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争与和平(散文)作者李吉华

2016-01-04 14:30 作者:李吉华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战争与和平(散文

如今是和平年代,国泰民安、百姓幸福,到处洋溢着五谷丰登的祥和气氛,随处可见欣欣向荣生机蓬勃的景象。城市高楼林立、五彩缤纷,闪烁的霓红灯下,是迷人的花花世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纵横交错,就象美丽的风景线。车站、码头、街道上,人群川流不息,那是城市的血液在流动。青山绿水是大自然的杰作,无时无刻不在装饰我们的视野。深人静时刻,常想人生几何路漫漫,走南闯北几经风严寒,许多人生经历,许多记忆,许多感慨,缠绕心窝。但是,只有品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才会明白人生的真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已结束30多年了。30多年来,战争场景始终在我心中缠绕。每当亲朋好友提起那场战争时,思绪便回到当年,连睡中都会说打仗时的话。有时想起血洒战场英勇牺牲的战友,仿佛还在身边。一定神,却又怆然,哦,我们已作生死之别!

我是幸运者,也是那场战争的见证者。当时我才20多岁,血气方刚,充满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热,为保卫祖国边疆每一寸土地不受侵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没有理由不去参战。因此,我没有多想,毅然做出坚强的决定要求上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

按常规参战是没有我的份的。当时我在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打仗参战是野战军、基层官兵的事。但是,由于战争爆发时间急,也非常突然,部队紧急动员、整编,从外单位抽调官兵补充到野战军的各个连队,机关部队的我也积极报名参战。所有部队进行了宣传、教育、动员、鼓励,要求写请战书、血书,还有遗书。我们参战心切,纷纷表决心,承诺勇敢作战、不怕累、不怕死。

我在机关上下级人缘关系好,工作也干得很出色。由于参战打仗是要牺牲的,因此,部队领导借此机会将平时调皮捣蛋、作风稀拉、不服从管理、表现较差的兵调去野战部队下基层参战。然而,我思想非常积极,坚决要求上前线到野战军去,到基层连队去,并且一定要到第一线。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当兵不打仗那叫什么军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作为一个军人不去上前线打仗,岂不是兵白当了;不管是死是活,也要去体验一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接二连三地写申请书、请战书、血书,每一份态度都非常坚决,一根筋就是要求参战上前线。刚开始领导不同意我去,令我对领导产生很大意见,就气冲冲去找领导闹。经过软磨硬缠,领导终于同意了我参战的请求。

当我背着被包离开军区机关大院时,战友、同乡、领导个个泪流满面,象是生离死别一样。我却一滴泪水也没有流,一股激情在心里翻滚,兴高采烈地上了开往参战部队的军用汽车。

经过几小时的颠簸,我到了野战部队——149师炮兵团,被分在榴弹炮一营一连。同去的还有其他部队的战友和刚分去的新兵,有的新兵连帽徽都没来得及发。军训很简单,也就是作个基础介绍。在那段时间里,连队只点过几次名,连长、指导员、排长等与新编入的战士彼此也没来得及认识。

出发前,大家把通迅地址都写在留守包袱上,再抄写一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还在领章和衣裤的规定位置写上自己的血型、姓名、部队番号。大家互相吩咐:只要活着回来,就不要忘记去看看我的妈妈。此时,战友们的眼里都会饱含泪水。这泪是高兴的泪,是充满战友情谊的泪。战友之间是骨肉兄弟,这种情谊可化作有我无敌战无不胜的力量。

大家把整理好的背包送到出发的车上,多余的东西全部装进留守包袱里,由营连统一保管,还把遗书也打进包里,万一牺牲了也是对父母的告别。

二月二十日下午,给大家补充了弹药,每人还配发了4枚手榴弹,领到了1公斤的压缩饼干,1个蔬菜罐头和1个猪肉罐头;为了饮用水的安全,每人还领了一瓶消毒净水片,加上枪枝弹药,1把工兵铲,1块雨布,1个水壶,1个防毒面具,还有一个草绿色的挎包。由于当时天气热,每人只穿一身的确良单军装。所有这些,就是我们在战场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的全部行装。为了减轻负荷,两个罐头早早地就让大家装到肚子里去了。

