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圣世人文星光

2016-02-01 09:30 作者:雄猫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圣世人文星光

——一个家族的生命传记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大唐王朝创造的辉煌历史,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一千多年封建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时空。今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看看大唐王朝人文生命历史文化感悟生命长河的精彩乐章,尤如历史发展的文化长廓,让人遐思。

一、大唐源起陇西之灵

我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显著特点是家族与王朝的结合,人文时代的更迭,唐史离不开一个家庭的兴盛。当中国的历史进入“五胡乱华”时期,一个杨氏家族统一了华分争的乱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隋王朝。但是,这个王朝很快被农民起义推翻,随之出现了一个李氏家族集团。

——李渊大唐王朝的缔造者,先世陇西城纪人(今甘肃秦安),上溯七世先祖李暠,东晋末年占据敦煌、酒泉、建立西凉国,为西凉武昭王。传至四世先祖李熙,为西凉定王。他的祖父李虎官至太尉,佐周伐魏有功封为上柱国,是西实权霸主宇文泰的军事统领之一,位列八柱国、六柱国之一,被宇文泰赐鲜卑姓氏“大野氏”,到杨坚接掌北周政权后才恢复汉姓“李”。因对北周政权的建立有佐命之功,李虎被北周封为“唐国公”。 到他的父亲李昺为隋州(今湖北安陆)总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李渊于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生于陕西西安,七岁丧父,袭封“唐国公”,父亲去世后一直受到姨母即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氏的关怀。李渊的年纪比隋文帝儿子隋炀帝杨广大三岁,是隋帝的表兄。公元581年身为北周开国大臣和辅政大臣的杨坚废北周宣帝宇文赟自立为帝,改国号隋,15岁的李渊被任命为隋文帝的贴身侍卫官──“千牛备身”。不久升为地方长官刺史、郡太宇,后任隋中央卫尉少卿。

李渊身材高大,尚武善骑,在当时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作战指挥才能,加上他特殊的家庭姻亲关系,以及出色的政治表现,到隋炀帝即位后,已经成为当时政坛上一个实力派人物。先后任谯州刺史,后又任荥阳、楼炫两郡太守。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四月,隋炀帝调任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受命镇压山西农民起义军首领甄翟儿。大业十二年(公元616)隋炀帝又命李渊与马邑太守王二恭抵御突厥南下进攻,李渊带兵以少胜多击败突阙,隋炀帝逐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

当时,农民起义席卷天下,隋政权摇摇欲坠。李渊与副使谋划时局,他用次子李世民的策略,自太原起兵反隋。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因,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意,与而不取,祸将斯及”。大业十二年2月,李渊在与突厥战争失利,隋炀帝疑李渊不测,任命高君雅、王威为李渊副守。大业十三年(公元617)高王两人拉拢晋阳乡长刘文龙侍机杀死李渊父子,因李渊父子名望高得密,于是将计就计,由李世民带领精兵埋伏于晋阳城东门左侧,待高王两人一到将其逮捕入狱,第二天斩首,这一行动标志李渊父子起兵反隋开始。

晋阳起兵后,李渊建置大将军府,下辖三军,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次子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三子李元吉为太原留守,留守晋阳宫。随即大军进入关中,平阳公主携万人号称“娘子军”与哥哥李世民会师于谓水北。大业十三年十月李渊领各大军20万攻打长安,十一月长安城被攻克。李渊迎代王于东宫与百姓约法十二条,废除隋朝苛法,改元“义宁”。义宁二年(公元618)三月隋炀帝亲信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死隋炀帝,五月隋恭帝禅让于唐王李渊,甲子李渊即唐皇帝位于太极殿,建国号为“唐”,年号“武德”。随即封百官,立建成为太子,命李世民为尚书令,李元吉为齐王。从此时开始,到公元624年,李渊集团先后消灭了割据各地的地主军阀武装,镇压和收编了窦建德、杜伏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和其他地方武装势力,建立起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史称“唐朝”。

