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散文)作者:李吉华

2020-10-14 13:16 作者:李吉华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作者 李吉华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因兄弟姐妹多,生活非常贫困,有时甚至连买盐巴、煤油的钱都凑不出来。

平日里,父母对我们这些儿女的要求都特别严格。节约用水、用粮,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是父母刻进骨子里的生活作风,也是他们对于子女的一贯要求。每次吃饭,如果不小心将米粒掉到桌上,父母都会要求我们要马上捡起来,用嘴吹去尘土继续吃;饭后,碗里不得有剩饭剩菜。谁不听话,就要挨骂挨打。这样的教导,让我们从小养成了珍惜粮食、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大家都讲人有德,必有福。一个家庭中严父慈母若是有德人,家人及后代子孙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也会注重德行,优良的家风永垂不朽,家族便可长盛不衰。自古都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家有善人,家有子,家有德人所产生的福报惠及世世代代,家风永远是最好的传家之宝。

记得在七十年代的有一年,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年货,如买衣服,买鸡、鸭、鱼、肉,乃至买调味品之类的东西。当时,我家一贫如洗,实在是凑不出钱来买年货。一番纠结之后,父母还是决定将家里那两只下蛋的鸡卖掉,换点钱作为过年时的开支。

当时,当父母去抓鸡时,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让它们左逃右窜,怎么也抓不到。几个来回后,或许是鸡实在太会跑,又或许是父母的心中还有那么一丝的不舍,终究还是让这两只鸡逃过了一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灵机一动,父亲想到了写对联卖钱的主意。当时,父亲写对联的功夫在乡亲们眼里还是拿得出手的。

那天,我和父亲带上文房四宝,到乡政府门口摆上地摊。父亲负责写,我负责磨墨。上阵父子兵,配合得相当默契。来买对联的几乎都是乡里乡村的熟人,碍于情面,我们没敢多收钱,每副对联就卖两毛钱。兴许是薄利多销的缘故,买的人越来越多,大半天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是收入颇丰。眼见置办年货的钱有了着落,我和父亲都面露喜色。

收摊后,父亲有点累,却又起了酒瘾,于是邀请了他抗美援朝时的老战友——当时的人民公社武装部部长一起小酌,美其名曰“喝点小酒解解乏”。

他俩在一边喝着小酒,开怀闲聊。聊到开心处,总有几声欢笑传出,回荡在我当时似懂非懂的脑海中,也回荡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无论生活多么的艰辛,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乐观开朗的微笑。

酒足饭饱后,父亲到百货商店买回了些粗糙的白布。母亲就用稻谷草灰将这些布染黑了,准备在过年时给我们兄妹们各自做一套新衣服。然而,母亲后来改变了主意,把布匹收到破旧的箱子里,说等弟弟妹妹上学后再给他们做新衣服。

母亲又从箱子里翻出了些破旧的衣服。这些旧衣服上有很多地方都补了丁,有些地方甚至是丁上有丁。母亲将它们洗干净后,再次修补了起来。她心灵手巧,不仅针线活儿好,而且懂得颜色搭配。很多丁补上之后,仿佛就成了特有的装饰,看上去顺纱顺眼,让整件衣服呈现出一种朴素的美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穿上母亲缝补的衣服,我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左邻右舍见了我这过年的“新衣”,也是赞不绝口。

后来,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号召下,我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对此,我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一到部队营区,入眼所见的都是有关提倡节约的标语。“节约闹革命”、“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诸如此类的标语,遍布营区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水龙头旁和电灯开关旁都分别贴着“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这样的警示语。所有的这些,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历久弥新。

一方面,是受了父母勤俭节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被部队里提倡节约的氛围所感染,在此后的当兵生涯里,厉行节约的习惯渐渐融入到了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部队生活,为了节约开支,一支牙膏我可以用上将近一年。每次漱口,我挤出的牙膏都只有绿豆点儿大,刷在牙上,也仅能产生微弱的泡沫。

当兵的第一年,我每月的津贴是六元钱。每次津贴发下来,我都要将其中的四元钱寄回家里贴补家用——或供弟弟妹妹上学,或给家里买些柴、米、油、盐。

当时,到邮局汇款要收汇款费,寄挂号信也要收挂号费。考虑到老家人民公社邮政所的邮递员都是熟人,不会私自扣押我的信件,为了节约那一丁点儿汇款费,我耍了个“小聪明”,就将四元钱夹在平信里,贴上八分钱的邮票,寄回老家。信中,我再三叮嘱父亲,收到信后就要尽速给我回信,以免我担心挂念

一切都还顺利,四元钱每次都能如期寄到家里。此后好几年,我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将钱寄回去。

部队的工作也并不轻松,一如老家的生活般艰苦。入伍后,我被分入工程兵连队。打战备坑道、挖防空洞是我和战友们每天的工作。工作时,虽说有手套的保护,但双手破皮流血还是常有的事。而手套也因磨损严重,更是每天一换。除了手套,衣服、裤子弄脏破损也在所难免。

为了节约军衣、军裤,部队要求所有的战士不仅要学会自己洗衣服,还要学会针线活儿,但凡衣裤破了,无论大洞小洞,都要自己缝补。这些对我来说自然都是小事,可对于一些像我这样刚入伍的新兵来说却并不容易。

班长也很无奈,一边骂着这些“养尊处优”的新兵蛋子没用,一边还得教他们如何缝补衣服。

部队是一个大学校,也是一个大熔炉。在这所大学校里,每位战士都要具备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养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大熔炉里,每位战士都要锻炼自己的强健体魄,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些高尚品质,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战士。

为此,一首古诗伴随我成长,也感染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歺,粒粒皆辛苦”。如今各级政府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和“光盘行动”,珍惜粮食,防止舌尖上的浪费,敬畏食物已形成好的社会风气。

岁月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数十年过去了。虽然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变得优越了,但中华民族“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依然是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所必须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希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能一代代延续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kvbkqf.html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散文)作者:李吉华的评论 (共 3 条)

  • 红彤彤的杜鹃
  • 水墨残荷
  • 王东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