晚上,我们乘火车由四川燕岗火车站出发了。在火车上,连队领导给新兵讲枪炮的基本知识,如三点成一线,瞄准就开干,等等。

火车一路穿隧道,过大桥,呼隆隆向着云南方向前进。平板车上有大炮、炮弹、汽车、干粮、人员及相关的军用物资。每到一站都能看到大大的红条幅、横幅、标语,上面写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服从前线”、“无条件服从前线”、“一切支援前线”、“保卫祖国、人人有责”等口号,沿途各地的人们有组织的集结在路边,打着支援前线的横幅、标语,敲锣打鼓,惊天动地,还免费送茶水、送水果、送香烟、送部队需用的汽车零配件等等,场面非常感人。

火车到了昆明东站作短暂停留时,我看见好几辆军用专列满载着伤员,有包头的,有断手断脚的,有的在痛哭,有的边呻呤边挣扎。我当时还不知道牺牲了多少官兵,伤残了多少官兵。这一幕幕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情非常复杂而沉重,几乎感同身受。战争实在太残酷了,多少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倒在血泊中。我们的心有一种痛楚,有一种负重,更加知道身上的责任重大。我在心里一遍遍高呼:一定要为战友报仇!血债要用血来还!

2月24日黄昏,我们到达指定的待命位置——河口坝洒农场。红河对面就是越南,那边枪声响个不停。在待命中我们官兵一致,思想高度集中,警惕性很高,齐心协力挖战壕,挖猫儿洞,个个满头大汗精神焕发,没人叫苦叫累,有的新兵手都打起水泡,有的手脚都肿了。为了藏身,不得不这样做。

就地休息了几个小时,等待天亮后进入越南境内。刚进入越南时,看见许多老人小孩和一些妇女站在村头或马路边拍手欢迎。后来听说是越南的华人华侨,他们在越南受到打击和排挤,吃尽了苦头,早就盼望强大祖国亲人的到来,因此,见了我们的军队特别高兴,纷纷涌到村头、街尾夹道欢迎,招手致意,场面也很感人!

越南的边防部队及防线早已被我先头部队消灭与突破,我们大部队就像赶集似的沿着柏油马路,雄赳赳气昂昂,大摇大摆地向纵深推进。前面有侦察兵,后面有步兵、炮兵、工程兵、舟桥兵、通信兵、汽车兵、民工担架团、医疗队、还有导弹部队等。

此时,越南东援柑塘的316A王牌师正在代乃与我阻击部队激烈交战。越军经过30多次冲锋未能突破我防线,不得不退到四号桥地区设防,企图阻止我军进攻。

四号桥东北无名高地是越军沙巴防线的最前沿,部署有重兵把守。这里地势险要,右边是陡崖丛林大山,左边是深深的峡谷,只有半山腰独路一条。我们的步兵进攻步步维艰,连续换了几个步兵尖刀连、勇猛英雄连,都难以攻占,部队伤亡惨重,伤兵成批退下来。指挥部作出果断决定:用炮火开路!

经过侦察,确定了越军支撑点、火力点和工事的准确位置,火炮装定精确的射击诸元。一声令下,万炮齐鸣,将所有目标一举摧毁,尖刀连顺利冲过桥去,夺得各高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我们的炮火在敌人阵地上到处开花时,步兵高兴得直跳,连叫“炮兵万岁!”我们当时也非常兴奋,心情无比激动。

经过短暂休整,部队情绪高涨。看到兄弟部队伤员不断从前线抬下来,大家心急如焚怒火万丈,纷纷要求继续参战。终于接到上级命令,攻占四号桥西南无名高地,控制四号桥地区。

为了部队深入虎穴,保住大桥不被越军炸掉,保证我大部队前进,步兵战友们前赴后继,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穿越前行。敌人尽管死伤无数,仍然凭险死守硬抗。此时,两军零距离接触,大炮一时不敢开火,全靠步兵用机枪、冲锋枪等轻武器火力压制敌人,伤亡越来越大。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强大火力压了回来。

为了摸清对方敌人的情况,只能近距离侦察。步兵利用现地唯一一棵大榕树作掩护,隐蔽接近敌人观察。敌人朝着大榕树猛烈射击,在树干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弹洞伤痕。查清敌情后,我部用火箭炮,重机枪、82迫击炮强行压住敌方的火力。数名勇士在炮火硝烟中冲进了敌人的心脏地带,占领了制高点。大部队一鼓作气,夺下四号桥,顺利占领西南诸高地,取得了沙巴战役的重大胜利。由于伤亡惨重,英雄、功臣由此产生了许多,那都是用许多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呀!