随着唐王朝的建立,三个王子以李建成、李元吉为一派的势力与李世民为一派的势力产生激烈的权力争夺斗争。李建成、李元吉图谋毒死李世民,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李渊从社稷长远考虑,认为李世民为人善良仁厚,在唐王朝建立中,率军先后消灭了薛举父子,击败刘武周,俘虏王世充,生擒窦建德,讨阀刘黑闼,当为唐皇位继承人。武德九年六月七日,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甲子日李世民即皇帝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一月出生于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李氏家族的旧宅中,母亲窦氏为鲜卑贵族,据《新唐书•后妃传》记载,窦氏聪颖,读《妇诫》《列女传》过目不忘。“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 写得一手好字,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品德情操,使李世民少年时就受文化黯染,好书法,喜好文史,勤于读书。他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胸怀大志,积淀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

李氏家族世代多武将,有尚武的习俗。李世民除了喜欢读书外,从小就学习骑射,驰骋猎场,他体力强壮,所射出的箭比一般人所用力要大一倍,百步之外能“射洞门阖”,他对曹操注《孙子兵法》能背诵如流,少年时就能同父亲谈兵论策。当皇帝后曾回忆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因而16岁从军勤王,18岁随父起兵,开始了他征战疆场,叱咤风云的伟大一生。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隋炀帝北巡,被突厥围困雁门,年仅16岁的李世民跃马冲阵,勤王首立战功。晋阳起兵他率领的右军13万,以主力逐鹿群雄。当时父亲李渊坐镇国都长安,建成以太子居中协助,领兵出征的重任就落到李世民身上,他曾说:“吾十有八举义兵,二十四定天下”。他指挥的第一大战役是对薛举,薛仁杲父子的战争。武德元年(公元618)七月,薛举战据陇西,自称秦帝,兵进扶风(今陕西扶风),泾洲(今甘肃泾川),李世民率兵出击,先是轻敌,受损后调整战术,坚守高摭城(今陕西长武)60余天不出战,待薛举粮尽疲备时,派小部引诱击疲,自己率大军突击敌后,薛举部溃败,他自率二千骑兵抢先功占据点,圻墌 (今甘肃泾川东北),使薛溃兵不能入城,后面唐大军直追城下,薛仁杲走投无路被俘。武德二年(公元619)在平定刘武周的战斗中,李世民率军在晋西南与敌军相持五个月不与决战,同时阻断敌军运粮通道,敌军粮尽北撤。他抓住战机,身先士率一昼追击200里,打数十仗,自己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被追歼的敌军丧魂落魄作兽散,刘武周逃奔突厥被杀。此战大拓唐地至代北,拓疆千里。武德三年,李世民统率大军东进,与势力强进的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决战。他先合围洛阳麝战八个月,这时窦建德突来十万大军救援洛阳,他当机立断围城打援,亲自率轻骑迎战窦军,在汜水上以优势骑兵冲阵,窦建德全军溃败被擒,王世充见此只好投降。此一战役克两强敌,奠定了李世民创立唐王朝的军事基础。毛泽东曾赞道:“自古治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二,贞观政声明照青史

武德九年(公元626)李世民继位称帝,庙号太宗,改元“贞观”,时年28岁。隋末唐初战乱,又适灾荒,国家经济凋敝,百业待兴。面对治国的严重挑战,李世民表现了异乎寻常的政治谋略。他知人善任,大胆改革旧制。《旧诏书•长孙无忌传》载:“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先后载”!他在改组宰相班子时,各察人,一年内除裴寂暂挂名司空外,其余淘汰殆尽。贞观初,三年先后起用八个宰相,平均年龄50岁,著名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八人中,李靖、王珪、魏征之间曾有宿恕政敌,原李建成部下的韦挺,李刚、欧阳询都被留任,他开怀纳谏形成了“开直言之风”,因此唐初一批杰出的庶族政治家的出现,改变了朝庭贵族政治空气。

改革政府机构,李世民对魏晋以下形成的三省制度在权力关系上做了新的规定,创立了崭新的宰相制度。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尚书省为政令的最高执行机关。最高长官是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属官为左右丞,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简称“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的确立使国家职能机构更加完善,对后世历朝历代王朝政制影响深远。至清代各种制度均有兴替,唯有六部沿用不改,为提高统治效率,他将过去的州、郡、县三级改制为州县两级。

修订唐律,健全法制,李世民在武德律的基础上采纳魏征“遂以守仁治天下”“以宽仁慎刑”为立法思想,实行“礼法合一”,即以立法形或使礼的原则法律化。他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从贞观元年到贞观11年,由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修订的《唐律》历时十年,在全国颁发施行,如果说《罗马法》是人类历史上奴隶制法典的代表,那么,李世民主持制订的《唐律》和《唐律疏义》则是人类历史上封建法典的代表。

