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灰窑

2017-04-10 15:34 作者:越秀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灰窑

有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我,从小却以大埕为尺度,习惯于以物比物、将心比心。比如,在地理书上学到沙漠,我就想到大埕的沙埔地;学到山脉,我就会想到大幕山群峰;学到长江、黄河,我就会想到大埕的前溪后溪。后来,进入社会了,如果一旦认为某一种事吾乡亦有之,就全然地理解了。

但是,我时常看到云的时候,却反过来将天上物比故乡物了。你猜是什么。居然是灰窑。

大埕,旧称鸿程。鸿本是大的意思,或引为大雁,甚至鸿鹄。我爷爷在我小时候,一下子兴奋地把我抱起,指着天空,要我看的,一是无人飞机(台湾放过来的侦察机或散发传单用的。散发传单时常会同时散发一些食物。),再就是粉鹅(大雁)。但大埕人还有一个好,就是以鸿作凤。因为用大埕话讲正好同音。仅此还不要紧,还要考究。我小时候,清明与大人上山除了扫墓,另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踞于大幕山、凤髻峰、大坑水库的多个要害位置,矗立指点,共同领会大埕凤形的外观。不知多少次引以为骄,至今信之凿凿、不疑。

说来也怪。乡里的灰窑就正好在大埕凤形外观的头和翼处。一个近东埕,在去田地的机耕路北,一个近后溪,在路南。相望百余步,成为乡里人建房修路用灰的生产基地。不烧窑时,两个四方长条的巨大空窑像个敞开的肺,里面一条一条的窑架子正好就是肺叶。窑边堆了山一样的贝壳,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去处。我们会挑个头大的响螺,放在耳边,听里面海啸一样的声音。要挑好几个带刺的角螺,叫它做刺猪,玩上好一阵。要挑几个小而发亮的圆身螺子,看它细密的各色花纹,再挑些扇贝什么的,玩上大半天。大埕各家日常吃了些薄壳、丁螺、花螺、月螺,将壳拿来卖给灰窑的,我们就不希罕。

有一类贝壳,只一两指宽,却将上下两瓣壳扭成个麻花。所以我们叫它妖精蚌。我后来读了进化论,也不明白是什么因缘它要进化成为这个样子。但听说,我大伯公,用在新加坡学来的方法,用了姜葱蒜等等常用的物料,就可以做到谁吃了都说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大伯公少壮时与我曾祖父出入南洋,后来回到家乡,在文革期间经常受到乡村当权人的殴打。我爸前几天清明扫墓时,回忆起当时治安主任带人打大伯公,讲到大伯公被人拉着头发打,将头发带肉都带出来了,还十分心疼、生气。据说,这个主任现在还在世。已经中风了。前几年雄风还不减。镇里的人上门跟他收水电费,他三下两下将单子撕了扔进火炉烧掉,大骂,居然欺侮到他头上了。据说,后来,镇里没有办法,就开除了他的党藉。

我大伯公在的时候,我依稀记得有过一群人,气势汹汹冲进我五叔(大伯公的儿子)住的屋子的阁楼,搜缴了渔网。

种种委屈从未在我大伯公身上看出来。我小时候喜欢有事没事到他住的南屋去,玩他养在广口高身的大玻璃瓶里的“寒鳞被(可能就是清道夫鱼)”,摸摸他挂在墙上谁不小心手脚弄出血了都可以去薅来敷上的“金狗毛(一种可以止血,而且还会不断长的植物的根)”。他的豪爽还在于他乐于交人助人。我认识他要好的一个福建诏安来我们乡卖磨刀石的磨刀石佬(我们一家人都这么叫)。那人据说卖磨刀石,晚了回不去,我大伯公自小在外面谋生,知道这类人的苦,就收留他到家里来,就这样认识交往,几乎成了亲戚。磨刀石佬会功夫,一双手手指短而粗壮,有一次还关门挑灯,教我们族人的拳脚。那时候,我看了几遍《少林寺》和街头地堆上油印的拳术书,就暗地里练功,希望有朝一日该死的长手指粗壮成磨刀石佬的模样。

山一样的贝壳堆,还有一些来历和模样含糊的贝壳块。样子像从旧墙上掉下来的土砖块,泥里带沙,夹杂着细细碎碎的大小贝壳,样子都不完整。这样的贝壳要到快到诏安地界的海边的地里去挖。怎个挖法,不得而知。我只是觉得这些贝壳可能成于千百年前,与化石接近了。这些东西可能是群居的海生物,历经沧海桑田,如今人们无从觅食,就复于桑田之下挖寻,有如挖煤,时时有可能要付出生命。我们村阿佳的姐姐当时可能只有十几岁,就是在挖壳时,死于地下的贝壳窑里。今年,过年,我小叔叔讲,他十五岁时,上过初中,就没有书读了,也去地下挖过壳。十五岁,又瘦又小,挖了一担壳,挑得眼泪都出来了,等到过了上底村,我爷爷来接担子时就高兴得不得了。但有一次,他在后边挖,壳窑在前边蹋,慌忙逃出生天,从此再没去过,转而干过小贩、单车载客、打工、下田、办厂等等行当。说起来一声叹息。

这灰窑怎个烧法,我不甚了了。大概在无季节,看个日子,请了农闲的人,先做个柴草的底,再一层贝一层柴草地摞起来。

点了火的时候,村屋连着田头连绵几百步路,浓浓白白,滚滚地随风弥漫。真像云。来往的乌黑老农人与黄里透黑的牛信步出入。外乡来的漂亮新妇和姑娘就会风摆杨柳,一边急步走一边娇嗔地骂。最喜是一群孩童,没事却要冲入云雾里去胡乱打个拳脚,等出来的时候连连咳嗽,全没有刚刚假扮“猴子天”的英雄模样。

这灰窑不知起讫于什么时候。大埕灰窑结束前有过一阵风光。改革开放后,建房的人大增,于是有人以股份制合作开灰窑。我妈妈说,我们家也去参一份。我爸爸断然:我们不求发财,只求样样合合(刚刚好)地就好。

此后很快,灰窑因为不环保、规模小、无贝壳来源,以及水泥大量使用等等原因,退出了可能有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但作为灰窑的历史,却没有人忘记。当然,也很少有人记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8735/

灰窑的评论 (共 7 条)

  • 紫色的云
  • 淡了红颜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心静如水
  • 文苑
  • 越秀

    越秀写得很顺利。后面两段不知道加好还是不加好。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