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育创新在路上

2016-04-01 14:09 作者:六月雪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教育创新在路上

罗田县白庙河镇鸡鸣小学 金和平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大到“嫦娥三号”登月,神州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小到尿不湿、“重症监护”的发明,商品条形码、数码相机的诞生都是创新的结晶体。20世纪80年代,广州标致和上海大众都是中外合资的知名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标致车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最后停止生产。而上海大众却发展越来越快,占有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为什么?因为大众汽车进行了大范围的技术创新,使引进的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使企业走在了别人的前面。它就这样靠创新赢得了价格和竞争上的优势。这说明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在生产发展中,不能照搬照抄,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全民的热议话题。回望自己的讲台,我们的基础教育又何尝不需要创新呢?

何谓创新?前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全人类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没有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亡。什么是教育创新?网络专家是这样定义的。教育创新(Educational Innovation) 即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的教育活动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总的来看,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创新活动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总的说来,教育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教材以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几乎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着创新活动,如学校的创立、课本的出现,都属于教育创新。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且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如1989年美国提出了 “2061计划”;日本提出“轻松教育”,主要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世纪初的建立新学和50年代移植前苏联教育模式两次巨变,自80年代末开始,教育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第三次创新。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正在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就是着眼国民素质,实行全面改革,抛弃学校授课内容越来越多的偏向,把教学的着眼点集中在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训练上,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软化每门学科间的界限;突出“技术教育”,提高国民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教育改革设计了新的框架。

从经济角度讲,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政治角度讲,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它推动了制度、科技、文化创新。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提出,推动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从文化角度上讲,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譬如从观音菩萨雕像到千手观音艺术表演就是一种创新。中国动画片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以及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等, 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进入80年代以来, 日本漫画迅速崛起, 现在打开中国的电视机,动画片时段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动画片的天下, 国产动画片仅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15%。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 要么及其夸张, 充满喜剧效果, 要么稀奇古怪, 充满神秘色彩。中国动画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这又说明什么?缺乏创新。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从社会的角度讲,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迫在眉睫。根据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我国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弊端阻碍着教育的发展。提倡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目前看来都明确了教育创新的目标,即培养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尚有赖于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也有赖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

多一些思考与探索,多一些热情与智慧,多一些责任与担当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因此要求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创新具体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自身素质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转变与革新。首先,教育观念要创新。传统的教育思想是重权威,强调"师道尊严",即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20世纪后期,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IT的广泛应用,传播技术的进步即传播环境的日益开放使得信息得以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以海浪式涌入人类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入了润滑剂,世界经济在信息大爆炸中嬗变了。因此,加强基础教育的创新研究,既有助于准确把握新经济的本质,也有利于指导微观层面的教育经营。《聪明的犹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新是成功秘诀。

教育的伟大性在于创新。“詹天佑的杰出在于创新,因为他的创新设计又来源于实践。” 他为了弥补火车机头的动力问题,发明了人字型铁路。为了缩短工期,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不拘一格,他发明了从两边共同开凿兼中间向两边开凿的新方案。贝多芬最伟大之处在哪里,首先在于使音乐成为丰富心灵的记录。极大地丰富了音乐,且让它们能感动每一个凡人。追求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里记载着这样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 “日新之谓盛德” (《易传》)。这充分说明只有创新,我们才能促进民族进步。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它启示我们: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十分鄙视摹仿。”齐白石曾告诫他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石涛和齐白石都强调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不倚老卖老,不以经验自居,不穿新鞋走老路。也就说粉笔加黑板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

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敢于做有益的大胆尝试,不断改进教法,充分利用空中课堂有效资源为教学服务,科学使用导学案,有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电子白板功能上课,学会录制微课和制作PPT课件,打造魅力课堂,从而提高课效。

一、激发兴趣,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如教一年级语文《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就将其改编,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再如:课前的导入是引入新课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教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就能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如《迪生救妈妈》讲述爱迪生聪明而机智的感人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效设问,让学生做思维的主人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课文对话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意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泉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泉水”的精神品质可否在自己的身上找出来?又如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阔”,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发展,从而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又如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教学中的“换字法”提问,一比较,高下自分,优劣互见,这些提问更好地激励学生思考,学生思维激活了,比拿现成的真理硬塞给学生效果强多了。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人世间的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以推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童真童趣,思想活跃,正处在独立思维形成的过渡时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有意识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在心灵深处不断涌现创新的火花和欲望。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就如何运用夸张手法来表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众说纷纭,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想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让学生了解数量词的一般用法。

四、采用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了“模式二、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则一方面解决了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完全”互动的问题,最后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白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的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去年以来,教师大规模的网上研修,更让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如虎添翼,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例如:我在执教:《恐龙的灭绝》一文中,当安排学生阅读文中描写恐龙的相关语句并思考“这些恐龙是如何消失殆尽的?”时,我将学生找到描写恐龙种类的相关图片从资源库中调出,呈现在白板上,请学生到电子白板前汇报自己的收获,学生边用电子笔在白板上划出描写恐龙可能死亡灭绝的种种原因的词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和学生则相应地在白板上进行修改和评议,我还运用电子白板“探照灯”功能和隐藏功能,拉幕功能进行重点部分强调,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也会特别留意我强调的部分问题,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更直观、更关注。而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及时纠正,这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媲美的

五、正确评价,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采取有效激励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得到赏识、得到尊重、得到鼓励,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首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给予了肯定,至于回答得正确与否,可以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注意保护了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的教育创新在路上,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们要巧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民族复兴的中国在创新中逐步实现”的东风。在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上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技术革命,让我们的基础教育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7866/

教育创新在路上的评论 (共 18 条)

  • 从余东风
  • 阿司匹林
  • 淡了红颜
  • 老夫子(熊自洲)
  • 潇潇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沧海一笑
  • 歪才(卢凤山)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诗心云卿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 审核通过并说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且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问好!
  •  审核通过并说 问好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需要宣传工具么?关注我的微信公号 paya2016 正在送推广工具充值卡,真实宣传精准定位自动推广简单高效~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很好的总结,问好!

    赞(0)回复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