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修鞋匠》

2017-05-11 19:29 作者:若离、相惜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到修鞋匠,不得不提的就是穿在脚上的鞋。

鞋的种类很多。有名的或无名的,价格之间的差距也大。单说同样的材料制作的皮鞋,价格少到几十、几百;多到几千、几万。价格的区别,往往源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或者制作工艺的繁琐复杂,讲究精益求精的生产概念。小作坊或者集市售卖的鞋价格相,比品牌鞋是非常便宜的。设计的理念简单,制作也不复杂,讲究舒适轻巧。

无论你买了何种鞋,穿的时间长了,都有开裂的可能性。鞋裂了一点点口子是勉强可以穿的,口子大了就需要修鞋匠的出现,把鞋砸一砸就又可以穿了。

小时候,印象里经常在大街小巷看到修鞋师傅的出现。带着自己的砸鞋工具穿梭于各个角落,人多的地方是最常见的。

只是,随着鞋的价格便宜,种类繁多,很少有人再需要修鞋匠的出现了。鞋往往穿穿就该随着垃圾一起丢入垃圾箱,换一双新的鞋穿于脚上。好的鞋在意的穿,几年之内是不会出现开裂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鞋会被淘汰出局,紧接着又会买一双潮流时尚鞋,炫于人群中。

所以很少有人再需要修鞋匠的出现,或者根本就忘了修鞋匠的出现过。如花一样,印象里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种,修鞋师傅技艺的传承,绝不仅是昙花一现。而是祖先传承下来的手艺活,目的当然是满足人们日常出行对鞋的一种维护。

人们对修鞋匠的淡忘,导致修鞋匠的出现是微乎其微了。大街小巷里,也就再也遇不到修鞋匠的踪迹了。偶尔寻到的修鞋匠,往往都是年过古稀的老者。老者修鞋匠的出现,并不是为了靠修鞋,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开销。在余生有限的时间里,既能服务于人也能消遣无聊的时光。如果指着修鞋来解决温饱,那就不会有老鞋匠的出现了。

年轻人很少有人继承这门手艺,一是可能嫌枯燥无味,二是解决温饱是困难的。所以,我们见到的修鞋师傅都是年龄偏大的老者。这不禁让我感叹,新时代的生活方式,逐渐让我们淡忘过去的生活方式。过去的苦日子过惯了也就变为习惯,过惯了甜日子再改为苦日子就不会习惯了。

说到自己,我并非那种勤俭的人。但脚底的鞋往往总是一双,也懒得去买、去换了。时间长了,脚底的鞋开裂了,还是依旧穿着。想找个修鞋匠去砸一砸继续穿,苦于没有找到修鞋匠的出现,也只能勉强凑合着穿着。

偶然的机会去了一次集市,碰巧看到了一位老鞋匠师傅在集市中出现。这不禁让我心里一喜,走到老师傅的跟前。抬头看了这位老师傅:岁数在七十岁左右,满头白发,一脸络腮胡子也是白光闪闪。

老师傅精神抖擞,以娴熟的技艺在为一位妇女砸鞋。妇女鞋砸完,我脱下鞋交给老师傅。

老师傅接过鞋看完,拿出502胶水先把开裂的鞋口粘一下。然后把鞋放入那有些年头的砸鞋机旁,把砸鞋机的针对准开裂的鞋口,用手摇着运转砸鞋机的摇把,使针头一上一下把线穿入开裂的鞋口。密密麻麻的线瞬间排满了开裂鞋口的地方,开裂的口子瞬间被线紧紧的固定。当老修鞋匠取鞋剪线的时候,我看到了老人有点浮肿的粗大手指上布满了老茧。还有一道道裂开的小口子,那是老师傅岁月里生活的体验。饱经风霜的脸上堆积着皱纹,笑容依然可拘。

“鞋好了,两元。”老鞋匠师傅说道。

老鞋匠打断了我的沉思,我心里一愣,两元,我没听错吧!我又重复问了老鞋匠一遍,老鞋匠重复了刚才的话。我穿上鞋递给老师傅两元就离开了,中途我并没有说一句话,因为我的心是沉重的。不知道以后的日子里,还会不会有老鞋匠的出现。

穿着这双被老鞋匠砸好的鞋,走在宽阔的柏油路面,我的脚每抬一步都感到沉重。

我的这双鞋也许穿不了几年,也会随着垃圾丢入垃圾箱。那时修鞋的老师傅或许已作古,我也许也不会再记得老鞋匠的模样了。我对他最后的一点记忆,也许会随着这双鞋,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慢慢的消失,没有痕迹。

作者简介:

王振国,男,1989年7月27日出生。山东临朐孔村人,毕业于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弥河源文学社社员。散文作品多见于报纸及杂志,音乐作品马子木《老同学》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5108/

《修鞋匠》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