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广清先生的《南洋之门》

2015-12-28 16:21 作者:宋环如(檹)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赵广清先生的《南洋之门》

。门楼。香樟树。

篱笆。小路。微风。

长衫。孩子。阳光。

南洋公学的沧与桑。

蔡元培,“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二十文章惊海内”,奇才通才弘一法师。

时光荏苒的尘世。知名校友。巨匠泰斗。世界一流的变迁。

我拿什么纪念你----南洋之门!?

我拿什么演绎你----上海交大!?

一座门,隔住了愚昧,推开了文明。

一座门,时光不畏,风不岿。

一座门,一段历史。

一座门,一挽颂歌。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论坛的现场,120个国家的专家教授学者和国际友人。

北国江城吉林,博妙斋,书画艺术家赵广清,标准的北方硬汉。

南疆北国,温婉豪放,是什么,把交大的国际论坛和广清博妙斋联系在一起?

原来,此次国际论坛要征集特殊礼品,以交大的校门为题,演绎透视交大百年历史。前来应征的众多全国知名艺术家,都在构思揣摩后拿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唯有广清先生的作品,用北方特有的玉米叶制作的《南洋之门》让评委们眼前一亮,折服震撼,耳目一新。

这幅朴拙圆满,浑然天成的作品,赵先生之所以取名为“南洋之门”,是因为上海交大是始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发展至今,作品整体一个色调,那就是玉米叶的天然纯色,玉米叶纹理的疏密有致,坚挺俊逸,再经过烙贴等工艺,从色彩上小有变化,有了层次感,最重要的,玉米叶取之于自然承露于天地汲取于日月精华的质感,它那岁月的痕迹,正能体现交大百年风雨沧桑;它那灵性的滋长,在时光中谱写着交大从南洋公学到世界一流的艰辛中前行坚信中立足的旋律。与其它华美的作品比较,内敛纯净,不事张扬,这种踏实原味的作品风格,正是办学中求是求实的精神之体现,恰好地体现了“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的“交通”内涵,也与“饮水思源 国荣校”的校训相吻合。

一座玉米叶的南洋之门,一个世纪的缩影,一所大学的历程。

一座玉米叶的南洋之门,一位书画家的文化底蕴之再现,一位书画家的教育情怀之袒露。

天地空旷,野芳蓬勃,阳光彻照。十八世纪末叶到十九世纪初期的中国,迫切需要科学进步民主的思潮,可以说南洋之门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新旧思潮的交替,一个儒雅的学者牵着少年的手,迈进南洋之门,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这是赵先生作画时所寄予的人物内涵。

吴侬越语,柔曼旖旎,四季如,可赵先生偏要在树上画出北国的白雪,用先生自己的话讲,他在此处是要做点大胆尝试的,如此创新之笔,与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异曲同工之妙。任交大第一任校长的蔡元培有句名言: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我想个性之美就在于与众不同的特质吧。

树枝的婆娑,小路的弯曲,门庭的高低,篱笆的齐整,天空的高远,近处的疏朗,远处的密集,透视得自然合理。无论是构图造型,还是光影的处理,无论是题款,还是钤印,都是那么准确恰当。画面中即有中国画的特殊形式和内涵,又符合西方美学的科学原理。赵先生的作品一向以自然见真实,以流畅见功底,以色彩见审美,讲求气韵生动,天人合一,创新构成,中西合壁。可见作者书画、文化、艺术的底蕴之深。

整整一个世纪,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大,从古朴到现代,这期间的沧桑风雨从一幅玉米叶的画作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这就是绘画作品的魅力。亦能感受得到,交大著名校友李叔同的《送别》之韵律。

一曲跌宕南洋门,百年风雨交大歌。玉叶雕来尽其现,曾经风雨情几多。

2015、11、28下午3时

宋环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7156/

赵广清先生的《南洋之门》的评论 (共 6 条)

  • 老党
  • 雪灵
  • 小虎涛
  • 襄阳游子
  • 剑客
  • 大三畢業

    大三畢業一曲跌宕南洋门,百年风雨交大歌。玉叶雕来尽其现,曾经风雨情几多。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