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葛源,我的千年古镇

2016-02-13 18:51 作者:回忆的沙漏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群山环绕,清水相拥,赣东北三县交界之地,葛藤蔓野之所。一座千年古镇在静好岁月中兀自萌动着,葛根与溪水之源头,故得名葛源。

——题记

◎皇家贡品之葛根源头

葛源,面积136平方公里,因地处葛溪源头而得名。葛溪是信江支流之一。传说楚王命欧冶子铸剑于此,三年乃成雌雄二剑。雌剑以妻名谓莫邪,雄剑名干将。欧冶子居葛溪尝溪水淬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葛溪水经县西二里,欧冶子居其侧,以此水淬剑,溪旁有葛元(玄)冢,故名。”

位于横峰县北怀玉山余脉磨盘山山区盆地中的葛源,山川形胜,钟灵毓秀,隋末唐初,苏冯二姓定居于此,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玉山县大横塘祠堂基郑姓迁徙于此,后又有蔡、叶、骆、金等姓相继迁入,至宋代,葛源就已成为了繁荣的山区集镇,素有:“小小横峰县,大大葛源街”之说。

葛源加工葛粉的历史,早在隋末唐初就已经开始,明清两朝故乡出产的葛粉曾进贡皇家,可见故乡葛粉之盛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品一碗散发历史味道的葛羹,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中国葛之乡”和“中国葛根原产地”两项殊荣的故乡葛源,以其传统的葛根加工工艺为基础,加之现今的科技为辅助,把承脉千年皇家贡品推陈出新,研发了葛佬之饮品,以此顺应时代变迁,滋养后人。

走进葛源,就是走进一部跨越千年的葛根加工的幻灯片。

◎岁月匆匆之建筑有言

三千年岁月的浸染,朝代的几经更替,古建筑在流年的洗礼下,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幸存的古建筑仿佛像一个暮年的老者,向我们诉说过去的历史荣光。

葛源的古建筑,尤为葛源村舒溪明清古街为佳。

故乡,我心中的家园。散落在各处的古朴民居建筑,宏伟的壮观的宗祠建筑;幽雅肃穆的庙宇建筑;白石书院、万年戏台等功能各异的文化建筑;店铺、水井、古桥等形态各异的生产建筑。这些建筑仿佛是岁月流沙,在不经意间构成滚滚风尘,迷失了我的双眼。

历史有如一条河,欲知其长,欲之其深,故后人欲乘扁舟一略。

屋与屋间的紧挨相连,屋外建马头墙的绝妙之处,屋内的雕梁画栋,天井、拖步的错落有致,小巷的蜿蜒曲长,惹得游子醉。

梁坊、阁楼、门楣、窗棂等处处刻满逼真图案的精妙之处,记载了昔日能工巧匠的智慧荣光,也诉说了富饶乡野集镇之地的繁华。

儿时的我,一直在故土长大,此地,留下了太多太多我的孩童记忆

我至今仍记得,躺在祖父老屋的花床上,细数窗棂处的花虫鱼;我也仍然记得,驻足在老街根雕师傅前,欣赏根雕之美的神奇之处。

故乡的古建筑像是一座博物馆,耐人寻味其精髓。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殊荣褒奖,承载了多少葛源古建筑的历史记忆,虽经风斑驳侵蚀,却风韵犹存,历久弥新。

走进葛源,就是走进一座跨越千年的古建筑博物馆。

◎自然仙地之物华天宝

峰峦叠美屏,物华天宝聚。

麒麟之峰,为上饶灵山奇峰一座,神话传说的仙峰之地,葛翁道家的修仙道所,巍峨秀美,怪石飞瀑,让人目不暇接。峰之东面平而舒缓,踏古石阶而上;而峰之西面,万丈直壑,千亩葛源良田尽收壑底。

饮一口井水,甘甜入心;品一口豆腐,美味入胃。葛源,以其传统独到的豆腐制作工艺,加之甘甜纯净的葛溪泉水,使得“葛源豆腐”成为上饶美食一绝。其,显此地物产丰富,资源富饶。

“石经迂回草露香,分明仙境异寻常。一声天外飞来鹤,满园碧桃昼长。”这是葛源本地的明弘治十二年进士郑毅对葛源仙岩洞的一首七绝。

听一声仙岩滴泉,回声悠长;看一眼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柱,思绪万千。仙岩洞承载的自然神奇之处裹挟两亿年的岁月洗礼,成就了凉的人间福地。

品一块葛源芋头糖,尝一口葛源油子粿。这些都无尽的向世人诉说了葛源这一自然仙地的资源富饶,物产丰盛。

丰富的地下矿藏,“亚洲第一”的钽矿,助推了国与家的兴荣。万山浸染油茶树和葛蔓缠绕的盛景,加之万亩盆地梯田,博得葛源物产富饶之美名。

走进葛源,就是走进一幅记载自然福地与人文物产的古画。

◎红色情怀之模范苏区

血染东南半壁红,葛源,以其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激励着世人。

故乡,作为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保存着极其完好的革命遗址,其完整的革命旧址群被国家授予为“全国国主义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人民公园——列宁公园。这里有着方志敏烈士的生活气息,这里有着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和苏区银票,这里创造了太多的第一。

“两条半枪闹革命”的革命壮举,三千烟火一千英烈的拥护革命,成就了万人动员大会的革命盛况。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的“模范苏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葛源的褒奖。

“红色省会”——葛源,这里留下了无数先烈的金戈铁马,也诉说了多少革命先驱的艰苦奋斗。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省、市、县级40余处重点文物旧址,足以显现故乡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唱一曲家乡的革命歌谣,听一段故乡革命幸存老红军的口述革命历史,我会被故乡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所折服,我感叹故乡的这片土地,感叹曾经在此地战斗过的革命先驱者的英雄壮举。

铮铮铁骨的革命先驱,我仿佛听到了方志敏烈士发出的“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却不能动摇我的信仰……”的呐喊,仿佛也看到了邱金辉烈士的不屈容颜和吴先明烈士是革命悲壮。

走进葛源,就是走进一部记录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的史书。

◎人文气息之德才辈出

作为古镇,文脉传承是其灵魂之所在。

葛源历代乡贤士绅都十分重视教育。早在南宋时期,理学家刘白石就在此地创办了白石书院,延请名师任教讲学。他们捐田产、设立私塾、培养教育当地的莘莘学子,使得此地德才辈出。

历史有如一座山,欲知其厚,欲知其重,故后人欲背负行囊,攀岩叩问。

宋代长沙府尹郑元,刑部主事周公倚,知县蔡浩然;元代翰林院编修刘光;明代御史中丞、巡抚、两江漕运郑毅,大理寺丞汪渊,翰林刘定之;清代侍郎郑日奎以及知府、知县等均到葛源题诗作文。新中国成立后,从此地走出的将军、科学家、学者、党政要员等,数不胜数。

说一句家乡特色的方言,这是传承千年的人文记忆,一字、一言、一语调,这寄托了多少故乡的人文素养。

走进葛源,就是走进了一部跨越千年的官宦仕途与宗族记忆的人文纪录片。

后记:古韵悠悠,这座被岁月荣光包围的千年古镇,正以新的姿态拥抱世人,愿故乡葛源在岁月里安好,愿故乡的子孙心念家乡,心怀乡愁。

(谨以此文献给生我养我的故乡——葛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5655/

葛源,我的千年古镇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