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沟里的皇城

2016-05-20 21:01 作者:史光荣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山沟里的皇城

史光荣

晋阳高速公路在巍巍太行山间蜿蜒伸展,途中零星分布着一个个出口,阳城县境内的北留镇出口,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先并不闻名,但因毗邻声名显赫的皇城相府,进出此口的车辆便绵延不断,络绎不绝,其声名己盖过了阳城县口。

下北留出口,北行三五里,便到了曾担任康熙皇帝的侍读、侍讲、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等帝师官位的陈廷敬故里北留镇皇城村,又名皇城相府,这是诞生在山沟沟里的大皇城,是隐居在一片杂居间的相府之第。

这里虽为穷山僻壤,田间小村,但背靠樊山碧峰,前临樊溪河清流,山环水绕,青峰叠翠。

一年四季乔木荫郁,枝繁叶茂,小桥揽胜,溪流泻碧,实乃环境雅幽,清秀脱俗,真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钭。”负阴抱阳,藏风聚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深幽的大山坳里,皇城相府历经明清两朝,且经历了“文革”十年,能保存得十分完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是一处十分完整、非常罕见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依山就势依次建有城墙、堡寨、楼阁、祠庙、殿堂、民居庭院等明清古建群,鳞次栉比,恢弘大气。

信步走进景区大门,穿过御书楼,进入皇城相府正门,既像走入了一座深深的庭院,又如走进了一座封闭的古城。

皇城相府虽以城墙相接,连为一体,但稍加区别,便可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依山兴建,坐东面西,是由陈廷敬的祖辈、父辈们聚全族之力,自明朝开建,逐年扩建而成。进入内城西城墙南侧的正门斗筑可居门,迎面则是陈氏宗祠,祠堂北面则以巍峨峭拔的河山楼为中心,依次布置树德院、世德院、麒麟院等民居四合院落及御史府、容山公府等官宦私邸等。

内城多为陈廷敬为官之前全家族人共同建造,外城则为陈廷敬为官多年,荣为相位后,紧依内城的西城墙为中轴线向外拓展,城外建城,遂成外城,这也才是真正的相府宅第,又名冢宰第、大学士第等,御书楼、相府正门、一大一小两座石构牌坊均布置在东西向的纵轴线上,形制规整,前后排列,遥相互应。

牌坊北侧是相府的宅院群落,坐北朝南,气势恢弘,以大学士府即相府、点翰堂、内府为外城中心建筑,两侧分别配建管家院、西花园、绣楼及东书院、内宅院等四合院落群体,是北方难得一见的文化巨族古宅、官宦邸院,更是深山大坳里绝无仅有的山间城郭、人间天堂

走进皇城相府,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均非一般古村落、古城堡所能比及,单就做工也远非一般古院落所能比,平而不凡,简而不孤,与明朝建筑元素一脉相承,融为一体,文化气息浓郁,一种皇帝之宠、皇家之富贵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个小城曾先后走出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文人济济,英才辈出,因而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

大石牌坊是陈廷敬再度出任吏部尚书后奉旨而建,面阔三间,斗拱叠置,各种瑞兽石雕抱柱环列,精工细琢。影壁上的砖雕,幼狮麒麟等古代守护神兽,图饰逼真,栩栩如生。门窗匾额上则大量采用精细的木雕,阴雕阳雕、镂空通雕,简繁善变,有机结合,琴棋书画及各种寓意的吉祥图案随处可见。

行走在高高的古城墙上,体会最深、感慨最大的莫过于城堡的防御体系,理念之超前、手段之完趋、工事之坚固,远超其它之古城、之古堡。

陈氏家族在明朝始建这个村落时,正值社会动荡,烽烟叠起,农民起义军更是风起云涌,各自为战。为了自保自卫,皇城建设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它自身的防御功能,层层设置关口,做到战时能攻能守,能藏能逃,平时则能防盗防匪,使陈氏家族能安居乐业,蓄势而为。

皇城相府的防御体系主要分四个层次依次展开:

一是通道设防。内城外城融为一体,外城抱内城,内城护外城。内城、外城均有多个门洞,门洞之上建有城楼,有“九门九卡”之称,但一般门洞平时均不开门,只留一个门洞供人进出,如外城只留相府正门,进入内城,必须先进外城,在内外城共用的城墙南侧,只留有一个斗筑可居门,且门洞较小,城门厚重,外面用铁钉、铁皮包裹,到了晚上,关闭城门,外人则无法进入。

二是城墙设防。沿内城和外城周边,布设城墙,内外城墙周长780米,高12米,遍置垛口,通过城墙,可从外城进入内城,也可由内城直通外城,直通城内重要部位,依着山势,城墙由西往东渐行渐高,在一些防守的重要部位还设有堞楼、角楼、城楼等,便于观察瞭望,运料增兵,在东侧钭坡上的城墙,为防敌从坡顶突袭,则以椽瓦出檐,增加攻城难度。 从远处看,整个沟壑内,龙盘虎踞,气势巍峨,蔚为大观。

三是高耸的河山楼。河山楼建于明思宗崇祯五年,即1632年,至今近500年历史了,但依然坚固如初,依然傲视城郭,楼底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23米高,分为七层,以青砖砌筑,厚实坚固,整个河山楼,只在南侧辟一小拱门,门设两道,外面以石门防火,在三层以上才辟窗口,底层掘有水井,备有石磨、石碾,并挖有暗道直通村外,可屯兵,可藏民,可储备粮食,可长期据守,是古代民间最具特色的防御工事。相传,楼刚建好时,曾有乱兵袭扰村子,800余名村民藏入楼内,乱兵围楼五日,久攻不克,只好退走,后又抵挡过多次乱兵流寇的侵扰。

四是在内城的东城墙下,依山地坡势建有砖窑洞138间,又名藏兵洞,作为屯兵的地方,供战时家丁、垛夫、青壮年守城克敌的藏身休憩之用。

正因为有十分完善和坚固的防御工事,皇城村,这个镶嵌在大山里的明珠,才能多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历经五百年岁月沧桑,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耀。

既使在朝廷文人相伤、谗言奏本及“十年浩劫”中,有人拿皇城说事,又被机警的皇城村人们解释成黄村而躲过劫难,依然耸立在山庄窝铺。

现在己是国泰民安的小康岁月,皇城村人早己搬出皇城相府及明清大院,搬离了坚固耐用的一个个四合庭院,住进单元楼及一栋栋別墅,皇城相府己变成山西乡村最美丽、最具人气的五A级景区,修旧如旧,容颜依旧,但它的内涵深厚而幽远,这是皇城村的根,是皇城人的魂,是永远飘荡在皇城人头上的精神家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0244/

山沟里的皇城的评论 (共 11 条)

  • 雪灵
  • 潇潇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诗心云卿
  • 淡了红颜
  • 雨袂独舞
  • 莎葱
  • 老夫子(熊自洲)
  • 从余东风
  • 心灵深处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