丛中,在百里香雪海,不舍地眺望。她黝黑的面庞,她春风中飘动着的花白的发丝,她手中拎着的挖野菜的布袋,她伫立的身影,灿烂的笑脸,在我的眼前,清晰依然。我把这段文字,送给这位姐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不想问你,有多艰难;我不想问你,几多无奈。在鲜花盛开的季节,我只希望,你用笑靥盛满春光,你用心灵感受世界。因为春天属于你。

岁月穿过你的手指,庸常染白你的发丝;当世界浩渺无边,当你住居山隅;当山风吹拂你的发梢,春耳畔轻语;当山花烂漫,当世事如风,当山村的宁静,阻隔了世间的繁华,你立于花丛,阅尽诗情画意,迎风弄,如一位观棋者,看世界姹紫嫣红。

到人民中去,创作出反映人民生产生活,反映人民喜怒哀乐、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到人民中去,丰富人生阅历,开拓视野、胸襟,感受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呼声,接接地气,充充电。我以我笔写我心。道德、良心,一直是自己秉持的底线,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人。意识形态的建树,是一位作家观察世界的基点。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即为我们笔下的世界呈现。无论我们的际遇怎样,呈现这个世界的真实都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的作品在网络转载流转;当我们的文字飘着墨香随报纸杂志飞进千家万户,我们展现的世界也就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对文字的敬畏,对良知的恪守,在我,一字千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同样是我们的使命。无愧于己,无愧于心,无愧祖国和读者,善意和良知,道义和担当,是写作的意义,作品的价值。让人心与世界变得更好,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生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情,是我们和我们的作品善意的表达和努力的方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3563/

【原创】“到人民中去”采风有感的评论 (共 5 条)

  • 雪中傲梅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