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劫后余生

2016-03-16 09:57 作者:水泉尖山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920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民国九年])令世界震惊,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海源大地震,震源中心宁省海源市震级为里氏8.5级,这是中国近代史时上地震级别最高的,极其罕见的大地震,它波及了大半个中国。那时处于军阀混战,中国农村经济极度落后、低靡,农业还处在原始耕种状态,震后大部分农村,无个人或社会团体赈灾,无人救助,更谈不上援助,瘟疫四起,更无人或团体医治。已故的前辈们在世时每每谈及那场毁灭性的灾难泣不成声,境况令人惨不忍睹。曾有记载:遍及荒野人烟断绝,土筑石砌之房已是残垣断壁,雀不飞,鸡犬不闻,惨绝人寰。苦人(幸存者)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闻,苦人多依火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强比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幸存者警示后人珍惜当下的生活生命

我为后人怎能忘记那场灭绝人性的浩劫,父亲在世时曾多次讲家乡及周边在这场浩劫之后悲惨的境况,寄愿与我有朝一日告诉世人那惨痛场景及人人要自爱,大至爱国,小至爱民,微至爱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酝酿太久的想法现在才一涌而出。

民国时期我的家在族为本村乃至附近称之为大户人家,族人的言行、德范都受到外人敬重,本村大小事件都请族人的头人去理事,本村及周边大小集会或宴席都请族人参加。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1920年12月16日正值季)我的爷辈们正在场院打秋天收来的庄稼,打场之余聊今年收成及明的打算,有的在吆喝牲口,有的披着羊皮袄躺在草垛上享受难得的冬阳,正忙碌之时有人捎话,要我的五爷(宗讳仕名佐)、十一爷(宗讳仕名富)回家,安顿(安排)有事外出。仕富嘴里嘟嘟囔囔埋怨现忙于打场,谁家如此多事,仕佐劝其兄弟少言语听命就是,回家后才知靖远县东升乡李家沟有一姓杨的大户邀请韩氏家族参加寿宴,庆典定于农历初七日。杨家乃靖远县上八部(县城附近地区)和下八部(北八乡)名门富户,威望远近文明享有很高的声望,财东杨安澜家举行五福同堂挂匾庆寿宴会,宴会邀请了靖远县辖区的名流、名家、财董、官绅及陡、水、黄绅首、耆老等,在那个年代此活动属首屈一指的大型集会。因请人之多下发请柬花了两个多月待到水泉已是初七日了,韩氏家族刚接到请柬莫怠慢,急谴族人中人气最旺,最受众人佩服的仕佐、仕富二人赴宴,俩人火急火燎给肚子里填了些,早有人准备好行头、干粮锅盔和礼单,在催促声中他俩骑上家中两头黑毛驴急急上路了。

 时已过早饭得急赶路,否则到点就天黑了,途经地段大部分人烟稀少,甚至荒无人烟,那个年代出行得群集而行,因常有群狼袭人现象发生,他二人也不敢磨蹭,扬鞭催驴疾步小跑叮叮当当声撒了一路,那奇妙的感觉而今社会怎能找到。行进途中仕富先是埋怨杨家低看水泉旺族韩家,兄长仕佐劝其兄弟莫在乎,乃是家事岂容他二人说三道四,而后改话题聊收成,论家道,切磋耕种技艺和经验,不知不觉到武拐(地名)。时至晌午,路途颠簸躯体也僵直,停步小歇,向庄户人家讨了口粗茶解渴提神儿,便又急赶路。待到李家沟村口已是日薄西山,向护村下人递交请柬,护村使者急报管家,管家也不懈怠忙料理晚点,下人安顿骑乘于场圈,冬日的日头走的紧三言两语天已暗下来。

寿典已毕,宴席已过,宴请的客人晚到,理应是客人失礼,当然客人今日要与东家理论清楚为何晚到,要东家明白礼节失在何处,其实都没错,错在主事管家,给水泉的贵客发请柬安排到最后,下人复命时必途经老水泉,按当时时间安排不会迟,谁料想发请柬中琐碎、端倪较多,致使失礼数杨家在先,韩家晚到实属杨家怠慢。管家急啊,事因他而起,二人要求到正窑拜见寿星杨老先生打算理论此事,道个明白。气呼呼的仕富在进窑途中骂骂咧咧,忐忑不安的管家再三解释,祈求谅解,管家知此事较真东家定会怪罪于他,由此他也可能会丢了饭碗。仕佐也劝阻兄弟莫生事端,也就是将就一晚,来日方长何必计较如此,事也就这样就此罢了,莫要人家丢了差事.

