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唢呐王武更文的传奇人生

2017-03-11 23:10 作者:成纪汉子!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唢呐王武更文的传奇人生

雷诗摩

因唢呐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通俗性以及节奏、情绪热烈明快的特点,所以深受群众的青睐,在甘肃省静宁县的农村就有一位因吹唢呐而出名的高手,他的名字叫……

——作者题记

一生与唢呐结缘,走村串户已有30年的历史,虽然至今家徒四壁,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乡村唢呐手,他靠自己炉火纯青的演奏技艺和传奇般的人生阅历,赢得了静宁广大父老乡亲的戴,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静宁唢呐王”。

静宁唢呐王的名字叫武更文,如今因吹唢呐而成名的他,已成为静宁百姓家中的常客,在静宁,百姓对他的爱戴几乎要超过一些秦腔大家,现在静宁百姓家中每有红白事务总要请上声名大震的他和他的徒弟前去吹打,而武更文所到之处,总能引起一阵阵骚动和一片片喝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痴迷唢呐,少年不知愁滋味

1953年武更文出生在人杰地灵,曾出土过大量文物的静宁县威戎镇新华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曾是新华村一个游走四方的唢呐手,母亲是一个善于持家,勤劳朴实的农家妇女,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武更文排行第二。

武更文的家坐落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山村,门前车辆穿行自如,站在大门口向公路一边张望,一望无际的田野尽收眼底。自幼天资聪明武更文,也许受家庭传统和自然山水的影响,他对家传的唢呐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很小的时候,一吃过晚饭,他就搬一张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双手撑着下巴听父亲吹唢呐,父亲如痴如醉的唢呐曲常常把武更文的思绪引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让他仿佛看到了蔚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青青的绿草,还有流淌的河流……

10岁进入威戎镇新华村小学读书的武更文,上学期间,虽然家境贫寒,夜点的煤油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知难而进,在完成功课并利用一切闲余时间帮家里干活的时候,他会想方设法挤出一些时间投入到他所钟爱的唢呐上。因爱吹唢呐,小时候有许多趣事发生在他的身上。一次放学归来,他趁父亲出门在外偷偷拿上父亲的唢呐坐在村头的池塘边,模仿着父亲的样子吱吱呀呀地从下午五点一直吹到月上柳枝头,那天因误了放羊被从不发火的母亲狠训一顿,并罚他少吃一顿晚饭,让他像当天没吃草的羊一样尝一尝饿肚子的滋味。

在六十年代,中国的农村还没有电脑、电视之类的新鲜玩意,但却有各种有特色的社戏和皮影戏,所以每年到了引人入胜的庙会,就成了武更文最惬意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庙会活动常常让他流连忘返,以至于忘记了做功课,也忘记了害怕。有一天晚上他和小伙伴到几里外的地方看社戏,出于好奇他竟然从后台的梯子上爬上去站在前台看别人吹唢呐,看的入迷时冷不防被管戏箱的从前台赶到台后,慌乱中他一脚踩空,从后台的梯子上摔下来,碰破了头,扭伤了脚,被几个小伙伴连背带抬的拖回了家。在上小学的许多快乐日子里,他的童年是在唢呐的幻中渡过的,在他多姿多彩的童年梦境中,好像有许许多多的唢呐艺术家都与他梦游神交过。

虽然武更文从小钟情于唢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15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威戎中学,20岁高中毕业。在威戎中学就读时,虽然当时的威戎中学条件简陋,但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进入威中后,武更文不敢贪恋校园中那被歌声和笑声筑起的一道道风景线,也顾不上去欣赏校园的角角落落,他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另一头扎进对唢呐的摸索中,一到课外活动,他就找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练习吹唢呐,晚饭后一有空闲时间,他就钻进树林里继续操持唢呐。中学时的武更文像一个流浪的艺人,田间地头,操场边缘处处都有这个痴迷唢呐的少年倩影。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上中学时,武更文已能吹奏一手动听的唢呐曲,并敢登台献艺,在每年举办的校文艺汇演或成百上千人参加的庆典活动中,他的唢呐曲总能博得师生和乡邻的阵阵喝彩,一次在县里举办的器乐比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

尽管武更文在中学时就显出了惊人的禀赋,但六、七十年代的运动,却让他正待扬帆远航的生命之舟,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命运之神安排高中毕业的武更文只能回家务农。