兴教办学,完善科举。李世民认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即皇帝位后,“乃罢周公,升孔子为先圣 ”,孔教对他来说,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兴儒学完善科举,从中央、州、县三级分别设国子监,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上述六种学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00、500、1300、50、30、30不等,同时期,朝鲜高丽、百济、新罗和吐蕃诸国也派子弟千余人入读国学。

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唐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达到了史前高峰。许多外国学者、艺术家、医师、宗教徒、官员和工匠相继来唐,荟萃中华。贞观四年(公元630)日本向唐派遣唐使后留学生、学门僧、医师、画师、工匠络绎不绝来到中国。同时期各种宗教也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和发展,一千多年来备受世界举目。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据史载:此一时期,外商纷纷涌入唐内地经商,仅回讫人就达数千,波斯人、大食人最多。当时我国主要大城市都留下了外商的经商足迹,商贾往来不断。长安西市繁华,外国人可置产业、开店,与汉人通婚。“五市贩运”使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纸张、种子不断销往亚洲、非洲、欧洲,外国的皮毛、珍宝、马、药材、瓜果、蔬菜等不断传入我国,古“丝绸之路”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经济文化交流,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贞观之治,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打下了深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李世民推行的四夷一家的民族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如一 ,非不得已不“耀兵振武”。他坚决反对对突厥族的侵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对外贸易往来。他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他的治国思想是:“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贞观二年他对朝臣说:“凡事皆需要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为也!”他的政治思想开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一千多年中国民主政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作为我国封建时代一朝明君,他具有文武双全的雄才大略,在济世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李世民即位不久,命魏征等编撰《群书治要》,下令修成了《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和《隋书》等六部史书,亲自参加了《晋书》《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等书的未论撰稿,故总题曰:“御撰”。他对诗歌创作提出了“用咸莫之曲,变烂漫之音”的要求,其咏怀述志之作有《帝京篇》《登三台言志》《赐萧璃》,巡猎之作有《饮马长城窟行》《经破薛举战地》《狩》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佳句名传。在唐初的诗坛上他的诗雄伟不群,规模宏远,别具一格,堪称:“雅丽高朗,顾盼自雄。《全唐诗》卷一《太宗皇帝小传》说“有唐三百年风雅,帝实有以启之焉”。《全唐诗》《全唐文》《唐文拾遗》共收李世民文36篇。贞观廿三年七月(公元649)十日他溘然长逝。他的功绩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无与伦比,他知人善任,纳谏如流的政治作风,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独树一帜”,他是世界当时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成功除了个人的独特天赋外,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华民族世代发展方向,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一代明君。

三、两朝血缘艰启家运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突厥对隋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隋炀帝出塞亲巡。八月初,困于北塞雁门关,屯卫将军云定兴决定起兵解救,但兵员不及突厥,情势危急。年仅17岁的李世民对将军们说,救皇上必大张其鼓,云定兴询问何故,李世民分析说,始毕可汗率其全部兵马竞敢围困我皇上,必是兵出仓猝,我们若大张军容,十里幡旗相续,兵分四路,夜间征鼓响应,突厥意我救兵云集,惊恐之间,必定撒围而去。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意见,于夜间旗鼓出兵,兵分四路进到山享县,突厥探子飞告始毕可汗,令突厥即时惊恐,撒围而逃。李世民以不足万兵,虚张声势兵不血刄退去敌军十万之众,并救了隋炀帝。隋炀帝后来得知这位不知名的大将是上柱国将军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有意将公主杨吉尔许配李世民,李世民对杨吉尔早有所闻,得知皇上赐婚于自己意欲求之不得。但李世民已有婚配长孙氏,隋炀帝得知后意欲改变主意,可公主对李世民亦有倾慕之心,她对父皇说:“父皇金口玉言,言既出不可变”。大业十二年(公元616)逐为公主下指婚消息,李渊因存反隋之心,意有忧。但长孙氏大力支持李世民娶炀帝公主。她认为,一是皇命难违,如若不娶,李氏家族会招来杀身之祸,若应允这门亲事,相反可以消除隋炀帝对李氏父子的戒心。于是她说服了家公李渊,并主动提出让公主排其右(即上),大业十三年长孙氏亲自操办了李世民与杨吉尔的婚事,后来长孙氏与杨吉尔相处亲如姐妹。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继而进入长安,李渊没有立即称帝,而是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即隋恭帝,改元为“义宁”,而自己让恭帝加封为唐王。除了为天下一统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利时来平定各路反王势力外,杨妃从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正是这位公主下嫁保住了乱世隋炀帝的宗室后人。义宁二年(公元618)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同年五月戊午日李渊以禅让的方式称帝,恭帝杨侑即逊居于代邸(皇室临时宅邸),后遵杨妃之意,帝室迁居河南洛阳封为洛阳王。

