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光影与诗意融洽的超迈和创新

2016-06-17 14:52 作者:一秀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光影与诗意融洽的超迈和创新

---张更利摄影作品集《四季兴安》赏析

贾世昌

当我屏声敛息地翻开这部散发着浓郁馨香的精品摄影集《四季兴安》,浏览欣赏一幅幅美轮美奂、引人入胜的作品时,我即渐渐地心潮开始沸腾起来。然后,被这一幅幅奇妙、精彩,出神入化、撼人心魄而又富有艺术创新力、感染力和冲击力的作品点燃了激情之火,直燃烧得我不禁在心中暗暗地连声喝彩、瞠目结舌。

这些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的精致作品,是那样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艺术想象力,无声地舒张、浸润着自然赋予的神韵,真可以教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捧阅《四季兴安》这部摄影集,如同穿行徜徉在位于祖国林都伊境内的小兴安岭山水间,看似平淡无奇的风景,却常常给我以柳暗花明的意外欣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兴安四季》分为四个部分即“春”、“”、“秋”、“”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既是各自独立的自然风光彰显、感悟民俗风情的记录、眷恋家乡情怀的扩张升华,又是山水神韵的恣意抒情与哲思禅意的内心表达。如果把时光比作一场人生既兴趣盎然又畅快惬意的旅行,那么《兴安四季》就是一部情景交融、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系列游记。在每一幅作品中都能看到创作者敦厚真诚的身影,热崇尚自然的心灵贴近,皆图文并茂地透视出了浓浓的乡情乡恋,更能令人感受到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追求过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唯美境界和艺术作品的温度。

摄影作品贵在追求自然情态的真实。风光摄影创作的特点尤其是“感情用事”的产物。更利先生一直深受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有着一颗执着温厚而又敏感活跃的火热之心。无论是拍摄林区的山水风光、乡村民俗、人文地理,还是创作反映城市发展建设面貌、伊春这座资源型城市通过绿色化转型恢复的自然生态,都具有一种深入人心、令人心灵震撼的真情流露。无论是反映小兴安岭明媚春天的“鹿场春晓”、“紫燕归来”,还是尽情拍摄的“红松故事万年讲,兴安岭上挺脊梁”、“天然仙境如醇酒,醉卧一生不须清”等系列作品,都洋溢着让人感慨万千的真挚情怀。以诗意表达的“灯识归家路,光照远行人”、“信步踏入几番景,遂心拾取一帧情”“美景乱花心,岸上住我家”等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在集子里比比皆是,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情趣上的精神享受。台湾一位德高望重、具有影响力的知名艺术家曾经强调:“在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之中,摄影是最生动、最形象、最透明的表现形式,它不像诗歌一样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一样可以戴上各类人物的假面具,成为事物的隐身衣。因此,摄影家应该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维持与阅读者的对话和交流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作品中,伪装不得。”如此富有哲理、精辟透彻的论断实在太精彩了。文如其人,在更利先生的两幅作品中,我读到了这样他自己诠释升华的诗句:“别家三载归心切,炊烟一望解乡愁”、“数九寒天小屋暖,儿时想哈窗花。”如此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富有人情味的情景和意境,使我们从心底里感受到创作者在扑捉拍摄对象的时候,情感里所弥漫激动着的那颗纯洁的天真童心、拳拳赤子之心,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在创作过程中所透视出的善良、质朴、真诚的人格。

更利先生的摄影作品在真挚中又有着诗意的性灵。这也是更利先生这部摄影集与众不同的最突出特色,可以评价为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更应该钦佩他大胆创新、勇于超越的强烈创新意识和气魄。在摄影作品史无前例的这一诗画联袂、相得益彰的创作形式上,富有创举地继承并且实践着古人所追求的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屋建瓴境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可贵推敲淬炼精神,真的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在摄影作品中,用凝炼、精粹的诗歌来诠释、画龙点睛其作品的主题,是颇有风韵,能够让人回味无穷的。那些山水风光、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在更利先生看来,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让更利先生的摄影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唯美意识,洋溢着清新隽永的诗意。像“小溪蓝如玉,相悦两重天。”“圣湖破晓雄鸡唱,梦龙出水戏神龟。”等作品,画面与诗句契合的非常和谐融洽,恰到好处地升华了作品的品质。又如,“奔流独许三百里,古声更传五千年”、“衬红叶弄妩媚,迎风白桦逐风流”、“兴安白雪调颜色,水墨风景卷初冬”等作品,既强调了光与影的活泼动态,美与韵的永恒定格,同时也渲染着浓浓的诗之魂。这些作品,既内蕴着光线与色彩流动的韵律,又彰显着诗歌涵养的质地。“无笔天成画,有心水作诗”,“琴瑟和鸣舞翩跹,不叫骑鹤上扬州”,如此深远的意境、用典的精到充满了诗意的营构和想象,内敛渗透着唐朝王维诗中的风韵,现代朱自清散文里的精致情境。这样的摄影作品是不能去品评的,只能去品味、去感受、如邂逅知音似的去共鸣。我们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跟随着创作者的镜头语言,任凭心灵如天马行空般自由地纵横驰骋起来。

更利先生的摄影作品不追求鸿篇巨制,也不费心思地去刻意探索所谓速度、光线、画面的专业技巧手段,大多信手拈来,即兴而为,力求在“小家碧玉”和小巧玲珑上构筑大气象,着力塑造“大家闺秀”。如此,既跟更利先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更与他利用难得的业余休闲时间进行创作密切相关。担负着领导职务和责任的他,在工作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只能恪守发扬欧阳修的“三上”精神,忙里偷闲,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到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中,兴趣所致,殚精竭虑,经常通宵达旦、闻鸡起舞地缠绵于自己的广泛爱好之中。而这些摄影作品也大都是他在乘车上下班的往返途中,休闲小憩之余即兴完成的。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他进行各类艺术创作的精神写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他厚积薄发艺术灵感的根本动因,而“昨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他一触即发、豁然开朗的艺术成果显现。文学艺术创作的三种至高境界,正是更利先生的人生境界总概括。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已。”把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这句充满哲学意味的至理名言视为座右铭的更利先生,始终坚持在发现美、摄取美、感受美、雕琢美、升华美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力前行,凭着自己的勤奋、敏感和生活的积累感悟百炼成钢、朝花夕拾,是他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贴近生活、贴近大地、贴近芸芸众生是发现美、攫取美的源泉,像牛一样吃草,默默地耕耘脚下的土地,已经成为了他自觉涵养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价值观的高尚风范与真诚品质。

更利先生并非专业创作者,却能在摄影艺术一途上取得如此斐然的成就,让我十分感佩。他的摄影作品,可以说是从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中走出来的,是从真挚的乡情、乡音、乡恋和乡愁的情怀中迸发出来的,是从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自然的心灵里凝聚升华出来的,因为自觉地深入生活,所以生动感人。当然,《兴安四季》作为一部摄影艺术集来看,似乎在题材、构思、拍摄手法和技巧上,还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等待着更利先生去探索和突破。“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欣欣向荣的伊春林都可爱,因为小兴安岭的秀美山川可爱,因为这里勤劳质朴的人民可爱,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胸怀一颗赤子之心的更利先生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更加引人入胜的摄影艺术作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6308/

光影与诗意融洽的超迈和创新的评论 (共 8 条)

  • 歪才(卢凤山)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雨尘
  • 诗已成歌
  • 云鹏
  •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