青年时代,放不下的还是唢呐

因历史原因,高中毕业的武更文只能挥泪告别学生时代,把曾经美好和希望深埋在心底,让遥遥无期的艺术事业来陪伴自己终生,让苦涩的命运穿过岁月的激流永远召唤自己。

73年放下书包的武更文走进了新华村弥漫着牛粪味的饲养圈,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饲养员,在每天陪着牲口们进进出出的日子里,武更文常常带上干粮,怀揣一把铜唢呐走进与世无争的深山老林,面对座座青山,片片绿地和成百头牲口,他扬起唢呐,用一首首唢呐曲来表达自己对未来充满的希冀和渴望。这样的日子从73年8月一直持续到75年3月。75年前半年因修石咀乡牛马岔水库需要人手,武更文被时任村团支部书记的杨正强选进民兵排,担任文化教导员兼任记工员和管100多人灶的掌柜。在红旗招展,人来人往的工地上,武更文的唢呐曲曾让工地上的人们斗志昂扬,干劲十足的顺利完成了水库修建任务。水库修完后武更文进到村戏班子做了半年二胡手,随后又进到皮影班,吹了半年唢呐,后因家庭实在太困难不得不到附近的工程队抱砖头谋生,结果和带工的顶了一仗,便结束了他6天的打工生涯,76年后半年,因村小学缺一名代课教师,武更文经杨正强再次推荐做了一名代课教师,能当教师这是武更文一生中最大的愿望,但他仍然离不开自己心爱的唢呐。在完成教学之余,在精心指点学生如浇过水的麦苗健康成长时,他仍日复一日让那激昂的优美的唢呐曲在校园上空飘荡,在乡间小路回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他有幸被县教育局抽调到静宁一中参加声乐进修。77年——79年的两年进修虽然时光如白驹过隙,但他借两年校园生活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学到了许多唢呐新曲,他找来陕西民间唢呐曲谱一遍又一遍的研习,又跑到县秦剧团向吹唢呐的前辈求教,周末,当别的同学相约在校园的花前月下互诉衷肠,或聚在一起欢歌笑语搞联欢活动时,武更文则独自坐在教室的一隅,或校园一角,反反复复地练习着刚刚搜集来的唢呐曲,在校两年时间,他把自己对唢呐的爱好发挥到了极限,时至今日他仍忘不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忘不了在那段岁月里痴心不改苦苦求索的经历,因为那段时光让他多了一份对艺术底蕴的深层积累。

在校教书6年后,生活又和武更文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82年季,县上统一命题,让所有在岗的代课教师考一次试,然后择优聘用。考试的当天,武更文正好不在家,那天的考点设在新华中学,当时曾任威戎文教干事的杨生明因武更文没有在场,而把考试推迟了整整两个小时,但两小时后仍不见武更文的影子,杨干事不得不宣布开考,那天等武更文从外面赶来时,考试已经结束,当老师的机会又一次与他失之交臂,幸运之神再次与他擦肩而过。

游走四方,他把唢呐当歌吹

人生总有不如意,当做教师的一腔宏愿化作葫芦河水缓缓而下时,武更文的鼻腔里涌上了一缕酸楚的感觉,但自家穷困的生活状况和父母苍老,妻儿缠身的事实只能强使他把凝在眼角的泪滴再次溶进眼眶。在农村的几年拼打,使武更文早早地掂出了农家生活厚重的分量,在教书无望的情况下,他想到了自己的唢呐,他要用这唢呐去浇灌故乡源头的高天厚土,去点燃静宁大地被成纪文化包裹的千里沃野,他相信只要用自己的寸草之心去报答故园的三春朝晖将不再是一个久远的梦想

82年的天,武更文随父亲踏上了谋生之路。第一次,他和父亲还有父亲的师弟李百灵到威戎北关的一户人家去吹唢呐,起初他只能随着父亲们的曲子慢慢吹,后来他竟放开声音,鼓足劲和两个老艺人比着吹,结果那天的效果出奇的好,满院子的人竟忘了做事,呼啦啦一下子全围上来听他们吹。首战告捷,得到了父亲的赞许和众乡邻祝贺的武更文,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吹唢呐这门职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乡下吹了几年唢呐后,随着父亲年事已高,武更文只能独自一人游走四方,在几年走南闯北的人生经历中,他深深体会到,一个吹唢呐的乡村艺人,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有绝妙的演奏技艺,还要在尊重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打破保守思想,在表现现代人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要求上下功夫。