杨妃身家高贵,她深为长孙皇后之贤所感,长孙去世后,李世民欲改立杨为皇后,她拒不受封,并表达了肺腑之言:第一,长孙皇后之德之贤后宫无人可比,谦自不如;第二,自己虽是前朝公主,但父皇非有德明君,而是败国之君,若立妾为后,于国有碍 ;第三,皇上已立太子,若改立妾为后,引储君之争,恐连后宫不宁。太宗听其言深为感动,从此未生立后之念。

杨妃与太宗生有二子一公主,长子为三皇子李恪,二子为六皇子李愔。李恪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九月二日,出生后封为长沙郡王。武德九年(公元626)太宗即位后进封为汉王。贞观二年(公元628)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因年幼不之官。太宗说:“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贞观十年(公元636)改封吴王,后授安州都督,太宗诫勉曰:“汝惟茂京,勉思所以藩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可见太宗对李恪十分宠爱和器重。

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皇长子承乾、四皇子李泰、九皇子李治为长孙皇后所生,是为嫡子,其余均出于后宫妃嫔。根据封建王朝嫡长子继承制,太宗登基即立八岁的承乾为皇太子,但这个皇子太不争气,自幼顽皮,稍长即好声色。后来甚至无所顾忌,胡作非为,太宗便生废太子之心。四皇子李泰见太子失宠欲取而代之,他纠集宰相房玄龄的儿子附马都尉房遗爱等,形成争太子位的一股势力。承乾见自己亲弟如此处心积累要挤掉自己,就派人假冒李泰府中之人去告密李泰种种不法行为,结果被太宗识破。于是,又派人暗杀李泰未能成功,就铤而走险,阴某发动宫廷政变,直接夺取皇位终归失败,承乾被废为庶人。

承乾被废,李泰本以为太子非自己莫属,没想到太宗征求大臣意见,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主张立四皇子李泰,另一派主张立九皇子李治。而地位显赫的国舅长孙无忌和宰相褚遂良都主张立李治为太子。在这个太子争夺过程中,李泰施用明暗之策,太宗对李泰不以为然,如是决定立李治为太子,为防李泰闹事,对李泰实施囚禁。后来太宗觉得李治太懦弱,怕对社稷难有作为,欲改立三皇子李恪为太子,认为李恪的母亲杨吉尔是隋炀帝的女儿,血统高贵,接受了良好宫廷教育,李恪从小受母亲良好家庭教育 ,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实是诸多皇子中的佼佼者。他说:“公岂以非已甥耶?且儿英果类我。”此欲念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因这个欲念,却为李恪埋下了杀身之祸。

贞观廿三年(公元649)太宗去世,高宗李治即位,拜李恪为司空,梁州都督。李恪名望素高,又曾受太宗赏识,长孙无忌辅立高宗,忌李恪篡位,意欲去之。永徽四年(公元653)太宗之女高阳公主和他的丈夫房遗爱,对李治做皇帝不满,于是与太宗之弟荆王李元景阴谋发动政变,想推翻李治,不料事情败露。高宗让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不仅杀了高阳公主等一千多人,为保其孙甥李治皇位,趁机诬陷李恪参与谋反,设毒害死了李恪。年仅33岁的李恪在临刑时高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李恪的夫人萧妃同时遇害。李恪遇害后,母亲杨吉尔带着李恪四个未成年的儿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被流放到岭南郡郁林县(今广西贵港市东南)。杨妃在艰难的岁月将李恪四个儿子哺养成人。

四、因祸得福族源长流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寄,自然之法也。李恪被害后,因儿女被流放,远离朝廷王权的争斗,避免了后来武则天的篡权之刀,得以幸存。其子孙繁衍遍及华夏九州,以恪为先祖的族人谱系,长传华夏青史。