进入越境的几十公里路,沿途有小股敌人与我军零星交战,有的还化装成老百姓,混在人群中打冷枪、放冷炮,致使我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引起官兵的极大愤恨。上级根据这一情况,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敌人,对当地的老陌姓逐个进行严格讯问检查。一旦发现武装分子,立即抓捕,抵抗者一律消灭。

3月5日,我们在黄连山垭口把守。这里离河内还有几十公里,山下是一马平川。正在这时,后方传来撤军命令。我们在缺粮、缺水、缺弹药的情况下,等待着后勤支援。没有武器,就捡越南兵的武器用;没有干粮,就自找野果、红薯、野菜充饥。重伤员送下火线,轻伤员持续留用,部队尽管伤亡惨重,但部队干部战士很团结,睡土沟,卧战壕、蹲猫耳洞,天当房,地当床,士气高昂,充满激情,战斗力随时保持旺盛。有的重伤员不愿离开战场,再三要求留下,表示死也要死在阵地上。这种为祖国为人民不惜一死的崇高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多么宝贵啊!

我们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随后,我们交替掩护,逐步从越南撤军。回撤的时候,沿途看到我们的民兵服务团,他们有的在各山头搜寻失踪和受伤的战友,有的在寻找烈士遗体及遗留物品、枪支弹药等,一一收捡回国。当我们回到祖国边界时,早有政府机关团体、学校师生、人民群众的人群排着长队,在欢迎我们凯旋回国。那气氛、那热情、让人感到最温暖、最激动。许多战友都流下激动而辛酸的泪水,但是始终兴奋不起来。他们想到牺牲的战友、失去的兄弟、同胞、亲人,心里非常痛苦,很是悲伤,在欢乐的人群中怎么也欢乐不起来。

战争太残酷了。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枪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是真理,谁就是强者。这一切永远成了历史,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吧。

回到四川驻地后,我还念念不忘那些曾与自己一起拼杀疆场的烈士们,不忍心回首兵戎相见血流成河的惨烈场景,想到这些心情就非常沉重,许多感慨从心里涌起。是呀,大家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每牺牲一位战友,他的家人都很悲伤,给这个家庭带来痛苦和损失。官兵们谈论最多的不是战争的胜与败,更多的是谈论一些干部在战前将自己的亲属子女调离参战部队,以生病为借口调去机关、学校、后勤或者未参战部队去服役。这些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干部战士反响非常强烈。后来就有了《高山上的花环》电影的诞生。

尤其是想到我们逝去的战友,按当时规定阵亡烈士抚恤金只有500元,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活下来的受伤人员,治疗好后就根据等级评残,然后逐个退伍复员回到自已的老家。除立功受奖人员发有功臣纪念章、证之外,每人一份喜报,一张奖状,一枚中央慰问团发的纪念章和一枚云南省纪念章,一条印有“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纪念”字样的枕巾,一个搪瓷杯和一支圆珠笔,还有-包糖果约两斤左右。这就是荣誉,这就是当时的最高奖赏了。除糖果以外其余的纪念品已成了我的终生收藏品,几次搬家或调动单位都把它当宝贝保存至今,已成我永生的纪念物,因为它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意义不同,价值不-样。

许多参加过自卫还击战的战友们时常回忆过去残酷战争岁月时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战场,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倍加珍惜。当年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有的已长眠在祖国的南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永远地为祖国守卫着边陲;有的战友将腿脚留在了南疆,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他们无憾;这种“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依然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谁是中国“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

几十年过去了,许多战友还深深怀念那场战争,以各种方式缅怀逝去的战友。几年前,战友们还组织曾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复退转业军人、军烈属、伤残、及有功之臣们去云南、广西边境烈士陵园扫墓。这体现了战友之情、兄弟之情,生死之间的友谊之情。

对越自卫还击战后,战友们回到了各自的家乡,有的进入党政机关、公、检、法工作,有的进入国企,有的到民营企业,有的到私营企业,有的当个体户,相当一部分到农村修地球,耕耘祖辈留下的黄土地,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就是为了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改革的步伐,许多战友面对机遇与挑战,国企的改制、整合、分流,有的战友逐渐下岗、退休,有的另起炉灶当个体户、开公司,有的领基本生活费待在家里等老。还有-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上,妻离子散,无人问津。社会就这样残酷,命运就这样不公平。同样是参加“革命工作”,奉献青年华,同样是为国保边疆,最终各自命运结局完全不一样。

含泪默默的祝福烈士在天堂一路走好,祝愿烈属们健康长寿!

究竟那场战争值不值得,还是让后人去评说吧!

和平始终洗不去我心中战争的阴影。

后人记住历史吧,也记住战争与和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8517/

战争与和平(散文)作者李吉华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