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雨中访归园

2015-10-31 09:20 作者:火星人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访归园

文 / 雷 焕

2015年10月6日,种上麦子快半个月了,老家渭北高原上终于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秋雨。见天伺候庄稼的乡亲,心情也随着洋洋洒洒的雨水变得滋润起来,逢人便说:“明年的收成有指望了!”

下午4点,雨停了,天空变得渐渐亮堂起来。我早早吃完饭,骑着摩托车上原去南凹,拜访家乡著名作家和谷先生。先生的老家南凹离我家李家沟不过七八里地,他作为家乡的文化名人让我仰慕已久,却相见恨晚。

记得2015年6月,我在新浪博客中与和谷老师不期而遇,他那唯美的博文、坎坷的经历和对故土的眷恋,深深地吸引了我,便以乡党和文学业余好者的身份请求加为博友,没想到他居然同意了。7月的某一天,我读到了他发表于《陕西文学》2015年2月份的中篇小说《采石场》,描写40多年前他当开山工时惊心动魄的作业场面,还有许多有趣的人和事。他曾经所在的铜川市水泥厂,即今天的声威水泥厂,也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我读后写下了如下评论:“和老师,这是一篇中篇小说,文中的黑河即是咱家乡的漆水河,有缘人总能相会,你从当年的水泥厂走了四十多年了,晚辈正好在你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即今天的声威水泥厂上班,时常也能感受到犹如几级地震的炮身隆隆。现在的打眼放炮比以前安全多了,电雷管,挖掘机、铲车等代替了过去的大部分人工。时过境迁,读罢此文,我也思绪万千,尝过苦中苦,才知幸福来之不易!”第二天,和谷老师回复评论:“文中的刘指导员刘蔚海,80多岁,住在你们村,托你有机会去看望他,代问老人家好!”

我看到评论后几经打听,要找的刘指导员搬到水泥厂家属楼了,于是隔天找到了84岁的刘指导员。接待我的是他57岁的大儿子,老人精神矍铄、一头银发,只是受脑梗影响说话反应慢,岁月压弯了40多年前曾经高大的身躯,但当年指挥几百号人开山炸石的豪情还依稀写在脸上。当我说到受和谷之托看望他时,他儿子解释说是和都蛮,老人闭着的眼睛突然放出光芒,一字一句吃力的说:“为了他上大学我和人家吵过架,他走的时候我送给他一个蓝色帆布箱。”我为老人的记忆力而惊讶,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就如同昨天发生。临走时,我用手机给老人拍了两张照片,并祝老人健康长寿,回来后我用微信把看望刘指导员的情况发给了和谷老师。几分钟后,和老师回信说:“谢你!推荐上大学是刘老力挺的,他送我一只当空勤时的蓝色帆布箱,没齿不忘!”和谷老师和刘指导员之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写了一篇《寻找刘指导员》的散文,和谷老师于7月19日转载到他的新浪博客,后发表在2015年8月《声威报》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秋雨过后的渭北高原,空气清新沁鼻,地里的麦苗羞涩地探出脑袋张望着自己的同伴,叶片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也含情脉脉,随着阵阵秋风抚过,露珠跳下叶片欢快地滋润着大地母亲。原畔上的柿子树,挂满了半青半黄的果实,待到霜降前后,青绿的柿子将变成一串串火红的小灯笼,点亮这萧瑟的土原。骑着摩托车不到10分钟,我就远远地看见“和谷故里”的石碑立在南凹村口,进村200米碰见一大叔,问和谷先生家咋走?顺着大叔手指的方向,又骑行了100多米,左拐进了一条巷子,来到和谷先生的归园外。一台铲车放在院墙外边,大门却上着锁,难道先生不在?

顺着巷子往前走了二三十米,看见沟畔站着一个戴休闲帽双鬓斑白、衣着朴素的长者,正远眺着沟对岸。我认出了这就是和谷先生,上前同他握手,他也猜出了我是谁。他说,吃完饭出来转转,村里停水好长时间了,沟对面孟家原的饮水工程比南凹村的地势高,看政府能否规划把水从孟家原引到村里,解决乡亲们的吃水问题。我感叹先生忙于著书立传,还挂念着乡亲们的困难。沟下面就是先生小时候的老宅,几孔土窑洞已经倒塌,窑洞外则是先生先辈明朝武略将军栽植的老槐树,参天蔽日,盘根错节,几个人才能将树身合围。六百多年的老槐树诉说着南凹的历史,多少树贩子曾经出高价购买,都被先生和同族乡亲婉言拒绝:卖树就是卖先人,给多少钱都不卖!

来到和谷先生三弟的家,我见到了先生80多岁的老母亲,慈眉善目,身板硬朗,记忆更是惊人,我说我姓雷,她便知道我的祖辈都有什么人。老人家还时常自己做饭,下地干活,缝衣纳鞋、照顾重孙游刃有余。和谷先生在他的书中曾大篇幅叙说老母亲的故事,这才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真实写照。

从他三弟家出来,和谷先生领我来到他的归园,园子占地一亩左右,是废弃多年的学校改建的。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两米来宽的砖铺便道,两边是先生精心种植的多种树和奇花异草,有山楂、柽柳、竹子、石榴、樱桃、花杏等。这些园子的精灵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像是给我和主人点头致意。园子的左侧中间有一个木制的亭子,没有经过一丝刻意雕饰,显得古朴典雅,亭子的长椅上放着一件老式风箱。看到风箱,我仿佛看到小时候母亲做饭烧灶火时推拉风箱的身影,可惜家里的风箱后来觉得没用,被父亲劈成柴火烧了。靠近左边院墙里,有几十米有余的葡萄架,种植了好几个品种,现在只剩下一种青色的小葡萄,先生让我品尝,果然很甜。2009年,先生建造归园时,在老家临近四处搜集旧物,石碾盘、石磨、石凳、石槽、石猴拴马桩等等,他爱旧物的品性曾让亲朋乡邻不解,但当归园落成后,来人络绎不绝,无不赞叹他的用心良苦。祖辈的旧物件随着现代文明遗失殆尽,年长者只能有模糊的记忆,后来者则无法找寻父辈的传说,归园不正是一个探寻祖辈农耕文明时的缩影吗?