转眼到了一沟口,杨家居所全是窑房,非一般人家的窑房(冬暖夏凉),三栋大窑形似单人沙发摆放,沙发靠背为正窑,坐北向南占据一山,沙发俩扶手东为灶窑(厨房)也占据一山,西为厢窑(客人居所)也占据一山,这怎不使行家观而赞此为吉地,此乃好风水,难怪人家财气、权势如此之旺,山口有一道石砌的围墙,中间设一牌坊式的洋红大门,大门两侧添俩小门,门前蹲卧两石狮显得格外威严,远远望去似有紫气东来之状。三栋大窑灯火辉煌,灯火通明,窑内热闹非凡,窑外行人匆忙,但井然有序,各行其事,不敢懈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俩人在管家的引领下径直来到北窑寿堂,礼节在先得拜先祖再拜寿星杨安澜老先生及老太太,再作填饱肚皮打算。掀羊毛毡门帘而进,室内宽敞,烛火通明,一股暖热气流扑面而来,与外面的清冷的世界判若分明。抬眼望去正堂上面挂一猩红大匾,大匾上边缘挂有三朵红绸缎大花,匾中写有:五福同堂。八仙桌之左端坐一剑眉、长髯,梳清长辫的老人,须眉发白似秋霜,面色温润,穿一寿花长衫,戴一圆顶盖帽,帽顶镶一红色和田玉,气质儒雅,气宇轩昂。右坐一雅洁素净的老太太。二人划马(供香之前烧的黄纸)供香,先三叩三拜先祖,再拜寿星,那寿星就是杨安澜老先生,礼毕老人起步躬身扶起二位晚辈,一番问候,一番问安,一番寒暄。并向客位上的贵宾一一作介绍,管家躬身上前在老先生耳边一阵耳语,老人边听边点头示意,一阵客套话后便让远到、迟来的客人用晚饭。

未到灶窑喷香扑面而来,二人早已腹中空空、饥肠辘辘了,一大桌饭菜早已摆好,那个年代这等级的饭菜几年难遇、实属久盼的饭菜,最显眼的要属几大粗碗鲜羊肉,经上菜的下人介绍,有猪肘、兔肉、牛肉、驼肉.....当然是荤素搭配,有粉条炒酸菜,凉拌韭黄(在那个年代那个时节这是稀罕物),凉拌包白菜......外配黄米糁饭、椽头白膜、油饼,真可谓丰盛,二人碍于面子把所呈的饭菜差点吃了个净光,喘息之余看一看大户人家灶堂,令人叹服呀,专属大厨十来个,都是本地名厨,下人都是青一色定制的服装,普通人家怎敌大户人家,那陈设真气派!

饭毕二人在一下人引领下来到最热闹的西窑,宽敞的大窑设两场皮影戏,每一个看客都吃着炒大豆、嗑熟葵子、大板瓜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和甜美。其它串窑设有麻(麻将),时有搓麻爹哗啦声并同时伴有啷男祟女(只知赌博不思过日的男女)调侃笑声。走到下一串窑传来阵阵猜拳行令声,高手如云,在此一决高下,各行道貌名家此时面目全非,全显狼狈之态。也有杂耍、变戏法.....只要能做到的这里都有。二人一路颠簸,一路劳心,早已困顿不堪,只求下人带他们早歇。只因二人晚到,客窑早已客满,二人被带到场院的一场房(专供马倌、驴倌、羊倌、骆驼倌等下人居住的房子),房内狭窄且地上堆放一些杂物,不过那炕头却是烫热烫热的。这样待客的确有些失礼节,下人再三解释,望客人体谅东家之难难以面面俱到。哥俩躺在热炕上思量着,大户人家如此待客之道,确有些失体面且败坏名声。细想来凡事得看开、想开,毕竟是客人,得客随主便。于是兄长再三劝慰兄弟莫计较,将就一晚明早各奔东西,各行其事,见面的日子不会太多,何顾再计较多少。俩人外出小解准备歇息,无意间抬眼望星空,繁星点点,而独西面天空黑云遮月闭星,形成一道较大的黑坎儿,二人都觉得难名的不妙,但又无法意会,各自心照不宣,满怀诸多的不悦便和衣而卧,不久酣睡乡。