长孙无忌害死李恪去掉了心头大患,自以为保全了亲外甥的皇位,自己可以享受这个国舅爷的荣华富贵。后来的历史发展恰恰与他的愿望相反。永徽五年(公元654)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一再反对,他的外甥李治这时也不听国舅爷的话了,立了武则天为皇后,这就得罪了武则天。显庆四年(公元659)中书令许敬宗受武则天指使,在审问监察御史李巢谋反案中,以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长孙无忌当年诬陷李恪的办法,同样指控长孙无忌参与谋反加罪。高宗这时也不给亲舅舅以自辩的机会,先去其官爵,又流放黔州(今四川彭水)。不久,许敬宗又派人去黔州逼令无忌自杀,并没收其一切家产。长孙无忌死后,朝庭内外都觉得由他一手导演的李恪冤案应该平反。高宗当年就明白,由长孙无忌一手污陷他的三哥无非是想去掉一个最强的政敌。此时李恪早已死了,自己的皇位也座稳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将当年错杀李恪的责任全部推到长孙无忌身上。于是,决定顺应民心,为李恪平反。显庆五年(公元660)追封李恪为郁林王,并立庙祀奉。但这次平反并不彻底,没有将李恪的四个儿子从流放地赦回,而是以唐高祖的堂侄河间王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继李恪之嗣。直到廿四年之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李恪长子李仁才遇赦从岭南还京。时李荣犯事罢官,李仁才袭封为郁林县候。到中宗即位(公元705),以王礼改葬郁林王夫妇于长安城西,封李仁为成纪王。神龙二年(公元706),中宗立李重俊为太子,但韦后、武三思、安乐公主轻蔑,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李重俊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就发动政变想杀死武三思父子,追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结果李重俊反被杀,李仁因追随太子诛杀武三思,被韦后以谋反罪杀害,没收家产,改姓“蝮氏”。睿宗即位,下昭为李仁父子平反,恢复李姓和官爵,李恪次子李玮早年死在岭南流放地,中宗追封为朗陵王。李恪三子李琨武则天时期历任六州刺史,皆有政声。武则天圣历年间(公元698-699)为岭南招抚使,在安抚南方少数民族反判处理得宜,死在任上,赠司已卿。中宗神龙初年赠张掖郡王,玄宗开元年间因他的儿子李祎屡立战功,官拜太师,追封琨为吴王。李恪四子李璄神龙初年封归政郡王,历任宗正卿,后因大哥李仁诛杀武三思受牵连,贬南州司马。李祎长子李峘袭封赵国公,时年杨国忠当政,排挤与自己政见不一的人,李峘科考出自功名做睢阳太守,三弟李岘做魏郡太守,兄弟两人治郡,以理行政,后李恒升为朝官,任兵部侍朗兼御史大夫。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入长安,李恒陪同玄宗逃往四川。在成都与陈玄礼一起带兵,平郭千仞谋反,因功加封金紫光禄大夫。马嵬驿兵变,太子李亨被玄宗允许留在北方,李峘的弟弟李岘当时为凤翔太守,留在肃宗身边辅佐。在安史之乱中,两兄弟都为护主立下大功。长安收复后,肃宗和玄宗相继回京,李峘升为户部尚书,李岘升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为梁国公,后任吏部尚书,李峄升为户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兄弟三人同朝为官,同居长安长兴里第,门列三戟,荣耀国朝。