归园便道的右侧,矗立着和谷先生引以为豪的石羊,高约半人,重达千斤。其年代久远,雕刻传神,栩栩如生。传说和家先祖源于羌族,此羊曾踞于和家祖陵,原是一对,另一只已不知下落,多亏先生四处打探寻找,发现后把它收藏于归园。

先生的好友、旅美著名散文家刘成章先生,得知石羊的故事后欣然作诗一首,题为《石羊进门——写给和谷君》:

手持锄头看菜长,

闻君购得古石羊。

我当菜农君放牧,

时有牧笛耳畔响。

一日我如瓜睡,

忽觉谁人牵衣裳。

睁开惺忪老花眼,

石羊送来大文章。

过往纷纭多少事,

感君扶我情意长。

隔海望君君伏案,

风骨耀山著书忙。

此刻不敢多打扰,

忙请石羊品菜香。

还欲打开酒一瓶,

可惜羊儿没酒量。

这时候,忽听彼岸一声唤,

柴烟一样亲切渭水一样长。

那石羊,听声如同见君容,

顿如一片云彩飘飘飘过墙。

我望此物心在歌,

除非仙人谁能养?

石羊像是这归园的导游,向来访者诉说着它传奇而厚重的历史。园子的大丽花开得分外绚丽,它的花瓣如同牡丹一样娇艳,紫的、粉的、大红的,浑身挂满了露珠,像是刚沐浴过的美人一样迷人。先生的老母亲在园子里还种植了各种时令蔬菜,有葱、辣椒、韭菜、青菜、南瓜等,每到做饭时,进园采摘几颗甚是惬意,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呀。

大门里正对着的是修缮的砖木结构的瓦房,面墙上没有贴瓷片,体现了先生爱好修旧如旧的风格。进到客厅,正对面摆放着两张祖辈的老式桌椅,壁炉上摆着先生祖辈的牌位,墙上挂着好几幅不同时代祖辈的照片。客厅顶部保持着原木结构,先生说木头经过防腐处理不会生虫子。由客厅左拐是厨房和洗手间,里边大概30平米是先生的工作室,一面书墙摆放着各种书籍,两边是书桌,笔墨纸砚、各色颜料一应俱全。靠窗户的墙上挂着先生和著名作家衍、李若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铁凝等名人的合影,还有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后获“五个一工程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的照片。窗户的左边墙上是先生家人的照片,地上放着先生下午画的一张园子风景的画。客厅右边是先生的起居室,火炕和床分别在两个卧室。

我们坐在客厅聊了起来。先生2009年57岁申请提前退休,回到故土南凹修缮民这座园子,叫做晓园,也称归园,告别了城市的喧嚣和行政事务的纷扰,潜心读书著书。2006年《和谷文集》6卷本出版后,2010年散文集《秦岭论语》,2012年长篇纪实文学《国风》、《天地之语》、《音乐家赵季平》,2013年合著长篇小说《陈炉古镇》,2014年散文集《西出长安望葱岭》,2015年散文集《归园》、长篇纪实文学《阅读徐山林》陆续出版,中华历史文化名人传之一《柳公权传》也即将问世。我上中学的时候,读过先生的《和谷诗选》,他在西安任《长安》杂志编辑不常回来,没有机会相见,后来他去了海南,直到世纪初回到西安。先生1975年在铜川市水泥厂做开山工,爱好文学被推荐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和著名作家贾平凹同班同学,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文学创作。著名作家陈忠实曾为《和谷文集》作序,惊叹他40年来创作了500多万字的文字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不计其数,作品字字含情、篇篇有意,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影视文学、舞剧等恢宏博大。他的乡愁系列散文写家乡农事、花草树木、庄稼、土地、乡邻,都饱含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看后 身临其境,启发良多。

我与和谷先生萍水相逢,却似曾相识,他为人随和,平易近人,耐心地给我讲解文学创作中的人文趣事,让我感到他历史文化、文学知识何其博大精深。惭愧的是他的博客中上千篇博文,我只看了不到四分之一,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有些我还没有太懂。他鼓励我多学、多看、多写,勤能补拙。他的好友刘成章先生70多岁到美国陪伴儿女之余,没有基础自学画画,现在他的画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与此同时他的散文、诗、歌词、画作不时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古稀之年能活到老、学到老,让人为之惊叹。先生的话,让我原有的自卑感渐渐退去,不禁想重新拾起年少时的想。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我起身告辞。我送给他《寻找刘指导员》和另外两篇文章的样报,先生送了我他亲笔签名的《归园》、《秦岭论语》及《陈炉古镇》。他送我到大门口,外边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到处雾蒙蒙的,伸手不见五指。我发动摩托车,打开车灯向先生告别。车灯只能看见前方两米的距离,我不得不摸索着向前骑行,衣服被雨淋湿了,但我似乎又看到了眼前的路变得亮堂起来。

2015年10月8日于铜川声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3370/

雨中访归园的评论 (共 4 条)

  • 雪灵
  • 老党
  • 听雨轩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