世间的世事难料,世事难预,世事难想,天地骤变,天旋地转,天地昏暗,一场空前的浩劫瞬间发生。哥俩被剧烈的摇动震醒,睁眼时尘土下落,再睁眼时看到的是满天眨眼的繁星,房盖已不知去向何处,二人莫辨南北,思绪凌乱,在寒风中渐渐理清头绪,接着又一阵简短的摇晃,二人突然意会到所发的事情不约而同道:地震。彼此互摸是否尚在人世,二人相安无事,急身跨步披被来至开阔的场院,同样有几人也披被颤颤兢兢、哆哆嗦嗦站在场院中间。

几个怪异之人默不言语,唯有短吁长叹,哀婉泣泣。再望那三栋大窑漆黑一片,悄无声息,天空中隐隐约约漂浮着尘土,三百余口人瞬息灰飞烟灭,无一人生缓。天收人有谁有回天之术,又有谁奈何了?历经大半个世纪那些亡灵依旧沉睡在那里,在那片沟谷午时分时常伴有凄惨群体嘶喊啸叫,行人经过此处总有惊愫之感。后来在八十年代土地被国家征用,贯彻退耕还林政策挖掘时曾发生过民工和村民哄抢金银珠宝事件,现完全改造为林地,让亡灵在那片土地上安息吧!事后二人庆幸要不是人家晚发请柬,要不是人家这样怠慢,或许也上了黄泉路了,或许作了个四肢不全的屈死鬼,明年的今日已是一周年的忌日。兄弟催促兄长回老家看老水泉究竟何况,兄长劝其兄弟天色漆黑道路难辨,天亮再走不迟。寒风凄凄,漫漫长夜,天亮待何时?

启明之星已显,天光渐亮,二人站在三栋大窑前肃穆而望,那惨烈的场面目不忍睹,山体塌陷,残垣断壁,氛围凄凉,唯有那老鸦盘旋啸叫,似乎催促那冤魂早上黄泉路,早去那极乐地。二人回赶,一路上随处可见被撕裂的断面,一路坎坷,一路兼程。到了水泉村口尚未熄灭的篝火仍在燃烧,房屋几乎夷为平地,时而传来时断时续撕心裂肺的哭号声,还能看见用破旧的架子车抬拉尸首。家乡有个山沟名为“死娃娃沟”,因这场浩劫而得名,大量的婴幼儿无法医治或冻死、饿死,无人掩埋就随意丢弃山沟中,那个年代每每夜幕降临,可听到狼嚎、狐嘶、狗猫撕抢死尸的声音,惨烈场面令人发指。在极端恶劣社会环境和极端贫穷的生活环境下,没有人或团体赈灾,难民无人医治,唯有等死或是饿死、冻死。这场惊世、罕见的大地震,我的老家在这场浩劫中怎能幸免。多年以后兄弟俩每每谈及这场灭绝人性的浩劫常常泣不成声,因失去家人、亲戚、朋友、乡邻太多,尽管岁月催人老,时光积淀,时过境迁,但他们很难从那个阴影中走出。进而勉励后人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渴望社会将来欣欣向荣!

水泉尖山编写                                                    2015.12.16

                                                               

 引用文献:《海源县志》,《靖远县志》,《百度文库》,民间流传,祖辈遗言等。

备注:文中图片部分为《百度图库》中所选, 另外的图片为震后遗址是现在所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3468/

劫后余生的评论 (共 8 条)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襄阳游子
  • 雪灵
  • 琉璃
  • 烟雨浮尘
  • 呆呆的望着天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问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