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以后,是李唐皇族的黑暗时期,武则天在残忍杀死了自己三个子女后,把极其恶毒之手伸向其他李氏皇族,她发动全国性的告密活动,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杀害李氏皇族上千人。在武则天前中期,唐中宗李显为保李氏皇族血脉,李显授意委派李祎次子李峄去四川任蜀州刺史,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年。在这里李峄生一子李远,李远生二子李涛和李瀚。在武氏夺权的毒刀下,这支皇族脉裔有幸远离长安幸免于难(唐高宗的后裔也多幸免)。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以后,经过朝里窝斗后,韦后、武氏、太平公主三股势力烟消云散。李旦退休,李隆基上台,大唐恢复太平,再次屹立在圣世之巅。后来,很多李恪的子孙回到朝政匡复大唐社稷,长居京城长安。年轻的李隆基开始执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仿校当年太宗,把朝政变乱中帮助过的功臣全部封侯列土,一时民心和顺,景象升平。他任命姚崇为宰相,励精图治。此时李峄祖孙三代在蜀三十余年,他看到李峄的长孙李涛为人忠实,为政细察民情,于是调李涛到长安任户部尚书,封吕国公爵位。从此以后的180多年中,李涛的后人一直在大唐担任要职。李涛生二子承休、承范,承休后来任成图阁学士加兵部尚书,文武双全。承休生二子仲容、仲宝,仲宝后来担任太子中允,是皇帝的随侍近臣。仲宝生三子景圭、景亮、景山,景圭后来任太常卿。景圭生一子李衜为唐昭宗近臣,唐天祐年间由承事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李恪以后的几代人伴随着大唐王朝的兴衰,成为大唐王朝历史的见证人。从李恪到李衜传十一世,圣世天民在大唐王朝的历史舞台上走过的历史轨迹,也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而消声匿迹。然而,生命长河的乐章却随日月星辰长响人类社会之音。

五、命运之难潜心佛理

李衜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九月廿三日,自幼聪慧,跑读诗书,熟谙弓弩,常思报国之忧。学文之余兼习武,弱寇之年封为承事郎,为皇室近臣。然而却生不逢时。乾符年间,王仙芝,黄巢起义,皇室被迫迁徙,李衜随僖宗入川,僖宗起用李克用,杀王仙芝、黄巢,短暂的太平未能改变王朝衰败的凭势。僖宗时,叛臣梁王朱温专权,不断扩充实力,欺君篡国,李衜临危受命封为上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天祐末年(公元906)朱温挟天子威临长安,胁皇上迁都东京(洛阳)。甲子日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主矣”。又对臣下说:“纥于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死乐”。君臣泣下沾潸 ,不知所从,李衜受旨不仕,晦名偕堂弟李述 ,携皇族谱牒徒步南逃湖湘。

李衜南逃后,唐昭宗被迫迁往洛阳,他每天忧心如疾,度日如年。天祐元年八月二十日,昭宗被出卖黄巢起义窃取唐朝大权的叛将朱温勒死在洛阳九曲池,尸体被抛入九曲池中,八个儿子及家室同时被杀。此时一个刚出生的小皇子由内侍胡三带到江西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隐藏起来改姓胡,名昌翼,他的子孙后来多迁安徽绩溪县。这支人在后来在1300多年的科举时代出了700多个进士,红顶商人胡岩,明代江南巨富胡贯兰,徽墨世家胡开文,中医奇才胡庆余,直至近代文化名人胡适都裔出其孙。

在李衜南逃之际,江南是唐朝统治比较稳定的地区,俗称南蛮之地。皇室近臣当时离开长安后,来到秦岭余脉华山,李衜剩机叫人转告老父(景圭),告之天黑与堂弟李述躲过了官府的视线,携带家谱资料,开出公牒,开始隐姓埋姓的南逃生涯。于是日隐夜行,终于逃进了秦岭山区。养尊处优的皇室一行为了保全生命,克服山路崎岖之险,忍饥挨饿,艰难徒行,脚都走破了。一天夜晚,到达湖北郧西境内的一座庙宇前,李衜在庙宇中询问小和尚他才知道自己到了湖北郧西县辖地,脱离了朱温的控制范围。心稍安,便进庙歇脚,这是逃出华州后的第一宿。他详细询问了南下水行路线。唐时水路便于远行,各交通枢纽设有驿站,以便过往人员歇脚和补给。在这里他等到了父亲并一行赶住郧县县城,在县城里住宿一晚后第二天辞掉随行的小马,携家人经过郧县码头顺汉水南下。经谷城、襄阳、宜城、钟祥、仙桃历经五个多月到达云大泽。又从云梦顺水南下,转道进入南昌鄱阳之间。弃舟登陆,自然不敢在平原通衢之地定居,于是在南康郡建昌县邑暂住。堂弟李述迁往景州,而李衜选择了永修磨刀村。这个地方地处大山腹地,八面群山环抱,南临修河碧波荡回,风景秀丽。作为太子太傅的李衜感觉地此空气宜人,视为安居之地,在此巧遇佛道之人黄师祖、李师母。 。