武更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使唢呐曲的花样不断翻新,他从民间唢呐曲《祭灵》、《哭长城》、《抱灵牌》、《告慰》中入手,然后从《喜洋洋》、《丰收曲》、《说句心里话》、《好人一生平安》等现代民歌中汲取营养,经过填骨加肉后把民歌变成优美动听的唢呐曲调。

经过武更文对唢呐艺术的不断追求,对旧曲的改进,他的唢呐曲内容更加丰富,花样更加繁多,这既为他今后谋生营造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进一步奠定了他作为唢呐艺术家在静宁百姓中的地位。

随着武更文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如今他已成了静宁农村百姓心目中的红人,百姓家中一旦有事务,必请武更文和他的吹打班前去吹打助兴,而武更文对人们的邀请,不论贫富,他总是有求必应,车能到的地方他去,车不能去的地方他也去,他始终把别人的事看得比自家的事情还重要。

武更文出行时的衣着打扮很独特,他常常戴一顶压舌尼子帽和一副浅色茶镜,着一套深蓝色西装然后登台亮相。武更文的到场必让主家增色不少,而他的即兴发挥常常会引来满场喝彩,在没有听武更文吹唢呐之前,除了主家,一般的村民只像对待普通的艺人一样待他,而当武更文的唢呐响起,满院子的人都会丢下所干事务,或坐或站,睁着大大的眼睛兴奋的朝武更文吹奏的唢呐上瞅,一曲结束人们便一涌而上,递烟敬酒叫嚷着让武更文再来一曲,因为许多村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唢呐曲,他们听了还想听。

由于武更文为人豪爽,所以酒也与他结了缘份,在主人家的事务中,武更文虽好酒,但绝不会醉,在吹唢呐的间隙,常有房下主家向他敬酒,而他向来是来着不拒,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颇有壮士风度,再者武更文极善言谈,也极易入乡随俗,所以每到一地,不到五分钟,他便能与周围人打成一片,且很投机,如果逢上主人家办喜事,主客很愿意听他讲一些乡村趣闻,或山乡野史,而武更文的娓娓道来常常惹的主客捧腹大笑,抹泪不已,而一旦唢呐响起,一时间仿佛连空气都会凝聚,或悲或喜的唢呐曲会把人带进另一种境界,如泣如诉的曲子会让亡者子女亲属肝肠寸断的放声大哭,而一曲喜洋洋或别的喜庆曲调,则会把事务上的气氛调剂到高潮。最为独特的是,武更文能在事务中间变换许多民间曲子,这些曲子让人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回到了山清水秀的故乡,又像回到了似曾熟悉又很陌生的地方,那深沉悠扬,娓娓动听,极有穿透力,且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功效。

武更文在唢呐曲的田园里已是芬芳四溢,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圆了自己童年那个刻骨铭心的艺术之梦,步入了民间艺术的神圣殿堂。游走四方,足迹遍布省内外的武更文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他把生命中所有的热情都耗散在了他那钟爱的唢呐事业上,他是静宁民间文化的传播者,他是活着的阿炳、王洛宾……如今他依然风度翩翩,步履匆忙地在探索民间艺术真谛的漫漫长路上行进着。

今天在静宁县威戎镇新华村,在那个舞台背面写着“龙王池”的地方,有一个叫武更文的唢呐王,正站在成纪文化的大背景下,用那把古铜色、曲小腔大的唢呐尽情演绎着自己的辉煌人生。

作者简介:雷金生、笔名雷诗摩,男,汉族,生于1971年1月,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店子村人,大专,静宁县成纪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静宁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静宁县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静宁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人从学生时期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中国青年报》、文化部《中国文化行业资讯网》、《光明日报》光明网、《中国戏剧网》、《甘肃日报》、《甘肃文明网》、《甘肃工人报》、《甘肃农民报》、《甘肃文化》、《兰州晚报》、《青少年摄影报》、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平凉日报》、静宁政府网、静宁电视台等报刊电台发表各类作品600多篇(幅),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及省、市、县征文大赛奖,有部分作品入选作品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1939/

唢呐王武更文的传奇人生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