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把人生活成一只瓦罐

2016-09-06 15:56 作者:一蓑烟雨独为客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现在的微信圈里几乎随处可见“心灵鸡汤”,初见时觉得很新鲜,也很入心入脑,时间长了才品出来这些“心灵鸡汤”因为大多是流水线生产的,就像药店里的一些药品,只针对一类病症,完全没有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因此久之疗效往往不佳,甚至根本没有疗效。

其实,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才能拿出解决自己问题的药方。疗救自己心疾的唯一途径是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只能够忍受烈焰沸汤煎熬的瓦罐,那所遇到的生活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苦辣酸甜统统装进去熬煮,直到把坚硬生涩熬煮成烂软稠浓的稀粥,把腥膻难咽煲制成香气四溢的汤汁。我这样说,当然不想贬低接受别人的帮助和与亲朋好友的情感交流。那些关怀帮助,那些风化般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就如往瓦罐里注入的清水或者加放进去的作料、调料、配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但不管有多少作料、调料、配料,加多少水,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心灵深处的熬煮。

三十岁那年,我因为年轻气盛,忍受不了校长对我的压制和排挤,怀着“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爷回家卖红薯”的心理,从工作了十年的中学跳出来,调到市委一个委员会的办公室,谁想这个单位虽然隶属于市委系列,但却在一个局代管,这个局管我开工资,吃午饭,别的一概不管;而市委只知道有我们这个办公室,却不认识我们五六个人,什么培养、提拔、重用,两边都不管,简直就是落进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爷爷不亲、奶奶不的境地。我为此抑郁过、苦闷过,满肚子苦楚没处诉,后来竟然由于机构归属问题被弃置近两年没人理睬,领导提前退休了,我和一个女同志两个人无依无靠地苦苦支撑着。三十岁的我,正处于想干事能干事踌躇满志的年龄,哪受得了呀?心里的压力太大,让我患上了糖尿病,总是渴、饿,喝不够的水,吃不饱的饭,一百六七十斤的体重竟然像刀削一样迅速地瘦下去,仅剩一百二十斤,只好住进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悟出了一个道理,再大的压力不过是外因,而让自己得病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要想控制病情,甚至让病患痊愈,只有自己想得开,放得下,把自己变成一只可以熬粥,可以煲汤,可以煎药,可以烧水的瓦罐,才能拨开心头的迷雾,吹散思想深处的浓云,化解所有烦恼、苦闷,让自己快乐起来。我有选择地阅读了一些人物传记类书籍,从伟人和名人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从而度过了我人生最为艰难晦暗的一段时光。读书之余,我还提起搁置已久的笔,将生活的感悟写成散文和杂感,渐渐地,有了几百篇作品集,试着投投稿,竟然还有一些文字变成了散着墨香的铅字,我的名字不仅上了报刊杂志,还上了市作家协会、省散文学会和中国散文家协会的名单,成了江山文学网的签约作者。

我不信宗教,但是我却认同人生是一个充满了艰难困苦历程的观点,谁都不会一生幸运,一帆风顺,所谓的幸运儿只不过和别人相比遭遇的困难稍微少一点,或者在关键时间点上占得了先机而已。反过来想,我们同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行对抗,甚至是殊死搏斗,这个充满激情,充满变数,充满未知跌宕起伏的过程不就是人生独有的并且不可复制的享受吗?就如瓦罐里的食材和调料,在水火的煎熬里渐渐成熟,散发出阵阵扑鼻的香味。