黄师祖原名黄蘖,又号断际希运禅师,主要活动于唐宣宗至唐昭宗时期,唐宣宗时尝与黄蘖僧游观鹫峰山瀑布、山有黄蘖 寺,唐宣宗大中四年(约850)前后,黄蘖被追赐紫袍金带,并首创兹云寺,后为龙兴寺。黄蘖的高门弟子义玄在镇州立临济禅院。时任宰相裴休两次礼请黄蘖禅师于钟陵、宛陵日夜问法,精勤不休,笔记其言撰成《钟陵录》、《宛陵录》禅卷,名为《黄蘖希运禅师传心法要》。这是当时佛教禅宗活动的记录,他提出了“理入”和“行入”两种入道方法。“理入”讲认识问题,深信众生都有同一的真如佛性,由于烦恼和妄想而暂时污染不能显现清净心体上的本有佛性,因而必须舍妄归真,修壁观法。这种观壁的方法比喻人心如墙壁,凝思入静,从认识上舍弃现实世界,追求佛教真理。“行入”讲实践问题,指入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求行,称法行。入行着重要求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抛弃一切情欲,严格按佛教教义修行。理入和行入的结合是佛教达摩的简易禅法。李衜避难于于此,得庇于黄师祖李师母,实为生命危难之时的佛道福佑。皇族生命接上了自然之归,生命长河源远流长。受黄师祖、李师母的佛道影响,他在这里贩裔佛道,探寻人的生命永恒真蒂。李衜后来对子孙们说:“今后李氏子孙的家庙要象祭祀自己的祖先一样供奉黄师祖李师母两位恩德之人的香火。“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

六、生命之河依归自然

李衜去世后,葬在磨刀村的一个叫老鼠尾的山上,意为家宅兴旺之地。后世为李衜建祠为“仙李蟠根”。对李衜的隐居,北床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宰相晏殊曾评价曰:

冰玉精神,江湖器宇,墨斗文章,风霜气度。

乐于从道,佛乐从俗,择于友道,佛友益谀。

官而忘私,子而得殳,事而忘势,忠而得所。

以子之才,物所快覩,何所喻之,世之规矩。

李衜是唐末五代时期戡乱时代的见证人,朱温篡唐后占据中原,势力最为强大,当时南方还有许多割据一方的小朝庭,他们之间进行了频繁的兼并战争。其中杨氏政权从北、南、西三个方向扩张,用兵的重点是争夺长江中游的控制权,切断朱温与南方各藩国的联系要道。唐天祐二年(905)二月淮南杨氏政权灭杜洪,占有鄂洲,次年占有岳州,又趋江西出兵占领洪洲,江州和饶州。因此整个藩镇割据时期朱温势力未达江西。

据《江西通史》隋唐五代卷载:洪州都督府领县、南昌、丰城、高安、建昌、新吴、武宁、分宁、建昌一直是唐时重镇。天启中期划出新吴,武宁两县,这里扼鄱阳湖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当时天下大乱的复杂情况下,李衜选择武宁磨刀这个地方隐居,在这里开始了苦海寻路的道教生活,后来从俗娶裴氏女生轩、辕、軿、辂四子,生命之河在这里溋运。每年中元节他都备好祭品,在吴王履带和黄师祖李师母的牌位上供,告示子孙,生命依归自然,无忘皇族之恩,后人尊李衜为“磨刀李”始祖,永载圣世谱牒。

李衜所传的皇族谱牒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上修订的,到高宗时开始记录脉裔。五代十国天下纷争53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为保存繁衍磨刀这支皇族李氏脉裔,李衜倡义裔孙外蕃无疆,江河为生命之饮,江山为族裔之所。他的长子李轩移居江西瑞昌清盆,生二子德汉、德淮。次子李辕移居南山生子德雄。李辂迁居武宁生六子德权、德陪、德衡、德辉、德正、德新。李辂为武宁樱田始祖。德陪生李晖,晖生琛、璠、玙、珩四子分别落藉湘鄂川贵等地,形成了一支浩瀚的李氏家族群。在这以后的近千年的历史中,尤其是以迁嘉鱼湖西的李璠后裔为繁,族居嘉鱼、赤壁、咸安,通城、崇阳、洪湖、荆州、天门、沙市、南障,湖南临湘、岳阳、平江,贵州毕节,四川万州等地。《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序曰:“嘉鱼李氏起自南唐辂之曾孙璠,由江西武邑樱川迁徙嘉鱼湖西之滨,省份吴楚,之大路计千里之遥,是源之远者,流亦远也。璠亦以湖西为发源地,是源之外復有源流之外又有流也。”这支族群在千百年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人文之星,繁星闪烁。

