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说说相声

2017-04-07 10:19 作者:亓方文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1-04-15 · 22:07

1

打小听相声,那时候家里当然没有电视,有部小收音机,有几本书。

收音机听评书,听小说,听相声,当然还有小喇叭——中央台的学龄前节目,里边有孙敬修爷爷讲的西游记

评书听得很多,因为节目时间很固定,很有几个是在饭点,每天听。刘兰芳的岳飞传和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田连元的隋唐和刘秀,单田芳的百年风云,播小说已经是靠后了,听过王刚的幕下的哈尔滨,姚希娟(?)的红楼,还听过穆斯林的葬礼和笑傲江湖,忘了是谁播的了,因为那时候就已经关注作者了。

收音机里听过许多电影剪辑,记住了很多配音名嘴的声音:毕克、尚华、童自荣、邱月峰、乔臻、丁建华、李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还有更多的相声名家大师们:侯宝林、郭启儒、郭全宝、刘宝瑞、郭荣启、马三立、王凤山、常宝霆、白全福、常连安、赵佩如、马季、唐杰忠、苏文茂、马志存、赵振铎、赵世忠、李伯祥、杜国芝、高英培、范振玉、侯跃文、石富宽、姜昆、李文华、李金斗、陈涌泉等等等等。

1988年初家里添了电视,相声可以看了,CCTV节晚会培养制造了许多明星和小品笑星,但没有一个相声演员是靠春晚红起来的。冯巩先是和刘伟搭档,后来和牛群;牛群先是和李立山搭档的,后来又被或把冯巩甩了。相声在春晚上仅存的幸运者冯巩的节目上是“泛相声”,早就不“纯”了。

电视上看到的相声很少新段子,除了那些晚会用的一次性的东西。而所谓的相声TV形式完全阉割了相声,CCTV还对此乐而不疲,多少经典就这样被残害而荼毒,遗祸无穷。

小时候听过的段子铺平垫稳,大师们敬业自爱,节目完整高质。听得多也已习惯,而现在某些人说传统段子不伦不类,中间也谬误百出,一听就扎耳朵,就像偶尔看到盗版书,那些错别字自己就会跳出来。好怕看这些也形成习惯,所以尽量不去看了。

喜欢就是喜欢,没有道理。自己第一次进网吧就是去听相声段子,找相声传承谱系。央视那年播《一百年的笑声》,讲到了相声的从前。万人迷李德钖火到一个人养三个捧哏的:马德禄(马三立父亲)、周德山(马三立师傅)、张德全,三个人都是一月四十块大洋,当时物价是两块大洋买一袋洋面。这四个人都在“相声八德”之内,见证相声曾经的辉煌。

德寿宝文明,没听说最后这个明字辈的代表,寿字辈门长是大师张寿臣,他贡献巨大,改编创作了许多段子,有的段子被郭德纲再次改编演出。我看过他的《贼说话》,一般听的都是侯宝林的版本。寿字辈最出名的当然是马三立,传统的卖挂票开粥场夸住宅相面,新的买猴、十点钟开始、一个似曾相识的人,最出名的还是他的小段:追、学瞎话、大会见闻、家传秘方、八十一层楼、放大镜、假眼、逗你玩……

在他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的纪念会上,马三立说“(赵忠祥)他胖,他的袜子我改改能当背心穿”,而且同时做出穿背心的动作来。说那个数板告诉打板的“逮不着我你该干嘛干嘛”,最后那句“怕媳妇之人嘴唇发干”,他用手虚点舌头,做出抹嘴唇的动作来,“快舔舔……”一般都是虚指台下,“看,那位还舔哪”,而他是在体育场内演出,又是自己单口,所以这样处理是最恰当的。

晚会最后,小辈们纷纷上来献礼,马季献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夸到最后高声叫着“马三立,我们爱你!”看电视的我,很感动

马季是比较特殊的,在我的眼里。他是半路出家的,当然也不算很晚,他对师傅不是很尊重,对自己有很大的自信,因为不是世家,所以他禁止了儿子从事这行业,他让儿子称呼他的徒弟们叔叔,即使他们比他大不几岁。我想也许是有所感吧,干一行,伤一行是常有的事。

马季是那一时代歌颂型相声的代表,也有像儿女赞、四字歌、地名人名那样的知识型的,而他为我熟记的段子却都是讽刺的:百吹图、红眼病、五官争功,还有那个养王八的。央视曲苑杂坛栏目出过一期马家军,看预告还以为是马三立呢,当时三立还健在,却是说的马季。他的徒弟们都很出名,至少在央视: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笑林,常佩业等。

常佩业还获过个奖,央视相声大赛的,从他师哥们手里。他师傅是监委。

CCTV店大欺客都成习惯了,那年赵津生表现那么好,分压得那么低,只因为不是北京的。周涛说人家一看名字就是天津的,赵顶她一句“那老毕就是福建的了?”看周涛那个尴尬呀,幸好评委们马上就给她报仇了。

