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补习岂止减负成了一句空话那么简单

2015-11-18 12:33 作者:朽木小一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朽木小一

放学了,脚步匆匆的孩子不是回家,而是直奔另一所“学堂”。放假了,快乐时光也与孩子无缘,被家长拉着去了他们不一定愿意去的地方,即:校内教师偷偷摸摸搞的补习班和喊破嗓子满大街招生的校外教师办的“私人学堂”。

近些年,学生补习有产业化趋势,且不说这种营利性的补习班是否经过审批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多少,单单它的负面效应就足以让我们嘘唏不已并值得深深思考。

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就是合理”可解释为“事出有因”。有需求就有市场。那么,各类补习班的应运而生有其怎样的背景呢?常规的看法:补习之风之所以盛行,连一年严于一年的“禁补令”都被当成一张废纸,应试教育唯“分”是从为主要推力。分数这个“命根子”抓不牢,好学校就进不去。难控“你不补他补”,怕吃亏。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伴着跟风似的“助跑”就自然而然了。可真的仅仅如此吗?我不否认这种看法,但也有话要说。

说实话,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虽然对校内补习行为明令禁止,但监管上还处于“喊口号”阶段,抓而不长、管而不严、查而不处(或处罚较轻)、促而不痛,不免效果甚微,被人疑为“自己刀难削自己的把”。如此,补习这个“捞外快”的行当便有了“疯长”的势头。有大钱可赚又没有太大风险,谁还愿意种“学校田”荒了“自家地”呢?这些心思用在课堂之外的“补习老师”们,课堂上实行“快推快进”,多数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所讲课程不能当堂消化,大量作业却压下来,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老师便会找家长理论。作为家长,或怕孩子被“穿小鞋”,或怕孩子被落下,也只能怀着无奈的愤怒让孩子去了补习班,听教师充满激情的“大讲特讲”了。这样难释不务正业之嫌的教师,你能指望他在课堂上既岗敬业又恪尽职守吗?就算他们按照教学大纲推进课程,鬼知道,他在这道“挡箭牌”的后面,究竟能践行几分高尚的师德?又能肯出几分良心的力气呢?这样的教师其神圣职责和崇高信仰恐怕早已支离破碎。

再说校外的“私营课堂”,自从他们从教育部门“拿到”资格证,不管其他条件具备与否,便自认为可以名正言顺地大张旗鼓地招生了。他们所重视的除了施尽手段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补习外,教师频繁的更换、教学质量的忽高忽低、教室环境的脏、乱、差等问题,全然没有成为核心内容去抓实落靠。笔者亲眼所见,某课外补习班不足一百平方米的课堂上,除了一块黑板还算说得过去,堆放的满是破烂不堪的桌椅板凳。为了利益最大化,硬挤进了近百名中、小学生。日,孩子大汗淋漓,日,孩子手脚冰凉;白天光线尚可,晚上灯光昏暗;进出无序,乱作一团。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实在令人担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的“黑补习”,昨天还是农民工、下岗工或是干过几天代课的临时工,今天就堂而皇之地成了“校长”或是教课的教师。他们往往租个场地、竖起一块牌子、发几张名片,就开始办补习学校了。这些疏于监管和规范的补习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良莠难分,“南郭先生”误人子弟现象在所难免。尽管这样,补习班漫天要价却理直气壮。校内老师“一对一”补课费一般在每课时100至200元。校外补课费每课时五十元至八十元不等。笔者曾为一名留职停薪(也可能是留职不停薪)的教师算过一笔帐:他每年办补习班的收入可高达300万元,超出他原来年工资水平的50多倍。如此巨大的诱惑,不免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跃跃欲试。这不仅创造了新的社会不公,也给家长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人们感叹:刚拨出学校减免费这棵萝卜又添上了高费补习这个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客观地讲,补习产业的形成并非完全是一件的坏事,但就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弊端,却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家长的“我要补”催生的“我来补”矛盾;减负即减分“起跑线上输不起”与家长“担当不起孩子未来”的焦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或高考名次(名誉);引导补习行业健康发展及教师业余补习的强化监管;依赖补习“兜底”所造成的学校、教师“慵懒现象”;补习班的安全状况与健康隐忧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愿“私人学堂”不再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块“新病”,也不希望看到家长们“中国式”望子成龙的悲哀在这一领域浮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工商局 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7726/

补习岂止减负成了一句空话那么简单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老党
  • 淡了红颜
  • 孟杨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