李璠生宋景祐四年(1037),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唐嘉鱼始立县置,八百里洞庭南蛮佘脉,阳光露热土情犊初开,生命之阳落地生根。皇族李璠不远千里从江西武宁樱川来到嘉鱼湖西铁坡伏虎山陈八龙庙(址在伏虎山东头),从教世俗之理,传播阴阳之道,人称阴阳先生,落藉为业,成为嘉鱼人。他的四世裔孙宗仪,宗儒继承先祖意志,在伏虎山大头山东头建一义学,是为湖西义学。开创嘉鱼私塾教育先河。宋靖康之变后因国乱义学几废迁,公元1200年,李桂复办于朱砂思姑台又几兴。到明代嘉鱼人文兴起,公元1500年朝廷敇建“世祀堂”,时内设“义学堂”延续几百年,直至民国。义学初为训李氏子姓,后惠泽蒲圻咸宁湖南临湘子姓,以后时逾久,地无疆重教倡学为家之范, “学校之建,将以俶人心,变士习,而美风俗也,人伦物理纲维世道”。一域莫以兴学为重,人文千载秀教化成龙。代有科第禅联,世有人文尉起,嘉鱼人文由是而兴。到明代,柱国少保李承勋名震朝野,“嘉半朝”闪烁历史星光,“俾嘉鱼之名丕显于南楚”。 史载明代朝廷重臣三部尚书(吏部、刑部、兵部)李承勋、都察院副都御史李田,文化名人李承箕、李承芳、南京户部郎中李宝约、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李承恩、吏科给事中李太清、光禄寺少卿李僚、进士李宙皋、李聘臣、清末建威将军李士尹、当代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室主任李绍群、国防科工委导弹工程高工李德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高级会员博士生导师李青、现代实业家跨国公司总裁李平、李建平都裔出其子孙,创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了鄂南深厚的人文底蕴。

北宋以后,贡士定斋公始立璠公家谱,以后世逾久,地无疆,族大丁繁裔孙有序,伦理不乱。然宗亲地域之情由是相缘,族居他乡一家亲。他承载的千年家谱文化,记录的裔孙遍及湘鄂川贵等地,乡贤名宦誉奕千载,是为当代社会大家庭的世家大族。嘉鱼这块生命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热土。祈运了一脉世续万代的生命脉系。千百年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精神孕育了一个人文生态的血统文化。虽然在今天的公民社会里这一文化暗然失色,仍然是社会和谐有序的文化载体。当今社会大家庭,仍然需要生命保有一个血统文化的情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世界普世的人文精神内含。在生命的文化里,无论你走向五湖四海还是异国他乡,她都是你安身立命的基石和生命希望的精神力量。道法自然,地为生命之根,伏虎山、大头承载了几万血统生命的伦理、情感和道德。正是这个人文的生态文化成为今天社会明文和谐的纲维之理。正是这个人文的生态文化让客居五湖四海和异国他乡的嘉鱼人懂得一份故乡情。千万年的伏虎山和大头山承载的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2年11月县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民间有识之士投资三十多万元建为“嘉鱼人文历史景观”。故土清曲,娘母情怀,生命之序已然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发展的文明之基。明代工部尚书吴廷举应李承勋之邀,为李璠宗祠提写楹联曰:

圣世天民迈种英裔传海内,

郁林仙李一枝老干发湖西。

李建雄撰稿

2016年元月28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4309/

圣世人文星光的评论 (共 17 条)

  • 老夫子(熊自洲)
  • 龙行天下
  • 夏之菲雪
  • 雨袂独舞
  • 春暖花开
  • 从余东风
  • 杨国鹏
  • 雪灵
  • 阿司匹林
  • 诗心云卿
  • 襄阳游子
  • 昆山
  • 暮兮颜
  • 张照准临商银行
  • 白云飞
  •  推荐阅读并说 问好
  • 大三畢業

    大三畢業圣世天民迈种英裔传海内,郁林仙李一枝老干发湖西。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