把人生活成一只煲汤熬粥的瓦罐,绝不意味着消极的忍耐,逆来顺受。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命运的挑战。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喉咙”,以“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去迎接,去拼搏,绝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前苏联著名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这样无畏的人物形象——保尔.柯察金。作为一名红军战士,他在和白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以至于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把他的“遗体”送回了他的故乡。起死回生的他却没有就此躺在功劳薄上,而是又挣扎着站起来,在保卫和巩固红色政权的斗争中,忍受几乎超越极限的恶劣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种种厄运的严峻考验,最后瘫痪在床、双目失明,竟然还以新的战斗方式——文学创作,将自己的生命燃烧成耀眼的火炬,照亮了无数后来者的思想和心灵。这样的人,不仅仅存在于小说中,他们也生活在我们中间。霍金、吴运铎、张海迪都是这样的人。我生活的城市里,有一位从小就身患脑瘫的小女孩,不甘成为父母、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竟然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鼻子和下巴敲击电脑键盘,写出了多部长篇小说和诗集。还有一位叫沙爽的姑娘,患先天性耳聋,却不自艾自怨,凭靠顽强的毅力,成就了自己的文学,成为全国知名的散文作家。人生也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必经九九八十一难,斗败一个个妖魔鬼怪,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实现梦想的目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若没有勇气和毅力,或者不具备去和各种艰难困苦搏斗的条件,只略带消极地忍受,也值得称道。去庙里游玩,我最喜欢看大肚弥勒佛,特别是佛像旁边的那副对联更是妙不可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就是教诲人们学会忍让、包容。记不起是哪位名人的座右铭了:在命运的谜底没有揭开之前,我只有忍耐。这话的意思和老百姓常说的“出水才看两脚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坚忍的意志同样令人敬佩。当然,这种忍耐绝非逆来顺受,只一味地忍耐,会让不幸和痛苦变本加厉;消极逃避,常常会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古代的陶渊明、王维,近现代的陈寅恪、苏曼殊都曾经尝试过避世逃遁,到头来仍然是无法逃脱自己思想深处的藩篱。在忍耐的同时,要学会“捋”,捋清面临的困难,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将自身力量与困难进行力量对比,积极寻求打败或者摆脱困难的计策。

“苍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这是著名导演王家卫的一句名言。就我个人来讲,还是更赞成这种积极的态度。只有勇敢地面对,积极地应答,洒脱、释然、醍醐灌顶、幡然醒悟,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看淡荣华富贵、生死轮回,一切的一切才能不纠结于心,成为思想的羁绊和枷锁。老人们常说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提起那口气。网络语言里有一句很睿智的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人生的困难、灾难、不幸、痛苦,我们都要挺直了,别趴下!只有把自己修炼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境界高人,一切艰难困苦才能踩在脚下。

瓦罐,很平凡,不像南泥、紫砂和陶瓷那样名贵显赫,但却不卑微,不猥琐。人生也一样,要看清自己,绝不可以看轻自己。要不满足于现状,努力去改变它,使自己的生活有一个质的提升。又要安于现状,随处而安,孔子周游列国,寻求一展抱负,终因“世事厌贤良”而不成,生活困顿,经济拮据,但他却“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被困难吓倒,更不能举手投降,甘做困难的奴隶,要振奋精神,提升勇气,调动思维,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并享受同困难作斗争的过程带给我们人性的淬炼,心灵的雕琢,意志的砥砺。百炼成钢,百炼钢才成绕指柔,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平凡的瓦罐,从没有抱怨造物主,甘愿赴汤蹈火,不管是寻常的还是不寻常的食材,一律接纳包容,慢慢地或煲或熬,将其变成香气四溢、味道诱人的美味佳肴。在这个水与火的煎熬过程中,它还愉快地“咕嘟嘟”唱着自编的小调 ,那份乐观,那份豁达,那份忍忍,都足以让我们奉为楷模。

瓦罐,在穷人家里还会被用来煮茶待客或煎药医病。茶和药一样,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烈焰和热汤之中才如花朵般尽情地绽放出来。是谁说,苦难是财富,其含义大概就在此吧,不经苦难,难有芬芳甜蜜。

人生也如此,像被烈焰和沸水煎熬着的一只瓦罐。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忧愁苦闷是一生,乐观豁达也是一生,我们何不学学瓦罐?让生命如茶,如药,在瓦罐中煎熬并绽放出绚丽和芬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3440/

把人生活成一只瓦罐的评论 (共 7 条)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绝响
  • 荷塘月色
  • 文庄
  • 清澈的蓝
  • 香山来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