看这点,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联合国总向着美国了。

2011-04-· 00:02

2

喜欢苏文茂的段子,但可惜的是他老了以后没再有新的作品了,有时候去央视的相声大赛上当当配角,文字辈他不是门长,但却是以他的名字起的辈呢。

门长叫赵心敏,是李伯祥父亲李洁尘的弟子,天津的,留世作品很少,我印象里只有一个《错误不在我身上》,还是现在查他的资料时候才知道这是他的作品。苏文茂拜在小蘑菇门下,因为师傅火,自己也火?看上去正常,但徒弟比不上师傅的多去了,胜过师傅的也多去了。学艺在身,修行在心。小蘑菇常宝堃是张寿臣大师的弟子,是个奇才,只可惜死得太早,年仅三十岁,死在朝鲜。苏文茂收大徒弟是赵伟洲,赵伟洲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拜在了苏文茂门下。那时苏文茂与赵心敏关系不错,赵有了小孩,苏文茂就说这孩子长大了要是说相声,一定要拜我为师。后来的赵伟洲据传说,会说话时,是先会叫师父,后来才会叫爸。赵伟洲学逗哏40多年,最后在CCTV拿了个捧哏的奖,真够CCTV的,呵呵。

那届大赛里最火的节目是段不足三分钟的才艺展示,天津快板“武松打虎”,我清楚记得当时主持人周涛听到这名字时候,应一句“哦,是传统节目”,果然够传统。

这节目里有“念嘬”的相声行话,里边提到的三位天津名家也都是大师了。按辈分从小到大排的,魏文亮是文字辈,田立禾是张寿臣的关门弟子,宝字辈,马三立是寿字辈。

2011-04-· 22:42

3

说起相声的辈分来,是很好玩的事,先说句题外的话,《金瓶梅》里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时,是以什么为基准的?西门庆为什么做得老大?看人家写得那好:众人一齐道:“这自然是西门大官人居长。”西门庆道:“这还是叙齿,应二哥大如我,是应二哥居长。”伯爵伸着舌头道:“爷,可不折杀小人罢了!如今年时,只好叙些财势,那里好叙齿!若叙齿,这还有大如我的哩。且是我做大哥,有两件不妥:第一不如大官人有威有德,众兄弟都服你;第二我原叫做应二哥,如今居长,却又要叫应大哥,倘或有两个人来,一个叫‘应二哥’,一个叫‘应大哥’,我还是应‘应二哥’,应‘应大哥’呢?”

貌似最乱不得、不该乱、不能乱的东西,其实也是很随意的。

看看我们的相声谱系吧。

众所周知,侯跃文、石富宽都是文字辈的,侯收徒代师都是石,但查阅谱系,却清楚写着石师高凤山,高凤山师高德亮,而高德亮同高德明、吉坪三、高德光、常葆臣、郭伯山等共拜师冯昆治,是德字辈,也就是按师承来论,石比侯高一辈,但为什么又不高了呢?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李金斗的长期搭档陈涌泉和赵世忠都是谭伯如的徒弟,属宝字辈,但陈父子贞却是李德钖代拉师弟,是德字辈,父亲比儿子大两辈,你说好玩不?谱系里没有陈子贞收徒弟的资料,子贞30岁拜师,50岁去世,没收徒弟吗?不知道,但资料里却说他和师侄张寿臣拜了把子,他长张寿臣8岁,放着叔叔不当,当了哥哥——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哥哥,也许是叫人家哥哥?

同一辈分里年龄可能差距很大,比如文字辈门长赵心敏生于1923年,而最小的文字辈的应该是马志明的儿子马六甲,1981年出生,相差58年。也有徒弟比师傅还大,比如马三立大徒弟就比大他一岁,阎笑儒。

2017-4-· 10:17:15

4

说起新世纪的相声,必然要提到郭德纲。

关于他的八卦那么多,就只说些专业的吧。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大约2001年,河北电视台,有个大约十几分钟的相声栏目,郭德纲是在其中《新人新作》里——也记不清了,是否是“新作”,但肯定是新人,那时候他还留着分头 ,搭档是王玥波,因为基本没别的“新人”,才记得了这名字,不是因为很出色,而且那时候还没形成风格。后来到2002年,我第一次在网吧上网搜相声,就看到了他的网页——真的只是“一页”——名叫郭君风采的照片,没有别的链接和内容。

后来我搬家后,看不到河北台些时日,也就没有他的消息了,直到2006年春,央视提到“一夜爆红”的他,那年五一前后我买了电脑,特意搜他的音频视频,被征服。

我自诩是有传统相声底子的,所以才了解他改编的《西征梦》、《文章会》、《大保镖》、《黄鹤楼》等的奇妙,而他的新作品《五十年相声之现状》、《我字系列》、《你字系列》紧抓时代热点,火很正常。我因为和他同年,兴趣相仿,所以对他的包袱深有感会,共鸣多多。但关注多了,就发现早先资料里他使活严谨,近几年却不断出现失误,一是年纪长了,再就是他兼职涉猎太多,也知道他赶罗紧了,不再铺平垫稳,遗憾不能万全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8063/

说说相声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