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的感觉

2016-11-21 15:41 作者:文苑  | 2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眼前的山,被雾闷得严严的,什么也看不见。在视觉里却非常清晰,细细密密地滋润着,山湿得打颤。

树,被洗涤得非常清爽,睡在大山的软床上,盖着云丝被,柔情而惬意。山没法飞翔,躺在巢里,或打盹或与子女嬉戏或与情侣私语,从不断地雨声里,听出山鸟的无奈。雾,一种深沉得让人捉摸不透的样子,时浮时悬时沉,仿佛与山有种生死离别的情愫。

雨霁,山终于现露,则十分沉静。日里的山很是腼腆,蓝,碧蓝得让人沉重。山脚的不知名的小白花,点缀着,有如碧海里的浪花,有几分娇艳。偶尔,鸟的歌声,随风划空而过,跌落在林深处,林涛叠叠。

山,实在有一种难以言喻之美。被匠心磨去了棱角,柔和的线条,起伏在眼的深处,眼睛因此感动愉悦。一种阴柔之美,似少妇那么充满魅力,让人百读不厌。裸露的山石,表现着深层结构的纹理,记载着纪年的沧桑,瘦骨嶙峋,如老牛般忧郁。然显现着强悍的生命力。

品察山,身处其中,或置身于外,各俱品味。小时候,上山砍柴,探触到山体的宽厚,任凭你喜怒哀乐,唾骂诅咒,剥皮掘洞,刀劈火燎,我自岿然不动。我感觉到自己某个层次上的柔弱与愚昧,在刚强中这种柔弱与愚昧,一想到,就觉得生命颇有迷离之感。吮着山之甘醴,嚼着山果的苦涩,席草而卧,有树遮风雨挡烈日,有山风撩襟,那感情充满了神话般异常,这感情掺和着想象,或者一样的东西。

山,在我无知无邪的心中,似乎是一个没有脾气的和蔼老者,沉默地承受大自然的塑造,接受生命的冲刷,无怨无悔。秋后的山,则有历经沧桑后的一种苍茫,我似乎洞察到山的无奈。其实,世间万物有共性更具个性。80年代初,乱砍乱伐,植被破坏,每逢来,雨水泛滥,山体滑塌。乡亲们说这是触犯了山神,山神发怒了。然而,乡亲们哪里知道自然的规律和生态平衡是不可抗拒的呢。山与乡亲们是息息相连的,靠山吃山,啥个吃法,才能不触犯山神呢?经过十几年的磨难,他们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山与人一样,才是最真实的。乡亲们对山的爱是直白、朴素的,是在劳动中显现出来的,是无穷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是一个流动的群体,波动的混乱中错杂着些美好的事物,居住在杂沓的城市,观望人流,如观望静止的山,一样让人捉摸不透。浮在眼前的,总是一个个背影,瘦削的、厚墩的,柔弱的,强壮的,直的、佝的,似乎与山有些仿佛,却又不是。这也是美感的赏析的态度,潜意识地辨别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我不谙识辨人世无奈的事相,正如我不敢直面写山,只能感觉而已。也许我不敢直面人生,不敢正视生活,不敢接近现实。我看电视,不爱看生活片、言情片,生命的悲苦,不是流泪就是嚎啕;无奈加上一些些茫然,等待结局的到来。

可叹息的是,人是不能脱离生活与现实的,人也不能脱离大山。久居大都市的人,特喜欢山,一切都那么新奇,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朴素,被山俘虏一回也是一种享受,至少你可以避免伤害,远离喧闹与嘈杂,可以忘却人世间的恩恩怨怨与琐碎让心游离一次,“青山如龙入云去”,心也悠悠。

山泉,是山的灵气之所在,一座山失去这种灵气,那就读之无味,形同嚼蜡。流动的泉水,如同人的眼睛,无时无刻不表达着比嘴巴更丰富生动的语言。山与水是两种不可分离的东西,山水相宜,谓风水好。古代王候埋身之处,总是让看风水的先生,四出巡察,探处风水宝地,择良辰吉日,吃斋沐浴,焚香而行叩首拜天之礼,然后破土建陵。三王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例外者。也许他们想同水长流与山共绿,万古长存,永垂不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凡风水好的,相传除了帝皇将相陵墓之外,大概就是祠、庙、寺。虽然都有供人顶摩礼拜的祭祀之意,但其义迥然相异。陵是为自己死后而建,希望死后与生前一样,让人拥戴,让人供奉,让人叩首;而祠、庙、寺;是为别人而建,以示纪念。

据传,大凡真命天子仙逝,山崩地裂,洪水泛滥。但不管是否确有其事,山能包容一切:善的、恶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忠良之士在世虽遭妒嫉、排斥、打击,寿终,山却能公正地容纳他们;奸淫之流,欺上瞒下,乱朝纲败社稷,死后,山也能容忍他们。

眼前的山,隐约有几处坟,这是普通人的埋身之所,我不妄谈其善与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9329/

山的感觉的评论 (共 2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