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探访名人故居

2015-12-07 15:35 作者:楠香公子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北京的季,寒冷,但又见灰色的穹庐之上,送下遥遥的天,出门东向望,一片银装素裹。动手裹了裹大衣,尽管依旧很冷,但我不舍得在如此美丽的帝都中,独自一人窝在家中。于是,我与同学相邀去京西城的不失古老的名人故居游玩。

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前海西街,看着这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静心斋的一所名人故居,我不禁觉着这故居的地理位置真好,若不是地图中有这故居的标识,我还真不知道在这闹市中的幽静小巷里坐落着一所名人故居。抬眼再望,一个题着“郭沫若故居”金字黑质的牌匾映入眼底,我知道了,这就是郭沫若先生的故居。

买好了门票,我们就进了故居。绕过披着雪、挺立在寒风中的翠松,来到了真正的大门前,但见,灰瓦高尖瓴,朱门抹金漆,一派京城旧宅的模样。踏过门槛,从右边起顺着回廊参观着四合院里的陈列室——有郭沫若先生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这些厅房都保持着主人在世时所有的景象,真实的像假的一样。而就在这里,郭沫若先生完成了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论辩,以及著作《李白与杜甫》、我最感兴趣的《出土文物二三事》,还有他去世之后成集的《东风第一枝》和最后的一部译作《英诗译稿》。除了这些陈列室以外,还有一些展览室,里面展览了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以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郭沫若先生的一生,更有与他共同研究历史、古文字的同事好友的介绍。

许是看的累了,我便先不看中心宅院后面的陈列室,我在回廊里找了处不怎么贴近雪的位置,把围巾铺在椅子上就坐下了。看着还在下的雪,我不禁想象了起来,我把在陈列室看到的郭沫若先生与他夫人及孩子的合影原封不动复制在这飘雪的庭院里,我仿佛看到了郭沫若先生在院中里树旁沉思的身影,我又放若听到了郭沫若先生同家人站好了后按下快门的声音••••••就这样,我伴着飘雪,以一种想象的形式,看完了郭沫若先生人生最后十五年。

这十五年很短,短到如白驹过隙、弹指挥手,它让我用了不到醅一壶绿蚁的时间就想象完了。这十五年很长,长到旷日经年、年深日久,它足够让诸多部佳作形成与问世。在这十五年之中,郭沫若先生同这宅子变老,可时间让他逝去,却让这宅子留到了今日。

刹那间回神,再探院中,才见瓦头云雪盖,已惊院中雪如尘。起身,穿过回廊,我来继续参观下面的展室。下面的展室里,大大与先前参观的展室的不同的内容,把我的注意力汇成一组线,直直射向我最为感兴趣的那一部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关注到了郭沫若先生的作品——《青铜时代》。这本书就放在可供阅读书架的中间一排。尽管书面上微微泛黄的颜色和不加插图的书皮封面很难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可我坚信——我在第一眼看到它时,它带给我的神秘的感觉,那引人想要深入了解的感觉,绝对不是错觉!翻开书,看到第一个章节,我发现这本书除了引言、文章部分摘录和作者介绍等部分之外,其余正文的字体都是繁体字,我有一点点小的失望。

不过,当我看到文章摘录里的几句话时,我小小的失望顿时一扫而空了。

“研究历史和研究任何学问一样,是不允许轻率从事的。”从这里我看出了郭沫若先生对历史的态度严谨又认真,这也更加能说明郭沫若先生对于历史方面的学问渊博。“我也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期待着史学界的研究工作会蓬蓬勃勃的展开起来,并期待着我自己的错误会有彻底清算的一天。”从这里我可以知道,这本书里有郭沫若先生在史学的世界里探索、深入、学习、怀疑、纠正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从“周人根本在怀疑天,只是把天来利用着当成了一种工具,但是既已经怀疑它,那么这种工具也不是绝对可靠的。在这儿周人的思想便更进了一步,提出了一个德字来。”里可以深深看出。而我,作为一个同为痴迷史学却又对它的一切懵懂无知、但又急切想探索的人,我能感受到郭沫若先生当时的心理。

在沉醉于这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的世界中已经好一会了,不过展室窗外的天色好像又抹了一层灰色般变暗了些许,我知道应该回家了。我放下了书,却未放下思考,我明白我的内心是喜欢这本书的。我觉得我自己对史学世界的痴迷又加深了一层。关于我的痴迷的原因,我认为可以用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自序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古人说:“前尘不忘,后事之师。”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

我同朋友相伴出了郭沫若先生的故居,踏上归家之程。

我的肉身出了一栋宅子,我的灵魂向一个世界迈进了一步。

雪,在飘,我的思绪,不停。

最后,以一小段我关于历史的看法来结尾(这不是我说的!):

“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明朝那些事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2296/

探访名人故居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晓梦芳菲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